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四字诀 “保、补、调、按”迎寒冬

北京时间9月23日将迎来秋分节气,意味着收获满满、瓜果飘香的金秋季节来临。民间惯以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止,共90天,秋分恰好居中平分秋季。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俗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此后,白天逐渐变短,黑夜越来越长,昼夜温差加大,平均气温也逐渐降低。面对秋分节气,我们该怎样应对季节变换?如何调养身体,迎接冬天的到来?人民好医生《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秋分篇)》为您带来秋分节气养护知识。

视频加载中...

“保”:注意保暖 预防胃肠道与心血管疾病

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敏感的肠胃易受到冷空气侵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学龄人群还容易出现传染性的秋季腹泻。慢性腹泻、溃疡病人受寒冷刺激后,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我们应做好腹部及足部的保暖措施,可以通过穿马甲、搓腹部等方法来避免腰腹部受寒,避免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发生。日常用热水泡脚,按摩脚掌刺激气血运行,也利于改善足部冰冷的情况。

气温下降会引起血管收缩,气血凝滞,导致心脉失养,引起血压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秋分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患者。

“补”:注意进补有度 健脾利湿迎寒冬

秋分进补应以清补为主,荤素搭配、均衡营养,可适量进食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扁豆、赤小豆、木瓜、莲子、芡实等,为寒冷冬季的来临提前做好准备。

进补要有度,有些人群尤其需要注意,如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患者,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会加重原发病。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的小孩、老人也要注意,不要为了一味进补而饮食过量,导致损伤脾胃功能。

“调”:注意调节情志 预防抑郁症发生

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而低落的情绪也成了抑郁症发病的“温床”。

防止抑郁症发生,最关键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可以约上三五好友或亲人外出游玩,登高远眺,这可以让人心旷神怡,缓解消极情绪。这也是养生中“养”的方法之一,也是调节精神的一剂良药。同时,还要讲究心理卫生,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按”:注意按摩穴位 为身体健康加分

按迎香润肺防燥。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时,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时针逆时针各揉搓20到30次,发酸、发胀、发热为度,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按中脘穴健脾养胃。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两手相对,然后顺时针按摩中脘穴,按摩时要用力,坚持按摩5分钟,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消胀的作用。

按大椎穴驱寒养阳。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经常刺激大椎穴,具有疏风、散寒,温阳、通阳的作用,可以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对于感冒防治都有较好效果。(本文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主任王彬、医生毛鹏鸣进行科学性把关)

一年有四时变化,有24个节气的更替,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气候,这些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系列,是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邀请知名中医专家,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通过防病调理、饮食养生、运动按摩等,调整人体节律,平衡阴阳,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应,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想了解更多秋分养生知识,请点击查看《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秋分篇)》




(责编:董童、高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秋分   节气   穴位   气血   保暖   寒冬   腹部   阴阳   情绪   作用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