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为什么喝了十八碗都不醉呢?

《水浒传》深受人们的喜爱,《景阳冈》一文甚至还被编入小学课文,武松大碗喝酒、赤手打虎的英雄形象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但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武松为什么喝了十八碗酒都不醉呢?

一大碗酒,以每碗四五两计,十八碗也得有个七八斤啊!就算武松喝酒的姿势粗犷一些,中间会洒掉不少,怎么着也得有个四五斤吧?四五斤“透瓶香”喝下去,武松咋就不醉呢?更厉害的是,还能上山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真是不可思议。

为什么古人会这么能喝呢?酒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但度数很低,早期的酿酒方法比较简单。儿时在农村长大,笔者曾亲眼见过酿酒过程。大概步骤是:先把糯米蒸熟,用凉水把蒸好的糯米饭冲凉,完全冷却后将碾末的酒饼与糯米饭均匀地搅拌,最后放进酒坛,再把瓮口用布密封,让其酝酿。

密封的步骤很重要,要双重保险,再用一个大盘装水,把密封好的瓮倒扣在大盘中。然后再把瓮放置在一个相对暖和的地方,剩下的一切就交给时间了。几天后,打开瓮口,里面的糯米就会生出酒娘,老家人称之为水酒,古人称之为醴。醴甘甜无比,几乎没有度数,千杯不醉。醴往往还会夹杂着很多的酒糟,有些混浊,所以也叫浊酒,不讲究的就连带着酒糟一块吃喝下去,所以古人都管喝酒叫吃酒。讲究的,就要把酒糟过滤掉,变得更清澈,叫清酒。

越往后时间越长,酒质愈醇,酒色愈清朗、明净,醴就要变老酒、黄酒了,味道也越来越醇,古人称之为醪。会喝酒的人都爱喝这种有度数的老酒,这种老酒初入口还好,但后劲比较足,喝多了也会醉,且醉了不容易醒。当然,经多次精细配制加工后,还有更高度数的酒,古人称之为酎、醲,当然度数也不会高特别多(详见许嘉璐先生《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最近刚好读到孙机先生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中讲到一个冷知识:当酒精的浓度达到百分之二十后,酒母就不会再发酵了,所以古人的酒精浓度不会超百分之十八。武松喝的“透瓶香”酒劲再大也不会超过这个数。换作现在,武松顶多也就喝了一斤大几的二锅头。况且武松喝酒的时间也长,从晌午时分一直喝到傍晚,加上两三斤牛肉下酒,完全可以边喝边解酒。《水浒传》是文学作品,为刻画人物形象,我们也不能把“十八”看得太死,也许只是个虚数,用夸张的手法来说明武松能喝而已。

真正的高度酒出现在元代。尽管唐代已经有一些度数稍高的白酒,比如“剑南烧”,但从工艺上讲,这些酒实际上仍然是度数稍高的黄酒,并不是真正的白酒。元代的文人姚燧《牧庵集》记载,当时京城里有很多酒店,每天酿造的酒达到三百石,一个月消耗的谷物甚至高达上万石。元代医药学家和营养学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记载了烧酒的制作方法:阿拉吉酒,味道甘辣……用好酒蒸馏提取,就成了阿拉吉,即通过蒸馏提取好酒,与米酒或果酒的原味有所不同。元代画家、诗人朱德润《轧赖机酒赋》明确记载了烧酒的由来: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西征欧洲,归途经阿拉伯,将酒法传入中国。

明代叶子奇在《草木子》中说:“法酒,用器烧酒之精液取之,名曰哈剌基。酒极浓烈,其清如水,盖酒露也。……此皆元朝之法酒,古无有也。”

蒸馏酒主要运用了一个物理原理——汽化现象,即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酒精的汽化点是78.3℃,水的汽化点是100℃。只要将酿好的酒加热到这两个度数的中间值,酒精就会变成气体,再想办法把分离出来的气体酒精冷却,这样提炼出来的酒的度数就高得多了。这样蒸馏的方法可以往复多次,次数越多,酒的纯度就越高,可以达到60度,甚至更高。

《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的事,作者施耐庵生在元末明初,他倒是能喝到高度白酒。话说回来,元代以前酒的度数虽不高,但喝多了,也同样会醉。《史记·袁盎晃错列传》中有把人灌醉后越狱的记载。还有能接连醉60天的阮籍,他的“醉生梦死”估计可以去申请吉尼斯纪录了。(谢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水浒传   酒糟   烧酒   老酒   度数   元代   糯米   古人   酒精   称之为   武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