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大咖共话大河文明丨王中江:今日谈论黄河文明的特性意义何在?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相聚黄河之滨,共话大河文明。黄河文明有哪些特性?如何看待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创新性?这对我们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而言,有何启示?

9月17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在郑州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州大学哲学学院(老子学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王中江在会议期间接受了大河网记者的采访,针对上述问题谈了他的看法。

王中江认为,黄河文明整体上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这一概念同黄河文明概念具有统一性,因此,黄河文明的特点和价值同中华文明的特点和价值具有很大的统一性。

“黄河文明的起源非常久远,这是说的它的古老性和长度。且不说史前考古和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从文献记载的夏商周三代来说,黄河文明就已经有了重要的起源和开端。”王中江说。

此外,从高度和深度上来讲,黄河文明具有高度的创造性,主要表现是哲学和思想的突破,这是黄河文明的一个高峰。

“经过‘三代’的长期演变、积累,在春秋战国的大转变中,黄河文明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大的变革,一个自由流动的‘士’阶层诞生了,他们既是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又是哲学和思想的创造者。那些在政治上机会不多或没有机会的儒家人物如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人物如墨子,还有游离于政治之外的道家人物,如杨朱、列子和庄子等,他们都成为百家子学的创建者和重要的发展者。其创立的思想文化的丰富多样和复杂深刻,令人惊讶。正是他们开创和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各种出发点,为之后中华文明和文化(也是中华文明和思想文化)提供了源头活水和不断再生的活力。”王中江告诉大河网记者。

黄河文明还具有坚韧的连续性和不断的再生性。在长期的农业文明中,黄河文明和文体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连续性,同时在质和量上又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客观的历史学家们已经越来越多地认为,东西方文明产生具有分水岭的变化主要是从公元1500年开始的。从这时开始,西方文明开始发生了一系列带有革命性的变化,而黄河文明和文化整体上还是在农业文明这一体系上产生变化,其过程一直延伸到清代,虽然它也在变化,但变化的速度已经缓慢。这反映了黄河文明和文化在历史上的惰性的一面。但在农业文明体系中,中华文明和文化一直到南宋之前主要都是在黄河流域中变化和丰富起来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思想形态,有各种学派和学说创立,也有地域性上的差异。”王中江告诉大河网记者。

黄河文明整体上具有包容性和竞争性,这是说的它的多元性。从思想文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上说,黄河文明的历史长河既孕育了东周百家子学,后又产生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

从秦汉开始的帝国文明和文化为什么也以黄河流域展开,同样,除了它的地理条件外,同它主要是帝国的政治中心有很大关系。从秦到北宋,帝国的都城主要是在黄河中游的咸阳、西安和黄河下游的洛阳、开封。帝国虽然经历了魏晋的分裂和南渡的东晋和南北朝,但黄河流域仍然有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性,这使得黄河文明和文化前后既表现出差异,又使之具有统一性和绵延不断的连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大河   黄河   黄河流域   孔子   帝国   连续性   中华   特性   意义   记者   思想   今日   文化   文明   文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