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历史名人 - 燕赵名士白朴(1)

本文转自
冀时客户端

在真定府灵寿县一座名叫凤凰墩的山坡,这里安葬着一对父子的遗骨。这对父子是谁呢?就是七百多年前生活在河北真定的白华、白朴。其中,白朴在中国曲艺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把中国的元杂剧艺术推向顶峰,是河北的骄傲。

白朴,字仁甫,号兰谷先生。他的祖籍是山西省河曲县,出生在金朝的南京汴京,却长在了河北的真定,在这里安家落户,可以说,他是真定培养的元曲家,也是特殊时代中诞生中的一代文豪。

白朴的父辈叔伯都是金朝的文人,他伯父做过岐山县令,父亲白华官至枢密院判,轻骑都尉、封南阳郡伯爵,叔父为一代诗僧,这兄弟三人在文学上都有建树。

白朴出身在这样的书香世家,还有父母的百般疼爱,本来应该能在蜜罐里过上一生,安安稳稳地做学问,顺顺当当地考功名,可是这人间的事情,你往往是看得见开头,却猜不着结尾。白朴五岁那年,金朝出了大事,白朴的人生也跟着翻了面儿。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变故呢?

那一年,蒙古军队挥师南下,包围了金朝的南京,就是开封。金朝的皇帝哀宗仓皇出逃,白华作为朝中大臣,只能把妻子孩子留在城里,跟着领导北上逃命。

蒙古军队占领了南京城,在城里烧杀掠抢,发动“壬辰之难”,在这场著名的杀戮之中,白朴失去了慈爱的母亲,幸好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重情重义,收留了年幼的白朴和姐姐,带着这对小姐弟渡河北上,到山东聊城、济南等地避难。

这一路颠沛流离,受多少苦就不用说了。好在元好问把两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当做亲生儿女一样对待。白朴六岁那年,忽然感染上严重的瘟疫,大夫也说没救了,只能听天由命,只有元好问一直没放弃,白天黑夜把孩子抱在怀中,到了第六天,元好问的大爱和身体的温暖,使得白朴出了一身大汗,奇迹般苏醒过来,病慢慢好了。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诗人,也是最早一批写散曲的文人,他看小白朴聪明好学,也是全力培养,一个尽心教,一个虚心学,白朴进步很快,打下了扎实文学功底。

后来,元好问带着这对姐弟离开山东,想回自己的老家太原,半路上经过真定。当时真定府的掌权者叫史天泽,是河北永清县贵族,被蒙古大汗封为真定、大名、济南等九路万户侯。他主张仁德,反对滥杀无辜。在他的治理下,真定府和大名府社会太平、百姓安康,成为乱世之中的一片绿洲。史天泽听说大诗人元好问经过此地,特意设宴款待。

无巧不成书,从史天泽那里,元好问得到消息,白朴的父亲白华还活着,此时就在真定府。他赶紧带着姐弟俩与白华相见,白华搂着自己的一双儿女,涕泪长流,他赋诗一首,感谢元好问的恩情。

从那以后,白朴就跟随他的父亲在真定府安家落户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永清县   灵寿县   正定   燕赵   蒙古   安家落户   名士   济南   河北   南京   山东   父亲   金朝   历史名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