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谋杀亲夫未遂案引发的朝堂大地震

我是山人观烟火,阅读前诚邀您点击右上方“关注”,与您分享古今历史与人间百态,感谢您的支持。

一名女子谋杀亲夫未遂案,对于普通人来讲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但对于身居高位的朝廷王公大臣,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这件事却让北宋朝堂斗争由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

北宋熙宁元年,即公元1068年。

名为阿云的女子和韦姓男子是同乡,两家人住得近,又是通家之好,所以两人自幼就在一起戏耍。

而随着二人慢慢长大,或许是男女有别,或许是其他原因,两人就逐渐疏远了。

熙宁元年,两人到了适婚年纪,两家长辈做主,把阿云许配给韦姓男子。

只是让双方父母没想到的是,阿云却誓死不愿嫁给韦姓男子。

理由则是:韦姓男子长得太丑。

但古时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父母长辈并没有将阿云的意见当回事。况且,长得丑在他们眼里并不是拒婚的充分理由。

一般女子,遇到这样的事,要嘛就是寻死觅活,要嘛忍气吞声,但阿云不同。

某一天晚上,阿云来到韦姓男子家,要求韦姓男子主动放弃婚约,遭到了韦姓男子的拒绝。

早知结果的阿云并没有唉声下气的请求,而是抽出了事前准备的匕首,果断地刺向未婚夫。

韦姓男子拼命抵抗,阿云在刺出了十几刀后弃刀逃走。

所幸的是韦姓男子受的都是皮外伤,最严重的地方是一只手指被砍断。

当地县令很快就把阿云抓获,还没有进行审讯,阿云就主动交代了事情的原因及经过。

县令以谋杀亲夫的罪名,判处阿云死刑。

案件上报到登州知州许遵那里,许遵认为阿云在刑讯前就招认了,符合自首减刑条件,不能判死罪,许遵把他的意见随同案件上报到刑部和大理寺两个主管司法的部门。

刑部和大理寺研究案情之后,按照《宋刑统·贼盗律》的规定:“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上报宋神宗,判了个绞刑。

这个案件的整个过程是非常清晰的,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案件却在朝堂上引发了变法派和守旧派的激烈争辩。

两派的基本争执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是否是谋杀亲夫。

阿云与韦姓男子的婚约本身就不合法,因为阿云正在服母丧,所以许遵认为这不是谋杀亲夫。

阿云是否在刑讯前就招认了。

许遵认为阿云在刑讯前就招认了,符合自首减刑的条件。

从表面上看,两派是在争论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实际上是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之间的不同政治观念和法律观念的争辩。

而偏向于改革派的神宗皇帝最终同意判处绞刑,但是御史刘恕则坚决反对,要求再审。

按理说,御史如此要求本也是他职责范围之内,可是,王安石却指使他的亲信弹劾刘恕,由此,新旧两派之间的争斗,便从暗转明,一场浩大的朝堂争斗就此拉开序幕。

刘恕被弹劾贬官使得御史台群起激愤,几位御史联名上书弹劾王安石,要求皇帝罢黜其相位。

王安石大怒,利用手中职权罗织罪名,要将这些人投入大狱。

司马光和范纯认为王安石此举做得太过,纷纷上书为几位御史争辩,最后六个御史遭贬谪,流放边远地区为官。

这件事让范纯无比愤怒,上书要求必须撤回贬谪御史的成命,没想到自己也被流放。

接着,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也被贬官出京,因为他一直反对青苗法和市易法。

而王安石这边的改革派,既然斗争已经摆到了明面上,他们也就无所顾忌。

王安石利用自己的权利和皇帝的支持,威吓朝廷百官。对于反对变革的朝廷官员,采取严厉打压和排斥的极端手段。

尤其是对御史台的清理,可以说是一锅端,随后换上听话的新人,朝廷上是一片混乱。

王安石甚至对自己曾经的恩人和朋友也不例外,同样毫不客气的打压和排挤。

御史中丞吕公著和御史孙觉,都是王安石的至交好友,都在王安石的仕途上给过很大的帮助,王安石也把他们倚为重要声援。

而当在变法推进过程中,两人与王安石意见相左时,王安石毫不犹豫地罢斥革职两人,甚至亲自起草罢斥吕公著的诏书,并把他比作尧舜时的“四凶”。

在遭清洗的御史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宋朝理学大家程颢。

程颢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在变法之初两人曾有过合作,但仅仅因为在谋杀亲夫案中和王安石有过争论,也被清除出御史台。

更让正直人士气愤的是,御史台重新换上来的新人则都是拍马迎合王安石的投机者,甚至包括两个劣迹昭彰的小人。

从1068年到1070年,三年间王安石坚持严酷对付反对派,大量中下层官员被革职或流放,朝堂重臣也纷纷隐退或被贬黜出京。

文坛领袖欧阳修辞去一切朝廷职务,归隐林泉;忠厚长者富弼辞职归隐;韩琦和张方平告老还乡;司马光拒受枢密使职务遭贬谪;范镇大怒而去。

连信奉黄老之术毫无火气的曾公亮也受批评不过而请求去职,甚至一直想讨好王安石的赵抃也无奈辞职。

只有苏东坡还在战斗,但他的三次上书都石沉大海。然而,苏东坡还是以其大无畏的精神,出了一道乡试题目《论独断》,这下彻底激怒王安石。

苏东坡立即被罢黜,王安石等人要把苏东坡贬为一县判官,幸得皇帝念他政绩斐然,又欣赏其才华,最后改任杭州太守。

但王安石等人并不妥协,纠集一批御史弹劾苏东坡,率真、豪放的苏东坡置之不理,连上表自辩都不做,带着家人潇洒地去杭州赴任。

随着苏东坡的离去,朝堂终于安静下来,死一样的安静,前任皇帝仁宗在位时的那些名臣大儒都被王安石清除殆尽。

而王安石也最终坐上相位,一时风光无两,权威不可侵犯。

一名普通民间女子谋杀亲夫案之所以引起北宋朝堂新旧两派的全面斗争,其根本原因在于新旧两派的矛盾已到了爆发的边缘。

这是一场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以及个人信念与政治权力的碰撞。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胜利的王安石所推行的变法并未解决北宋朝廷的根本问题,反而对朝廷的稳定和社会和谐造成了极大影响,也为后来的金朝入侵提供了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大理寺   神宗   御史台   改革派   御史   北宋   朝廷   大地震   案件   皇帝   男子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