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今天,浩瀚的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人!

20年前的今天,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出征太空。飞行590秒时,杨利伟摆脱了地球引力。浩瀚的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人!

这次航天飞行成功的背后有哪些人的努力,又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神舟号‍‍

1992年9月21日,一场绝密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里召开,党中央正式批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

1994年,中国载人飞船的名字被命名为“神舟号”,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是“神州”的谐音,象征着飞船研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又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预示着整个中华民族都将为飞船的诞生而无比骄傲与自豪。

60岁的王永志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设计师,59岁的戚发轫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54岁的黄春平与53岁的刘竹生分别担任“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指挥与总设计师。

当时,老一辈科学家年事已高,王永志、戚发轫等人接过前辈的重担,努力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

中国运送载人飞船的专用火箭

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重中之重。

王永志决定研制一种更安全、更可靠的新型火箭“长征二号F”作为中国运送载人飞船的专用火箭。

“长征二号F”火箭身上有着5万多个元器件,如果其中一个元器件失效,就可能导致整个火箭发射失败。

为保障航天员的绝对安全,“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指挥黄春平跑遍了60多个元器件生产工厂,他决定:只要发现其中一个元器件失效,整批元器件都不要。

在提高可靠性、安全性为重点的基础上,由长二捆改进而来的“长征二号F”火箭诞生了。这枚火箭长58.3米,相当于20层楼高,起飞推力为600吨,能将8.2吨的飞船送入300千米左右的轨道。

专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打造

“长征二号F”火箭头上顶着的“避雷针”是专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打造的逃逸系统——逃逸塔。

逃逸塔后面带着载人飞船。为保证飞船的安全,科研人员专门设计出一种弯曲喷管,将发动机的火焰在喷管内转150度的弯再喷射出来。

为了确保固体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有最完美的表现,固体燃料的药面整形工作至关重要。一旦切削不合格,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

荣获“时代楷模”称号的固体燃料药面整形师、航天特级技师徐立平,当年从事过逃逸塔的药面整形工作。

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忍耐着燃料刺鼻的气味和剧毒,徐立平最终创造了切削0.2毫米的超高精度纪录,成功完成任务。

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逃逸塔发动机的问题终于攻关成功,研发团队成功自主研制出逃逸系统。

浩瀚的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传来好消息,经过五年的研制、两年的总装,“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终于在规定时间内迈上执行任务的征程。

从1999年起,中国发射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四次飞行任务都是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完成,这让中国航天人积累了珍贵的经验,运送载人飞船的时机也渐渐成熟……

2003年10月14日,“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五号”飞船已吊装组合完毕。15日9时,指挥员开始倒计时,载着杨利伟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耀眼的火光中顺利升空。

590秒时,杨利伟摆脱了地球引力,浩瀚的太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

“神舟五号”绕地球飞行14圈后成功返回。中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三个独立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濒临死亡”的26秒

2003年,对世界航天界来讲,是极不平静的一年。

在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之前,当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时失事,七名航天员遇难。5月,俄罗斯的一艘飞船返回时,偏离预定着陆点400多公里,一名航天员骨折。8月,巴西的一枚火箭在发射前最后检修测试时爆炸,二十一人丧生。

对于马上就要执行首飞任务的杨利伟来说,压力可想而知,然而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征。在“神舟五号”飞船升空过程中,航天员杨利伟也曾经历“绝境”……

在杨利伟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中,有一篇题为“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的文章。文章内容十分震撼,记录了杨利伟在火箭上升时曾经历的“濒临死亡”的26秒。

《天地九重》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漫漫飞天路背后

是一代代航天人的默默奉献

他们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他们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正是英雄的中国航天人

给了中国载人航天不断前进的底气‍

未来

广袤的太空中将会出现

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

中华民族的梦想

也必将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

致敬!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太空   喷管   神舟   运载火箭   固体燃料   航天员   飞船   中国   元器件   火箭   年前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