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着名历史故事~你看过几个?

我们作为唯一一个将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拥有着辉煌、光耀古今的历史。无数的历代先贤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令我们回味无穷,更是我们学习传承历史的重要途径。下面介绍10个经典的历史故事.看看你看过几个吧

十大著名历史故事:

1、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源自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的故事。

勾践是越国的国王,他为了打败吴国,报答吴国的仇恨,在吴王的囚室里度过了三年。这三年中,他遭受了很多的屈辱和苦难,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卧薪尝胆,借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所受的苦难和仇恨。卧薪尝胆的意思是用柴草做卧铺,用苦味的东西尝胆,以此激励自己。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与越王勾践发生战争,阖庐战败而死。两年后,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要向越国报仇,便先发制人,在吴国发兵之前先攻打吴国。范蠡谏阻说:“武力是一种凶器,发动战争是违反道义的事。”但勾践没有听从建议,继续发动进攻。虽然勾践的军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被吴军打败了。

勾践被吴军围困在会稽山上,他不得不向吴王夫差投降。夫差让勾践成为他的奴仆,让他为自己驾车养马。勾践为了保命和复仇,只能忍辱负重、卑躬屈膝地侍奉吴王。他在吴国期间表现得非常忠诚和勤勉,赢得了吴王的信任和好感。

勾践在吴国度过了漫长的三年后,终于得到了赦免归国。他回国后,决心报仇雪恨,重建越国。他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越国的国力逐渐强大起来。

经过长期的准备和积累,勾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了吴国,实现了自己的复仇目标。卧薪尝胆的故事成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激励着人们坚持不懈、发愤图强。

2、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主要涉及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人物。

刘备在当时是一个寻求贤才来帮助他实现大业的君王,而他的军师徐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去请诸葛亮出山来帮助他,但第一次去的时候并没有见到他。过了不久,刘备又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但诸葛亮又不在家,他们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又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得知诸葛亮在家,于是他准备第三次去请他。这次,刘备在诸葛亮睡觉的时候才见到他,并和他谈论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这个故事也显示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和对人才的尊重。

3、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讲述了东吴与曹操对峙期间,周瑜巧施计谋,利用草船借箭,赢得赤壁之战胜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军队与周瑜率领的东吴军队对峙于赤壁。周瑜担心曹军箭矢充足,自己的军队箭矢匮乏,实力悬殊,忧心忡忡。此时,诸葛亮自告奋勇,向周瑜承诺在三天内借到足够的箭矢。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诸葛亮与东吴的大将鲁肃、程普等人登上数十艘草船,向曹军的方向驶去。曹军发现这些草船后,误以为敌军来袭,便射出无数的箭矢。箭矢如同雨点般射向草船,草船上的稻草人被箭矢射满。最终,周瑜的军队获得了足够的箭矢,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草船借箭”的故事寓意在于展示智慧、胆识和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创造力。故事中的周瑜被描绘成一个狭隘、嫉妒心强的人,但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他也展现出了果敢和胆略。此外,诸葛亮以智慧、沉着、冷静著称,他的计策往往出奇制胜。告诉我们要打有把握的仗,必然要事前做好准备工作,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4、田忌赛马

田忌赛马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它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这个故事讲的是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由于田忌的马实力不够,最后在孙膑的帮助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好友孙膑就给他出了一个计谋,让田忌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结果在第一场大败之后就连胜两场。马还是同样的马,只是调换了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

田忌赛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比赛故事,更是蕴含了许多深刻的寓意和启示。

首先,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取得胜利,必须要具备策略和智慧。田忌通过以次带主、调动马匹等策略,成功地破解了对手的优势,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说明,战胜对手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智慧和谋略。

其次,田忌赛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马,要注重实力和潜力。在比赛中,“赤兔马”看起来并不是最出色的马匹,但实际上它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和潜力,在关键时刻才展现出来。这说明,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发掘事物的潜力和内在价值,而不是只看表面。

最后,田忌赛马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在比赛中,田忌的三匹马相互配合,最终一齐冲过终点。这说明,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有相互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以上就是田忌赛马的历史故事和寓意。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可以从田忌赛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助力我们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5、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的历史故事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国王齐宣王非常喜欢听吹竽,他的乐队规模很大,有三百名乐工。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他并不会吹竽,但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所以他也想混在乐队里充数。他的“吹奏”技巧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他竟然也没露出破绽。

然而,当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了王位,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他却不喜欢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南郭先生这时紧张了,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他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溜走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滥竽充数的人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蒙混过关。南郭先生虽然学得维妙维肖,但终究不是真正的吹竽手,因此当他面对齐泯王的独奏要求时,无法应付,只能逃跑。这启示我们不能以次充好,一定要有真本事,用实力说话。

掌权者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齐宣王和齐泯王都只看到了南郭先生的“吹奏”表演,而没有发现他的真实能力。这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他的实际表现和实力。

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就会害了自己。南郭先生虽然混在乐队里充数好几年,但最终还是露出了破绽,导致自己的失败。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有责任心和认真态度,否则只会害了自己。

总之,“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是提醒我们要有真才实学、做事认真负责、不要蒙混过关、不要以次充好。

6、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始于东汉末年,当时朝廷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涿郡相遇,三人志同道合,结为兄弟。

他们选择了一个美丽的桃园作为结义的地方,园中桃花盛开,景色宜人。在祭告天地之后,三人互相拜了三拜,并发誓要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刘备是三人中的大哥,他年长而稳重,成为了团队的领袖。关羽排行第二,他勇猛善战,忠诚于刘备。张飞是最小的弟弟,他豪爽直率,有一腔热血。

结义之后,三人彼此信任,互相扶持,开始了他们共同的事业。他们招募士兵,组建军队,与腐败的朝廷对抗。虽然历经艰难困苦,但他们始终坚守着结义的誓言,不离不弃。

刘备赢得了人心,最终建立了蜀汉,成为了开国皇帝。关羽和张飞也因此成为了蜀汉的重要将领,他们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人们纷纷效仿他们的精神,结伴而行,共同为国家出力。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忠义之士的象征,流传至今。

7、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水浒传》,讲述了英雄武松在景阳冈酒家饮酒后,勇斗猛虎的故事。

故事中的武松因酒力发作,独自一人过景阳冈。在途中遇到一只恶虎,武松临危不惧,借用梢棒,巧妙地与猛虎搏斗,最终成功打死了老虎。这一事迹使得武松成为了当地的英雄人物,被人们赞誉为“打虎英雄”,甚至被任命为当地的头领。

此外,在故事中还描绘了武松醉打蒋门神和血溅狮子楼的情节,展现了其刚强勇猛、嫉恶如仇的形象。这些情节也是《水浒传》中经典的故事之一,成为了人们广为传颂的经典之作。

8、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的故事以南宋时期岳飞抗金为主线,讲述了一个民族英雄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从小就怀有报国之志。他勤奋好学,习得一身好武艺,成年后投身于抗金事业。在多次战斗中,他表现出色,屡建战功,成为了南宋朝廷的重要将领。

然而,当时的南宋朝廷奸臣当道,秦桧等奸臣不断排挤、陷害岳飞。尽管如此,岳飞并没有放弃抗金事业,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忠诚。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成为了南宋朝廷的一支铁血军队。

岳飞认为,只有通过顽强抵抗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够打败敌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因此,他不断激励士气,率领岳家军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在多次战斗中,岳飞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充分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忠诚。

最终,岳飞带领岳家军成功击败了金兵,实现了南宋朝廷的稳定和发展。他也因此成为了民族英雄,被后人广为传颂。

精忠报国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才能够得到人民的尊重和信任;只有无私奉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9、立木为信

立木为信的故事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当时,秦孝公支持商鞅进行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在都城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然而,当时的人们并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因此没有人敢尝试。商鞅见此情况,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最终,有一人站了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如约给了他五十金,以示诚信。

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使得商鞅的变法得以顺利推广。事实上,立木为信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诚信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后人传颂至今。

10、凿壁借光

“凿壁借光”是一个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成语,其背后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时期的匡衡。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家中无力支付足够的灯烛供他晚上读书。但是,匡衡对知识的渴望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他决定在自家墙壁上凿开一个小洞,利用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

匡衡的行为并没有被人们看到,但是他的勤奋和毅力却在暗中得到了回报。他通过借来的光线,彻夜攻读经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后来,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匡衡到他家做雇工,但不要报酬,只希望可以读遍他家的书。那户人家的主人深受感动,就借书给匡衡读。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有时候,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

“凿壁借光”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它现在被用来形容那些家境贫寒,但读书刻苦、学习勤奋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家境如何,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就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凿壁借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吴王   蜀汉   勾践   南郭先生   草船借箭   吴国   南宋   赛马   这个故事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