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北京丨第二十二集:渔阳鼙鼓动地来,千载御风铜坐龙

随着首都博物馆地下仓库的大门缓缓打开,我们仿佛穿越千年,通过狭长的走廊——史思明墓出土的鎏金铜坐龙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件文物是在1981年的时候,在丰台区王佐乡林家坟村西边发现的一座墓葬里出土的。后来经过考古专家鉴定,这个墓葬的主人就是安史之乱的史思明。

史思明墓中出土的这件铜坐龙,它的头向一侧稍微有一点偏转,然后它的姿势是前爪直立,而后面后爪是蹲着的,我们叫它曲踞,也就是蹲坐姿势。

然后我们看一下它的尾巴,其实是从两条腿的裆部的中间旋转上来,一直旋转到腰部,形成一个“小旋”。肋部这个位置还有双翼,这是肋生双翼。看一下它的爪,前面这两个爪是五爪,后足是三爪。

它的身上布满了鳞片,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它颈部有一个火焰珠的装饰。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织物上面或者一些纹饰上面,或者是一些建筑的装饰上面,会看到很舒展的那种龙的形状。

坐龙,以龙的蹲坐之态而得名。常见于皇帝衮服的团形装饰,隔扇门的裙板装饰,古建筑和玺彩画的箍头等等,除了能够见到坐龙的画面、图饰,我们还能够在皇室御用的器物当中看到坐龙的身影。

铜坐龙

相关资料显示,出土的金代铜坐龙极有可能是皇室御用马车的装饰物,那么时间更早的这尊出自史思明墓中的铜坐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徐悲鸿纪念馆副研究员杜永梅介绍:

现在发现这种坐龙比较多的就是金代的坐龙,但是唐代的坐龙发现以后,对于它的作用,因为它是一个孤品,就很难判断它的功用到底是什么。是个人爱好?还是说是有实用价值,还是只是专门用来陪葬的?因为是孤品,所以很难判断。

现在,金代的铜坐龙出了已经有好几件了,大家去参观辽金相关的遗址都可以看得到。关于辽金坐龙功用基本上是两种说法,一种就是车的一个饰件。就是车原来有车厢,它前面会有一个扶栏。这坐龙就是扶栏上的装饰。还有一种说法是建筑构件,是柱子的柱头上面的一个装饰,这是两种说法。

关于咱们今天说的这一件,因为我们都是考虑这种文物的形制,是有可能有继承性的。但是辽的铜坐龙,和金的铜坐龙是否有继承关系,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定论。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镇墓兽。唐的时候,很多墓里面会出镇墓兽,就是一些造型比较奇特的,像怪兽一样形制的东西。尤其是像陕历博,就能看到那种造型很奇特的,还有像独角兽一样造型的镇墓兽,所以有的学者也持这样的一个说法。在古人的观念当中,镇墓兽就是镇宅辟邪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龙是皇权的象征。虽然此前很久以来,龙是一种神话意象或民间信仰,比如民间求雨祈丰就是进龙王庙,拜老龙王。但自汉代开始,龙就逐渐成为皇家专用。帝王出生称“龙诞”,未即位时称“龙潜”,登基之后称“龙飞”,创立王业称“龙兴”,子孙后代都称“龙种”。

史思明墓中出土了铜坐龙,这至少代表了史思明的埋葬者对其帝王身份的肯定。但我们也知道,史思明恰恰是死于自己的儿子史朝义之手。子弑父自立为帝,却又承认父亲的帝王身份,这是否产生矛盾呢?

记者:不管是故事还是戏曲,我们对史思明的认识离不开安史之乱,他颠覆了安禄山的政权,老百姓都说恶有恶报。你把安禄山的儿子给颠覆了,然后他又是被他的儿子给杀死了。那从史思明出土的墓葬上能不能感受到,比如说像您刚才说这有铜坐龙,规格还是挺高的,那就是说虽然儿子把父亲杀了,但是在地位上还承认他。

杜永梅:对,这就是涉及到毕竟我们传统观念认为子弑父,这是很让人诟病的一件事情,但是它是已经客观发生的,而且书上记得也明明白白。但是史思明被他儿子史朝义杀了之后,因为当时史思明自称为大燕皇帝,他是称了帝的,所以还是按照一定的规制把他的父亲埋葬了。

其实仅凭一个铜坐龙来判断是史思明墓还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出土了汉白玉的一批谥册,这个谥册是什么呢?包括两个部分,总共44枚,一种是谥册,一种是哀册。谥册,就是皇帝驾崩以后,一般后代的皇帝会为其盖棺论定给他谥号,评价。是要写在谥册上的。而哀册则是作为孝子,表达对死者的一种哀悼之情,包括一些哀慕之词在上面,所以石册上面很多就是一些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哀册上面都是一些子女追慕父母的这种哀悼之情的表达。

记者:您说这个册,那应该是穿在一起的吧?

杜永梅:对。它上下一点五厘米左右,都有孔,是用来穿缀使用的。玉册上面字口添金,楷体的字。出现了两次昭武,那么推断昭武可能就是史思明的谥号。且在玉册上面也出现帝朝义的字样,这样根据这些以及和文献相印证,那么由此能够证明是史思明的墓。

根据中国古代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克定祸乱曰武。昭武,是史朝义送给父亲最后的溢美之词。可是在历史现实中,史思明却是被儿子史朝义亲手送上了黄泉路。玉册上那些歌功颂德追慕哀思的斑驳字迹掩盖不住封建皇权父子相残的残酷真相。

安史之乱不仅断送了史思明的皇帝梦,也成为大唐盛衰的一个转折点,甚至它还成为整个中国古代封建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中国的战略重心也就从西北转移到了东北,中国的首都逐渐从原来位于西北的长安,慢慢转移到了今天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北京。

安史之乱的血腥与混乱随着时间的流逝渐行渐远,而这尊珍贵的唐代孤品——肋生双翅蹲坐欲飞的鎏金铜坐龙,则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它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发现。

转自:北京广播电视台

来源: 北京文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北京   渔阳鼙鼓   谥号   安史之乱   墓葬   中国古代   文物   皇帝   说法   父亲   儿子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