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原子弹轰炸后,100年不能住人,为何广岛长崎现在住这么多人?

1945年日本已是强弩之末,德国在5月8日投降,面对同盟国投降,日本仍在负隅顽抗,二战持续多年损失惨重,美国为减少同盟军伤亡,希望尽早结束持续多年的二战。

美国决定向日本投射原子弹之前,给了日本最后一次机会,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为了所谓的自尊还在做无谓抵抗、拒绝投降,美国对日本的做法并未做出回应,决定依照原计划,向日本使用原子弹,原子弹在广岛投射的9天后,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美、英、苏在柏林波茨坦举行会议

美方声称原子弹爆炸之后,广岛长崎100年都不能居住,如今70多年过去这两地发展速度惊人、人口持续增长,似乎已走出原子弹笼罩下的阴影,1994年广岛还举办了亚运会,打破了100年不能住人的说法。

美国为什么要选择广岛长崎为靶区?美方称核爆后核污染将导致无法住人,为何两地仍居住很多民众?

一、日本负隅顽抗,美方推动“曼哈顿计划”

1945年的8月,对广岛和长崎幸存的民众来说是一生的噩梦,两地遇难人数超过20万,原子弹爆炸导致的大火,在广岛燃烧了一天一夜,整个城市化为一片火海,当地医疗资源几乎全部被毁,医院接收伤员人满为患。

无论在广岛还是长崎,核爆带来冲击波、高温、核辐射,每一个都是致命打击,数公里内几乎无人幸免,遭遇核爆的地区可以用人间炼狱来形容。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动“曼哈顿计划”,他决定研发原子弹,因为战争给人带来的伤痛是无法估量的,可是此时的日本仍在奋力抵抗、拒绝投降,全世界苦战已久,美国政府希望二战能早日结束,避免更多伤亡和损失。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罗斯福起初还有些犹豫不决,可是对于日本坚决抵抗的态度,也出于对未来的考虑,他还是坚持推进“曼哈顿计划”,奥本海默等科学家付出大量精力,投入众多资源,终于研制出原子弹,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那个年代研制原子弹也是困难重重。

科学家深知原子弹的威力,会给人类带来毁天灭地的影响,既然能研制出原子弹,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办法控制,科学家在科学技术与人类道德之间辗转反侧。

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保密工作极高,除了罗斯福以及几位核心成员知晓此事,作为副总统的杜鲁门对此也一无所知,直到1945年罗斯福去世,杜鲁门成为美国新任总统,他才从陆军部长口中得知,美国正在研发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杜鲁门此时面临着两条路,一是战争继续,日军的抵抗可以说是固执的,因此美军在战争中伤亡惨重,二是用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结束持续多年的二战,他深知如果做出第二种选择将会又怎样惨烈的后果。

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是为了减少更多伤亡和损失,同时也可以避免美军在日本本土作战,原子弹将会给日本民众带来毁灭性打击,但是另一方面却加速推进了世界和平的脚步,让无辜的人免遭生灵涂炭。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

众所周知美国和苏联在二战时期局势紧张,美方担心苏联会加入对日本的战争中,从而导致苏联在战后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更担心苏联会抢先一步占领日本,美方认为此时向日本投射原子弹,既可以展现军事实力,又能达到威慑苏联的作用,到那时候他们在世界上占据的优势将会更大。

原子弹作为新型武器,美国也迫切想知道原子弹的实际威力,所以他们需要在实战中检验成果,这么做可以巩固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可是当时也有一些人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认为杜鲁门这么做是一种反人道的恶行,一旦在日本投下原子弹,将是毁灭性的打击,甚至会遭到全世界谴责,可是杜鲁门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将平民从战争中解救出来。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中美英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美国在投下原子弹之前,还对日本进行海上封锁和空袭,以此打击日本军事和经济,最终目的还是想迫使其无条件投降,可是日本依然不予理会,坚决抵抗到底。

美国发出最后警告,如果日本仍然做无谓抵抗,美方将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针对日本,可是日本依旧坚守着最后的所谓的自尊,妄想出现“奇迹”,拒绝接受无条件投降。

日本拒绝投降之后,美国也不再做出回应,他们秘密进行着投放原子弹的计划,日本对即将到来的灾难一无所知,而美方已经在计划将哪些城市作为目标实施投射。

美军对日本常规轰炸

二、美国投下原子弹,广岛长崎仿若“人间地狱”

1945年4月,杜鲁门组建临时委员会负责核武器相关事务,委员会经过商讨决定无需警告日本政府,将以军事基地和兵工厂为打击目标,他们达成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共识,接下来就是确定目标城市。

初步确定了6个城市,分别是东京、京都、新潟、小仓、广岛、长崎,经过讨论排除京都,因为这里传统建筑较多,新潟则是距离太远,东京经历过李梅火攻,已经没有必要在此使用核武器。

图片来自网络

美方又经过两轮讨论,5月29日最终目标确定在小仓、广岛、新潟三座城市,这些地区不仅有日本海军基地、军工厂,还有港口、各种工业企业,如果把这些设施摧毁,对日本来说绝对是致命一击,7月15日美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加快了他们打击日本的速度。

为了保证精准打击、万无一失,美国准备了7架B29轰炸机事实投射任务,而真正执行任务的只有一架飞机,8月2日美国确定首选目标是广岛,广岛有一座T形座桥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投放点,美方专门派出气象兵观测天气,负责投射的人员在等待一个最好的天气以及进行防护训练。

B29轰炸机

1945年8月5日,美国预测未来几天日本境内天气晴好,十分适合核武器投放,第二天凌晨参与任务的三架B29轰炸机起飞,日本人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全然不知。

三架飞机飞到广岛上空时,引起日本民众的好奇,他们纷纷抬头查看,完全想不到噩运即将从天而降,更不知道其中有一架飞机上载着5吨重的原子弹。

飞机逐渐靠近理想投射点,那座T形桥梁,就这样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中投下,在距离地面600米处原子弹空爆,执行任务的机组成员回忆当时的情景,原本一座干净整洁的城市,瞬间出现刺眼的白光,升腾起白色烟雾,爆炸声震耳欲聋,城市变成一片火海。

广岛上空升起蘑菇云

距离T形桥1公里处是广岛一所中学,当时在室外活动的150名学生瞬间蒸发,广岛有8万人当场死亡,另外还有6万人受到核辐射或伤势过重身亡,在户外的人全都难逃一劫,很多人都尸骨全无,街道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人的残肢,场面令人心惊胆寒,俨然就是人间地狱。

原子弹爆炸时,会放射出热辐射,温度高达6000℃,很多人受不了陆地上的高温跳入海中,海水此时已经如同煮沸的开水,跳海降温的人同样难逃一死,广岛45所医院只有2处可以收治伤员,可是伤者太多,有限的医疗资源,根本就无法满足源源不断前来的伤者……

原子弹爆炸后的废墟

日本此时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美国只会投下一枚原子弹,然而噩梦并没有就此结束,美国在广岛投下“小男孩”三天后,8月9日另一颗原子弹即将被投射,然而这次并不像广岛投射那么顺利,载着原子弹的飞机出现故障,任务完成以后却无法返回,只能迫降在美军临时控制的冲绳。

美方的目标是小仓,可是原本晴好的天气突然被烟雾覆盖,这些烟来自于美军的常规轰炸,投弹手接到指令需要临时前往长崎,因为长崎就在冲绳路线附近,虽然长崎不是最优选择,可是如果此时去新潟,飞机油料将无法满足飞行路程。

长崎上空升起的蘑菇云

美军到达长崎上空因为云层太厚,无法瞄准投射点,所以只能使用雷达探测,投射位置距离最佳投射点偏离2000多米,尽管受到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长崎民众依旧死伤惨重,和广岛的情况十分相似,伤亡人数超过7.4万。

美国投下原子弹之后,裕仁天皇就已经产生停战的想法,他表示日本已经丧失了继续作战的力量,应该尽早结束战争,不能让广岛的悲剧重演,日本在此时也体会到惨绝人寰的劫难,战败已是定局,投降才是日本唯一的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

三、核辐射影响极深,日本为何急切搞城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随着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随之结束,美军原计划在日本投下三枚原子弹,日本宣布投降,美国放弃投射第三枚原子弹。

原子弹最令人恐惧的杀伤力就是会产生放射性物质,并且会持续多年,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原子弹爆炸地100年都不适合生物生存,可是广岛长崎在爆炸发生4年后,就恢复了原有的生活,这不仅令人感到费解,难道其中另有隐情吗?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是气候的影响,日本是温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夏天降雨比较多,当时正值日本的雨季,爆炸发生后雨水对城市的冲刷,能带走一部分核辐射,起到了一定的净化环境的作用,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因此放射性物质会被海风吹散,危害也会随之减少。

原子弹爆炸之后,日本政府第一时间拆除两座城市的建筑,把建筑垃圾进行特殊处理,所以放射性物质也因为建筑被拆除而大大降低。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研发的原子弹并不像他们自己所说的威力那么大,和真正意义上的原子弹还存在差距,两枚原子弹在投下的时候都发生了空爆,这一现象就导致爆炸并没有对地面产生十足的危害。

原子弹爆炸后的残垣断壁

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含有60公斤放射性铀,落在地面时只有1公斤铀产生了实际作用,真正浸入地面的有害物质就变得更少了,美国之所以“夸大其词”有很大原因是想震慑日本,让其从心理上感到畏惧。

广岛和长崎受到的影响多来自于冲击波和高温,放射物质相对来说并没有这两项危害大,短短数年广岛和长崎的放射性物质就已经恢复到正常值,可是这并不代表没有受到放射性污染,广岛长崎癌症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辐射甚至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用长远眼光来看辐射将会一直存在,只是危害性会逐渐减少。

日本男孩背着死去的弟弟

日本政府似乎并不在意核辐射的危害,两年之后他们就在废墟上展开重建工作,裕仁天皇还亲自来到广岛鼓励当地居民投入到家园建设中,原子弹爆炸后的五年时间内,两地发生居民患癌症和白血病的几率高出以往3倍。

原子弹除了给当地民众的生活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经历这场巨大的灾难以后,人们心里受到重创,因此需要长期的心理帮助和心理疏导,除此之外两座城市的基础建设全部被摧毁,需要投入众多人力和大量资金进行重建,这对战败后的日本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挑战。

核爆以后的废墟

日本政府之所以迫不及待搞城市建设,是因为日本战后各方面都处于消极状态,广岛和长崎是日本的重要港口,需要加快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和工业发展。

如今广岛居住人口118万,是当年的5倍、长崎居住人口也有40万,两座城市高楼林立,发展的十分繁荣,广岛在日本的工业制造领域有不俗的成绩,文化旅游也发展迅速,跨国企业纷纷来此投资,78年过去两地民众已经走出原子弹带来的阴影。

广岛高楼林立

原子弹爆炸对人类来说甚至超过战争带来的影响,这场令人闻之色变的核爆炸时刻提醒世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科学技术能带来无尽的便利,同时也可以制造出毁天灭地的灾难,理性谨慎运用科学技术,才是人类和平相处的正确选择。

广岛爆炸遗址建设的和平公园


阅读此文后,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长崎   广岛   波茨坦   杜鲁门   原子弹   罗斯福   苏联   美方   日本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