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坟场:古代惨烈到影响国运的一次败仗,折损名将最多的一战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唐萌

编辑|t


引言

历史上的大战损兵折将是司空见惯之事,往往一场仗败下来,就会有众多士兵和大小将领的伤亡。

比如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万,杀死了赵王信任的将领赵括。再比如洪都保卫战,朱元璋为了抵抗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一战损失了十四位重要将领。

(魏晋南北朝地图)

然而,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并非榜上有名的这些大战,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与胡夏国之间的一场关中争夺战。

在这场战役中,宋武帝刘裕几乎丧失了所有重要将领,令后续北伐称帝的计划遭受了致命一击。这场战役是如何发生的?又为什么说它惨烈到影响国运呢?

一、灭亡后秦

晋朝南渡后,部分流民无法成功到达建康,在刘裕的领导下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北府军。此后,刘裕以匹夫草莽出身,率领北府军为东晋南征北战,捍卫了朝不保夕的东晋王朝。

(刘裕画像)

此后,刘裕就成为了东晋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大将军,但他并没有急于篡权,而是开始整顿朝纲,暗中积聚力量。

公元416年,后秦皇帝病逝,太子刚登上皇位就有众位兄弟前来夺位。一时之间,后秦纷争四起,混乱一片。

北边,胡夏国的赫连勃勃也来分一杯羹,一鼓作气掠夺了后秦的好几个城镇。刘裕瞅准时机,打算趁此良机北上伐秦。

(刘裕北伐图)

他兵分五路渡过长江,以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傅弘之、沈林子、刘遵考、王仲德为将领,一鼓作气干掉了后秦主力,将后秦宗室几乎斩杀殆尽。

后秦至此覆灭,就在刘裕打算继续挥军北上讨伐北魏时,忽然从建康传来重臣刘穆之去世的消息。刘穆之是他在东晋的基石,刘裕必须返回建康主持局面。

离开前,他留下年少的儿子刘义真和一众将领镇守关中。然而,就在他刚刚离开关中之时,北方的胡夏国再次折返兵力返回了后秦。

(刘裕画像)

二、内乱混战

夏王赫连勃勃举倾国之力南侵,意图趁刘裕不在夺取关中腹地。此时镇守关中的虽然是刘家人,可刘义真不过十余岁的年纪,根本降服不住手下的一干名将。

原本刘义真打算让王镇恶、沈田子北上抗敌,可沈田子居然在面对强敌时畏缩了。他劝王镇恶不要出兵,王镇恶可不是等闲之辈,他的爷爷王猛曾是苻坚麾下的猛将,而他本人则是东晋名望最高的将领。

(图文无关)

王镇恶口出恶言羞辱了沈田子,沈田子恼羞成怒,居然趁其不备杀死了他。刘义真恼怒不已,于军中杀死了沈田子。至此,晋军中最有能力的两位将帅双双殒命。

随后,赫连勃勃的军队将刘义真手下的士兵打得抱头鼠窜,得知形势不利的刘裕立刻命令刘义真率军回朝。

听闻撤退的消息后,刘义真及其将士们十分欢喜,临走前干脆大肆劫掠长安城一把,带走了无数珍宝和美女。

(图文无关)

然而,行军最忌讳辎重、人员繁多,刘义真率领军队撤退时,由于行军速度缓慢,遭到了赫连勃勃的猛烈追击。

大将傅弘之劝刘义真抛弃抢来的财物和美女,可刘义真到底只是个顽劣少年,根本不听劝谏,执着于这些身外之物。

结果可想而知,赫连勃勃很快追上了刘义真的军队,将他打得满地找牙。傅弘之、毛修之、蒯恩等大将纷纷被俘,刘义真孤身一人仓皇逃亡江东。

(图文无关)

赫连勃勃欣赏傅弘之的才干,想要收他入帐,奈何傅弘之对刘裕忠心耿耿,誓死不从。恼羞成怒的赫连勃勃将他赤身置于冰天雪地,最终残忍害死了他。

随后,溃不成军的晋军由于将领被俘、主子南逃变得萎靡不振,在赫连勃勃的猛烈攻势下全军覆没。

王敬先、刘钦之、朱龄石、朱超石、毛修之等余下将领全部被俘,押解至长安后,由于拒不臣服被赫连勃勃所杀。

(图文无关)

三、野心受挫

原本已经收入囊中的关中居然以这种方式拱手让人,刘裕苦心经营多年的北伐计划被夏国一举击破。此次战役中,刘裕一下子损失了起事以来收拢的所有名将,几乎可以说是抽筋剔骨之痛。

按照刘裕的计划,他已经在东晋打败了世家门阀,收拢了人心,极大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接下来,只需要通过征讨后秦彰显自己的军事实力,就可以为后续称帝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旦占据后秦,刘裕就可以在国内获得远高于皇帝的威望,证明他既能安抚内政也能开疆拓土。要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蜂起,天下割据势力十分繁多。

(图文无关)

东晋偏安东南,根本不是长久之计,它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首领率领他们南征北战,统一天下。这是乱世的唯一存活之道,刘裕正是想利用这一点为自己篡位造势。

然而,关中失守却给了他致命一击,一整套的北伐计划都不得不暂时搁浅。重臣刘穆之死了,刘裕不得不加快篡权夺位的进程。关中失守损毁了他的声望,也夺走了他的左膀右臂。

在此次战役中,刘裕麾下第一大将王镇恶,曾在征讨卢循、司马休之战中立下奇功,灭亡后秦的第一大功臣死在自己人手里。

(图文无关)

刘裕麾下名将沈田子,曾在征讨桓玄、刘毅、司马休之、卢循之战中立下大功,灭亡后秦的第二功臣因谋害上将被晋军内部诛杀。

傅弘之,曾在讨伐桓玄、司马休之之战中立下显赫功劳,被夏国诛杀;蒯恩,曾在讨伐桓玄、司马休之、刘毅、卢循时立下战功,被夏国所杀;朱龄石、朱超石兄弟,刘裕麾下大将,被夏国诛杀。

还有龙骧将军王敬先和毛修之等人,以及数位举足轻重的文臣谋士也在夏国的暴行下被害。刘裕离开关中时只带走了少数亲信,余下所有重要将领全部死于这场战事。

此后,刘裕失去了当年的闯劲,东晋也丧失了北伐的有利时机,再也无法一统天下。可以说,这场战役不仅惨烈,令刘裕损兵折将,还改变了东晋的国运。

参考资料:

左华明. "刘裕北伐后秦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07):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关中   后秦   司马   国运   败仗   坟场   东晋   麾下   将领   名将   大将   惨烈   战役   赫连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