清末官员汪荣宝泰山之行

□孙南邨

清光绪三十四年秋天,钦定宪法的起草者汪荣宝因为办公、疗养兼顾,到泰山顶后石坞景区住过一段时间,其事见于《汪荣宝日记》(中华书局,2013年8月)。

汪荣宝(1878年-1933年),字衮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弱冠之年为拔贡生,后于南洋公学堂、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学成回国,他先后在清廷、民国政府为官。

汪荣宝留学归来时,正值清廷派员到东、西洋考察,欲求变法强国之时。因汪荣宝才干出众,格外受到重用,因而从拟定法规到街道卫生设置,汪荣宝无不参与其中。

据1911年3月20日《汪荣宝日记》记载:“华璧臣来馆,出本日上谕,派陈侍郎邦瑞、李侍郎家驹及余协同纂拟宪法……饭后到部,邸闻余奉命草宪,属谨慎秘密,余谨受教。”从此,汪荣宝加入“草宪”要员之列,他的泰山之行即为此事。

奉命草宪之日,汪荣宝即有“自维浅薄,何敢当此重任,用逾其量,不胜懔懔”之想,因而对此事极尽心力。

是年6月8日的《汪荣宝日记》说:“与子函讨论宪法问题种种,夜中犹萦思未已,几不成寐。”8月29《汪荣宝日记》也说:“连日钻研宪法,方寸萦回,跬步不忘,梦寐皆是,殊于身心无益……”

奉命草宪三个月后,汪荣宝同李家驹(字柳溪,1906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曾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参与新政、立宪)有了到山林景区办公、疗养之行。两人7月到十三陵、8月到周口店、9月到泰山。

汪荣宝泰山之行商谈于9月1日,《汪荣宝日记》中说:“又以柳溪摄资政院总裁往贺,略谈纂拟事,定十八九日赴泰山登日观接续前草”。《汪荣宝日记》中的“登日观”取自李白《游泰山》“平明登日观”的诗句,汪荣宝擅长写诗,对这首名人游名山的古诗熟记于心。

9月12日前往泰山,汪荣宝在日记中说:“收拾行箧,赴西车场,柳溪亦来会。午后二时半车发,抵津……”到达天津后,李家驹、汪荣宝拜访了津浦铁路督办朱桂辛(名启钤),“定明日赴济南,索得汽车时间表及北段路线图各一件而回”。

朱桂辛对这两位朝廷要员也是异常看重,“送来酒馔一席……亲送由津至泰来回免票二张”。

翌日,李家驹、汪荣宝乘火车朝发天津,夕抵黄河岸边。当时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尚未建成,因此有两位铁路官员过黄河等候,一起乘小蒸汽船渡过黄河,然后登车。九时许到达济南,李家驹、汪荣宝住宿于督办行辕。

14日,一行人乘火车至泰安。泰安县令早已在车站迎候,至岱庙稍事休息,饭罢即乘舆上山。

《汪荣宝日记》也描述了登泰山时看到的景色和感受:“入南天门,回望府城,小如棋局,铁道如丝,汶水如带。遂由天街上玉皇顶,为山之最高处。时已昏暮,落日为云所遮,天气寒甚,着厚呢犹不温。仰视星汉,俯瞰云雾,苍茫寥廓,真有别一世界之感。”

李家驹、汪荣宝两人住在泰山后石坞,每日工作、赏景两不误。其间,因工作比较顺利,游览情浓,汪荣宝偷闲写七律三首,李家驹和诗一首。

两人至21日从原路下山,泰安县令已在二天门(今中天门)等候,“同赴经石峪观六朝人书《金刚经》石刻……遂经斗母宫游王母池”。

泰山金刚经石刻

是日,朱桂辛由兖州回济南,其专车午后四时过泰安,李家驹、汪荣宝同车而行,晚间仍住在济南督办行辕。

22日早晨,李家驹、汪荣宝两人乘火车返回天津。汪荣宝还在日记中比较了天津、泰山气温的差异:“车中炎热颇甚,比较前数日山居气候,相差总在两三个月以上。”两人晚八时许抵达天津。第二天九时乘快车赴京,汪荣宝于车中对泰山观景兴致犹在,“补成登岱两首(七律)”。

汪荣宝自泰山回北京不几天,有一京官前来“探寻登岱路程及需日几何,颇有往游之意,因以携归相片及金经拓本示之”。看来津浦铁路通车后,向往游览泰山的人已急不可待了。

查阅《山东省志·铁路志》:“津浦铁路始建于1908年,1912年全线通车。”《近代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也记载,1913年1月1日“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原来津浦铁路分南北两段建设,北段以山东峄县韩庄(今微山县)运河桥为界。

1912年11月16日泺口黄河大桥竣工,北段全线通车;1913年1月1日,津浦铁路全线正式通车。由汪荣宝泰山之行亲历乘车看,津浦铁路北段天津至泰安至少在1911年9月就已通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泰山   津浦铁路   行辕   泰安   黄河   济南   清末   天津   宪法   全线   官员   日记   汪荣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