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中国“躺平抗日”,宣称“非暴力不合作”,甘地如何坑惨印度?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有一次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对话,一名备受尊崇的印度领袖,莫罕达斯甘地,对中国提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建议,这个建议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甘地在会面中表示,中国应该采取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而不是采取暴力抵抗。这个建议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因素,也反映出印度与中国在面对侵略时的不同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甘地的背景。莫罕达斯甘地出生在印度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中,这个家庭地位极高,免于劳动和纳税,享有特权。年轻时,甘地过着奢华的生活,挥金如土,沐浴在女色之中。这样的生活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并不受到谴责,因为婆罗门教将修炼视为一种神圣的行为,而甘地将其解释为锻炼精神。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甘地逐渐追求现代生活,提出了去英国学习法律的愿望,但遭到了家庭的反对。



尽管家庭反对,甘地决定断绝与家庭的联系,前往英国攻读法律。在英国,他展现出了对现代文明的浓厚兴趣,并在短短五年内获得了法学学位。他还将哲学家的思想融入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回到印度后,他开始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抵抗英国殖民统治,这种方式包括绝食和不干活等消极手段。



甘地的抵抗方式在印度取得了成功,英国被印度民众的坚决态度吓到,逐渐归还了部分利益。这使得甘地成为了印度人心目中的先锋斗士和精神领袖。然而,当他提出将同样的方式应用于中国时,遭到了不理解和反感。



为了理解为什么“非暴力不合作”在印度得以成功,而在中国却遭到抵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不同。印度在数千年前受到雅利安人的入侵,建立了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等体系,导致印度民众根深蒂固的奴性。相比之下,中国一直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尽管历代统治者不同,但文化框架一直保持稳定。



其次,两国面对的侵略者性质不同。对于印度来说,英国殖民者主要是商人,他们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统治。英国雇佣了大量印度工人,甚至提出了用印度人来管理印度的政策。这种合作关系使得印度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取得了成功。



然而,中国面对的侵略者是日本,他们的目的是掠夺资源,而不是合作。无论中国人采取何种方式反抗,日本都会采取相同的残暴手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并不适用。



最后,甘地的建议也受到了他的个人背景的影响。作为高种姓的公子哥,他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相去甚远,这也使得他的建议在中国面前显得愚蠢和不切实际。



总之,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在印度得以成功,但在中国却遭到抵制,这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面临的侵略情况。甘地的建议虽然在印度取得了成功,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甘地   非暴力   印度   中国   婆罗门教   种姓   英国   本文   建议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