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为什么要创办南通博物苑?为什么称为“苑”?

交汇点讯 9月18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主办,新江苏·中国江苏网承办的2023“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南通博物苑,这里1905年由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也是中国人筹建的第一座博物馆。那张謇为什么要创办南通博物苑?为什么又称为“苑”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据南通江海文化研究会理事彭伟介绍,不少学者认为,张謇于甲午科(1894年)刚刚高中大魁,便传来甲午战争清军完败的消息。这才激起了张謇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决心,日后才有这座南通博物苑。事实上,张謇放眼看世界的史实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之前,这得益于他的一位密友——如皋籍外交家顾延卿。

如皋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丛越也赞同彭伟的观点:“早在1890年,顾延卿已经出访欧洲,寓居海外一年多。其间,两人书信不断,张謇渐拥有了国际视野。他还向顾延卿倾诉:《永乐大典》入藏英国的博物院,实为中国大耻。”

1903年,张謇赴日本考察了70多天,期间参观了东京帝国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他发现日本的很多职业技术学校或高等院校,都设有自己的博物馆或植物园,这使他深有感触。张謇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在于当时民智未开,要振兴国家,就必须要“开民智,明公理”。

“1905年,张謇向清廷上书《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提及兴建图书馆、博物院,希望图书等藏品不要秘藏,而是要被广泛使用。”彭伟说。

张謇不仅上书学部,还上书张之洞,写下《上南皮相国清京师建设帝国博物馆议》,盼望国家修建博物馆,促使“私家之藏,播于公众”,让图书馆发挥协助学校教育学子的作用。可惜事与愿违,光绪皇帝、张之洞都没有响应张謇修建博物馆的建议。

“不过作为实业家的张謇,充分发挥他的实干精神,结合南通特色,乃至中国特色,在家乡创办了这座博物苑。”彭伟介绍,所谓南通特色,博物苑的选址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博物苑位于南通南门外,与当时的通州师范学校仅隔一湖。民立通州师范学校创办于1902年,是中国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之一,创办人也是张謇。再来看博物苑珍藏的那块张謇手书“博物苑”石额,背面又留下张謇的一段题字:“光绪三十一年乙巳,购并地二十九家,凡三十五亩有奇。越岁丙午,苑馆测候室成,蒐集中外动植矿工之物,乡里金石,先辈文笔,资我学子察识物理。”

这实际上就是博物苑的缘起,张謇还在《南通博物苑品目序》中有过如出一辙的表述:“以师范教授博物之须有所征也。始营苑于校河之西。”正因为考虑到帮助南通师范学生学习知识,张謇才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建造博物苑。

一般博物馆都称为馆,南通博物苑为什么称为“苑”呢?

据了解,苑既是种植树木的园林,也是文人雅集的场所。为此记者查阅了一篇游记《参观南通博物苑记》,这是由清末民初教育家袁希涛1915年所写。文中如实写道博物苑:“联以短堤,堤之中断处,贯以小桥,风景绝佳……有池有亭有廊有轩。”仅从建筑特色,风景布局来看,南通博物苑名副其实。

“南通博物苑一直有历史部分和自然部分两个类型,除了博物馆基本职能以外,苑内还有五六千种植物,以及中草药、小动物等,所以希望游客在这个场馆里面不仅能学习到历史文化知识,还能够学习到自然知识,享受到传统园林的娱乐与休闲。”南通博物苑党支部书记、主任杜嘉乐告诉记者,“所以在我们加入了两个国家级的协会,一个是中国博物馆协会,一个是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

杜嘉乐还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曾经有人在街头拿着一个外型很大的蛋来蒙老百姓,说这是龙蛋,如果交5元钱就能摸一下,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南通一位市民看过后就跟大家说,你们不要上当,这不是什么龙蛋,而是鸸鹋蛋。因为南通博物苑就养了鸸鹋,而且还下了蛋。蛋很大,壳比较硬,钻个孔把里面的蛋黄蛋白吃掉之后,外壳还可以画画、雕刻。那个骗子听后灰溜溜地走了。

通讯员 蔡梦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文 张冬青/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南通   博物   甲午战争   光绪   通州   民智   实业家   中国   博物馆   特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