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什么区别?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汉武帝的治国政策与秦始皇的封建统治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推崇儒家思想,鼓励学习儒家经典,但并未禁止学者研究其他文化;而后者则采取严格的焚书坑儒政策,将各家思想剥离政治。自盐铁论之后,战国时期的思想自由再次得以恢复。在这个时代,天人关系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天人感应论几乎成为了主流观点。相关的议题还包括祥瑞与灾异的讨论,通常来说,朝代兴盛时祥瑞频现,而朝代衰落时则灾异不断。天下的性质,即“官天下”与“家天下”的问题也备受关注,这与朝代更迭密切相关。



在汉代,灾异思想深深植根,不仅来自天上,还包括地下,因为汉人认为天地本是一体,通过“清者为天,浊者为地”的过程分离开来,人则与天地同体,成为三才之一。虽然我们称之为天人关系,但实际上是天地人关系。天的知识涉及天文学,地的知识涉及地理学,而人的知识则涉及历史学。在先秦和汉代,天文、地理和历史成为最重要的知识领域。要了解人,就必须首先了解天地,因此汉人经常先探讨天地,然后再讨论人,尤其是人性。对于汉人而言,所谓的“天”并非指自然界的天,而是有意识的天,而“人”则不是指全体人类,而是指君主。汉朝中后期的一些思想家虽然真诚地信仰灾异,但也有政治家将其用作手段。



在西汉后期,灾异不断,面对这种情况,汉朝最高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举贤良方正之士商议对策,赐爵、免税、大赦天下以及罢免御史大夫等手段,但仍未能遏制灾异的不断发生。此外,西汉后期富豪贵族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加剧了统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铁官徒起义以及小规模的地方暴动,最终演变为绿林赤眉起义。



上书言事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代表民间派的夏贺良,另一类是代表士大夫派的刘向。夏贺良试图通过改元易号的方式化解危机,但因未见效而被指责为“妖言惑众”。刘向则以灾异抨击外戚和后宫,虽然其用心良苦,但最终未能改变局势。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系统化的文化只有儒家和道家。在战时,实用和手段至关重要,而和平时期则更加强调道德和原则。汉朝在建立之初,统治方针和指导思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道家曾短暂占据优势,但自汉武帝以来,儒家一直是专制王朝的主导思想,直至清朝灭亡。统治者必须维持文吏和儒生之间的平衡,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统治的稳固和有效。



汉代的儒者不仅学习儒家经典,还涉猎其他学派的知识,如阴阳五行。同时,他们也吸收了墨家、道家等学派的观点。宦官和外戚的权力争夺也成为汉朝的政治问题。儒家知识分子运用阴阳五行来反对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尽管他们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些势力,但最终仍无法阻止外戚篡夺皇位。



谶纬学说在汉代充满活力,尤其与孔子密切相关。纬学本身就是解经的一部分,而经典则是孔子编纂的。很多儒者认为孔子本人就是谶纬的创作者。虽然孔子并非生而知之者,但他强调追求古代智慧,不断学习以正本清源。孔子的弟子,如颜渊和曾子,也被视为品德高尚的楷模,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常与历史名臣相提并论。



西汉中后期,谶纬学说在宫廷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汉宣帝。他身陷囹圄时,传闻狱中有天子之气,而在民间也出现了祥瑞迹象。宣帝的出现在民间,如拥有毛发光辉等神奇特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宣帝也代昌邑王登基,这与谶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密切相关,为他的称帝提供了合法性。然而,随着元帝时期的到来,汉朝逐渐陷入衰落。元帝时期子胤稀少,进一步加剧了统治危机。此外,自然灾害频繁,再受命论也不断卷土重来。最终,西汉风雨飘摇,为王莽所篡夺。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谶纬   儒家   罢黜百家   孔子   焚书坑儒   儒术   外戚   汉武帝   祥瑞   汉朝   西汉   汉代   本文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