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是朱元璋的得力将领,对明朝的建立厥功至伟,朱元璋为何杀他

前言

徐达出生于普通农家,幼时家境贫寒,但他天资聪慧,兴趣广泛,尤其对兵法有独到心得。他身躯高大,力大无穷,又勤于习武,练就一身过人武艺。


一、投身征战 初露锋芒

元末农民起义盛行,徐达矢志报效国家,毅然加入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他在朱元璋麾下以勇敢果决、智谋超群而备受赏识。

朱元璋率军攻下滁州、和州后,徐达在作战中已初露锋芒。此后,他跟随朱元璋四处征伐,立下汗马功劳。

一次,朱元璋被部下囚禁,徐达穿越重围,用自己的自由换回朱元璋,从此于朱元璋心中种下深厚情谊。朱元璋任命他为心腹大将,两人关系日益密切。


在取池州、攻安庆的战役中,徐达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尤其是断粮道,使守军投降的妙计,更是让朱元璋对他刮目相看。

徐达的仁勇良谋给了朱元璋极大的信任,他成为朱元璋最得力的心腹。每有大事,朱元璋总是首先询问徐达的意见。而这位年轻的新锐也不负众望,屡屡给出周密的策略,大大提升了起义军的战斗力。

在攻池州的战役中,徐达秘密潜入城中做内应,引导起义军顺利拿下要害。池州告捷之后,他又立即调动军队攻打邻近的安庆城,迫使守军分兵应战,缓解了朱元璋的压力。


安庆城 Pool是陈友谅的大本营,防守森严。徐达灵机一动,在城外截断了守军的粮道,并用间谍散布谣言,击溃城中军心。守将最终开城投降,避免了更多军民伤亡。

朱元璋看到徐达的智谋和胆识,更加倚重他,徐达也从一个小校渐渐成长为统率三军的主帅之一。两人之间建立起坚如磐石的信任,成为共同打天下的至交好友。

二、北伐元朝 立下汗马功勋

随后,朱元璋命徐达率部东征,很快攻下了溧水、溧阳等地。此时,朱元璋已经占据应天府,但四面楚歌,正是危难时刻。


为解后顾之忧,朱元璋决定先剿灭陈友谅。他派徐达为主将,对陈友谅的腹地安庆形成水陆合围之势。

徐达用计断绝安庆粮道,迫使守军投降。随后在鄱阳湖大战中,他奋勇当先,为朱元璋赢得全胜。

胜利之后,徐达又率部回师,坚守应天府,挫败了张士诚袭扰的图谋。朱元璋倚重他如左膀右臂,声势大振。

在剿灭陈友谅、张士诚后,朱元璋开始了他的北伐大业。


公元1368年,徐达奉命进兵大都,元顺帝仓皇出逃。徐达的军队很快攻占京师,受降义军。这场北伐之战一举攻克元朝故都,为明朝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徐达继而率军长驱直入,追剿元朝残余势力。在激战兰州的决胜之夜,他设下诡计,令元军疲惫不堪,次日一举生擒十万之众,元帅王保保仅以身免。

徐达的北伐大军所向披靡,将元朝势力彻底逐出中原。他平定陕西、甘肃,沿途接收了元朝版图,为明朝夺取河山打下基础。


这个北伐大业,是徐达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他以雄师历经千里,轻装迅速推进,深入元朝腹地。面对元军屡次包围,他不惧强敌,以逸待劳,机动退却,诱敌深入,再以精锐打击之。

兰州之战,徐达运用了“退为进”的战术,佯装不敌,实则设下埋伏。由此将元军全歼,一举拔掉了元朝最后一块根基,可谓军事奇袭中的经典之作。

此役过后,徐达威震华夏,成为天下第一猛将。他的北伐大军如破竹之势,将元朝覆灭。朱元璋也从此坐拥九州,称霸一方。两人合作无间,一鼓作气,完成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北伐传奇。


三、功成身退 隐忧潜伏

大明王朝建立后,徐达功成身退,拜为中书省左丞相,出任边疆大都统帅。他镇守北方要塞,继续剿灭元朝残余势力,又修筑长城数十座关隘,巩固了边防。

然而,朱元璋对功臣多有猜忌,生怕他们日后觊觎皇位。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削弱重臣的势力。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命建一座“庆功楼”,表面是为褒奖功臣,实则设下死局。刘伯温识破其计,提醒徐达防范,于是徐达隐姓埋名,避开此劫。


刘伯温见状,便告老还乡。临行前特意嘱咐徐达,日后务必注意安全。他还建议徐达把孩子送往深山老林,以免遭难。

徐达心知朱元璋已起疑心,自己难保平安。于是听从刘伯温计策,将儿子悄悄送往了山海关,做好随时背井离乡的准备。

刘伯温识破朱元璋用庆功楼暗害功臣的阴谋,让徐达警醒起来。他意识到朱元璋已经开始猜忌自己,必须提高警惕,保全性命。


为了避开场劫难,他不惜抛弃官职,带着家人远离京城,隐居深山。对外宣称是回乡养老,实则小心翼翼地观望局势变化,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的风浪。

刘伯温的忠告,使徐达看清了朱元璋的真面目。他认识到夺权后,君王的本性逐渐暴露,忌惮功臣成了必然。所以他选择退出政坛,保全自家,不再对明主抱有幻想。

四、猜忌加剧 生死成谜

太子朱标早夭后,朱元璋立孙朱允炆为储君,引发皇子争位。四王朱棣对此非常不满,认为皇位应该属于自己。


朱元璋担心朱棣会联合岳父徐达谋反,于是决心除去徐达这个心腹大患。他伺机待发,像豺狼虎视着自己的猎物。

终于,在徐达染病期间,朱元璋寻得良机。他特意烹制鹅肉送给徐达食用,而鹅肉正是徐达病症的大忌。

徐达哽咽着吃下,不久病情急转直下,枕席之间命丧黄泉。时年仅五十四岁。

徐达的突然死亡令人困惑。当时流传一种说法,是朱元璋趁人之危,投毒谋杀。然而,死因成谜,一直无从稽考。


徐达死后,四王朱棣果然在靖难之变中起兵反叛,最后夺得帝位。朱元璋猜忌功臣的政策最终酿成巨祸,也埋下了明朝灭亡的远因。

朱元璋立心要除去心腹大患徐达,只等待时机。徐达得病在榻,成了朱元璋设局害人的最佳机会。朱元璋亲自动手,特意烹饪徐达病症忌讳的鹅肉,然后当着面送给他食用。

徐达明知有诈,只能含泪吃下这毒酒一般的鹅肉。他知道朱元璋铁了心要置自己于死地,想活下去已无可能。于是只求安乐死,不再与明主翻脸。


果然,他很快病情恶化,在极度的痛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朱元璋终于除去了这个心腹大患,但他却也在这过程中丧失了人性,成为了一个残忍阴险的暴君。

徐达死后,四王朱棣果然在靖难之役中起兵叛乱,夺得帝位。朱元璋猜忌功臣导致了子孙相争的悲剧。他置功臣于死地,却酿成了自己家族覆灭的恶果。

五、忠心报国 献身不悔

徐达一生追随朱元璋,建功立业。他统帅大军,踏平半壁江山,可谓致力报效,功勋卓著。


朱元璋登基后,他无私无畏,言忠谏切,视国家利益大于私情。为防微时曾相助之人转而伤害天家社稷,他将儿子悄然远遣他乡,展现无私报国的高尚情操。

徐达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即便被怀疑迫害,也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怨言。他不惜与君主决裂,只求保全国家大业,以一己之力支撑明朝江山,可谓超然报国。

虽然他英年早逝,无法亲眼见证自己心血之作的辉煌,但那忠诚的精神永世长存。他是开国之臣的楷模,也是忠君爱国的典范,其贡献与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徐达对朱元璋忠心耿耿,视他如手足长兄。他甘冒矢石,出生入死,帮助朱元璋从一个寒门小儿,一步步成就霸业。

即便朱元璋嫉贤妒能,开始猜忌自己。徐达也没有丝毫怨言,只求尽最后一点力量保家卫国。他将自己的儿子悄然送离京城,生怕牵连天家社稷。

徐达用生命践行着忠君之道。他不要高官厚禄,只求人民幸福。当暴君要他死时,他也欣然从命,以正视听,无怨无悔。

这样超然物外的忠君精神,是开国之臣的千古楷模。他用一身正气支撑起明朝的基业,功勋千秋,精神永存。


结语

徐达用一生立下汗马功劳,功勋卓著。他为明朝开拓疆土,是不可多得的良才。

然而,他在功成名就之时英年早逝,生前的功劳未得到充分褒奖。为彰显他的卓越贡献,明成祖追谥他为“武宁”,明万历时再追封他为“勇毅果决靖远定北王”。

徐达一生无私无畏,报效家国,其高尚品格和卓越功勋,永远值得后人景仰并传颂。先人栋梁之才,奠定我大明江山基业。虽然他早逝与世长辞,但那忠心报国的精神永世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明朝   池州   安庆   心腹大患   起义军   汗马功劳   守军   元朝   功勋   将领   功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