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走近百代文宗韩愈

中唐是唐代历史上安史之乱之后,相对较为稳定的时期。但安史之乱,让唐朝的元气大伤,社会矛盾也越发尖锐,中央集权与藩镇割据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散文创作上,韩愈、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古文运动,这场运动还深深影响了后来明清两代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文学创作。在诗歌上,不仅有中唐初期诗人群体——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创作,而且还有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和以韩愈、孟郊等人的尚奇崛险怪的风格创新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人群体。

在这些文人中,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作为中唐时期文学代表人物,起到引领时代发展的作用。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一说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朝中期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童年困苦 科举失意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在官僚世家,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韩愈三岁时,其父去世,由兄长韩会抚养。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宰相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后不久病逝于韶州任上。韩会早逝后,韩愈随寡嫂郑氏(韩愈称“六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因不得久住,只得随六嫂避居宣州。

韩愈自知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攻读六经百家之书。贞元二年(786年),离开宣城,前往长安,期间赴河中府投奔族兄韩弇,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毫无收获。787年秋,韩愈取得乡贡资格后,再往长安参加科考,落第,又传来韩弇死于非命的噩耗。韩愈在长安,生活无依无靠,因偶然机会,得以拜见北平王马燧,得到他的资助,后作《猫相乳》以感其德。

787年-789年间,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后韩愈返回宣城。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 次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同年,六嫂郑氏去世,韩愈返回河阳守丧五个月。794年,再度至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失败。795年,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同年,离开长安,经潼关回到河阳县,再前往东都洛阳。


入职幕府 仕途沉浮

796年七月,韩愈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在任观察推官三年间,韩愈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799年二月,董晋逝世,韩愈随董晋灵柩至洛阳,其后于二月末抵达徐州。

同年秋,韩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试协律郎。同年冬,张建封派韩愈前往长安朝正。韩愈谈论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操行坚定纯正。贞元十六年春,韩愈回到徐州,不久后,张建封去世。同年夏,韩愈离开徐州,回到洛阳。同年冬,韩愈前往长安,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通过铨选。802年春,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 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愤怒之下上疏《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皇上不察,韩愈反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804年春,韩愈抵达阳山县就职,第二年春,获赦免,于夏秋之间离开阳山县。八月,获授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808年,韩愈正式担任国子博士。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810年,被降授为河南县令。811年,回到长安。任职方员外郎。812年二月,复任国子博士。813年,韩愈创作《进学解》,宰相同情韩愈,调韩愈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同时,奉命修撰《顺宗实录》。

814年十月,韩愈任考功郎中,仍任史馆修撰。同年十二月,迁任知制诰。815年正月,晋升为中书舍人,此后获赐绯鱼袋。 不久,看不惯韩愈的人,说韩愈先前任江陵掾曹时,与荆南节度使裴均交厚。裴均之子裴锷是平庸浅陋之人,裴锷看望其父时,韩愈给裴锷送行的文章序中,称呼裴锷的字,这与当时的礼节不合,在朝官中引起很坏影响,韩愈因此被改授为太子右庶子。


随征淮西 说服镇州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出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出讨淮西叛藩吴元济。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韩愈建议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擒拿吴元济,裴度没有采纳。唐邓节度使李愬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擒得吴元济,争得头功。三军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 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今河北正定)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他便找到柏耆,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唐廷此时的兵威,献上德、棣二州,表示臣服。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李愬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李愬之妻入宫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宪宗便下令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碑。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由尚书左仆射郑余庆任详定使,韩愈任副使,负责对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加以修订。


谏迎佛骨 被贬潮州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是忠君的,朕会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这样的话,朕觉得他太轻率了。”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由于同平章事皇甫镈憎恨韩愈,怕韩愈重被起用,便抢先答道:“韩愈终究太狂妄,暂且可调到别郡。”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将韩愈平调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按照袁州风俗,平民人家的孩子抵押给富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不赎回,就要转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已被转为家奴的孩子,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同时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九月,唐穆宗召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冬,韩愈回到长安。


宣慰镇州 临危不惧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 当时,镇州兵变,杀害新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都知兵马使王廷凑自称留后,并向朝廷索求符节与斧钺(权力的标志)。

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凑及成德士兵,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韩愈即将出发时,百官都为他的安全担忧。元稹说:“韩愈可惜。”穆宗也感到后悔,命韩愈靠近成德边界时,先观察形势变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测。韩愈说:“陛下命我暂停入境,这是出于仁义而关怀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执行君命,则是我作为臣子应尽的义务。”于是毅然只身前往。

到镇州后,王庭凑手下将士拿枪拔刀迎接韩愈。韩愈到客房后,将士们仍手执兵器围在院中。王庭凑对韩愈说:“之所以这么放肆无礼,都是这些将士们干的,而不是我的本意。”韩愈严厉地说:“皇上认为你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你为节度使,却想不到你竟指挥不动这些将士!”

有一将士手执兵器上前几步说:“先太师(指王武俊)为国家击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这里。我军有什么地方辜负了朝廷,以致被作为叛贼征讨。”韩愈说:“你们还能记得先太师就好了,他开始时叛乱,后来归顺朝廷,加官进爵,因此,由叛逆转变而为富贵难道还远吗?”“从安禄山、史思明到吴元济、李师道,割据叛乱,他们的子孙至今还有存活做官的人没有?”众人回答:“没有。”

韩愈又说:“田弘正举魏博以归顺朝廷,他的子孙虽然还是孩提,但都被授予高官。王承元以成德归顺朝廷,还未成人就被任命为节度使。刘悟、李祐当初跟随李师道、吴元济叛乱,后来投降朝廷,现在,都是节度使。这些情况,你们都听说过吗!”众人回答:“田弘正刻薄,所以我军不安。”韩愈说:“但是你们这些人也害死田公,又残害他家,又是什么道理?”众人无言以对。王庭凑恐怕将士军心动摇,命令他们出去,然后,对韩愈说:“您这次来成德,想让我干什么呢?”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为什么你到现在仍包围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便和韩愈一起饮宴,正逢牛元翼从包围中逃出,王庭凑故意放他,也不派人追击。


官至侍郎 病逝家中

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翌年六月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神策军将士听说韩愈就任京兆尹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告诫道:“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

韩愈任职不久,便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二人你来我往,争辩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机奏称二人关系不合,朝廷便外放李绅为浙西观察使,改授韩愈为兵部侍郎。不久后,穆宗得知个中事由,再授韩愈为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年)八月,因病告假 ,同年十二月二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 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次年三月,葬于河阳。

元丰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准其从祀孔庙。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文章的主要特点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也就是说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与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在他的《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论淮西事宜状》《论佛骨表》等几篇奏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而且涉及到个人的生命安危和职务升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正因如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胆识、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发言真率,无所畏避”,不仅表现在君主面前敢说真话,而且还表现在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敢讲违背旧说的话。例如《读墨子》一文曾说“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这样的言论显然同他尊崇孔孟之道有所牴牾。对于这样的言论,前人指为“刺谬”,其实这正是韩愈虽然尊儒却不墨守的表现。“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有时也直指社会上的流俗之见。例如他写《讳辩》一文,是专为李贺不得应举而发表的意见。李贺之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便不得举进士。对于这样的世俗之见,韩愈是不以为然的。于是他便“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写成了极有说服力的一篇《讳辩》。

《师说》也是一篇不同流俗的文章。不顾流俗,不怕笑侮,态度严正而为师,是要有些勇气的;能够写出《师说》这样的文章,也是相当大胆的。

韩愈文章慷慨激昂,忧愤甚广。凡是论及人材,便往往愤激不平,别具风概。例如《杂说》对于人材不为世用所发的不平之论,《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也是宣传选拔人材的一篇宏论。所谓“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云云,这正是韩愈对于国家用人的殷切希望。《送董邵南序》更是一篇悲歌慷慨的文章。韩愈自己是屡试而不得志于有司的,所以对于文中的董邵南“不得志于有司”,便感同身受,无限叹惋,悲歌慷慨,发自肺腑。

韩愈的《进学解》。历来的论者都说此文源于东方朔的《答客难》和扬雄的《解嘲》,在《新唐书》本传中也说韩愈“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其实这篇文章的意义要比“自喻”广阔得多,除了发泄自己的才高见屈、忧愤甚广的成份外,主要还是提醒要发现人才、选拔人材、善用人才。

韩愈文章写得自然随便、如话家常。他的《与崔群书》《与孟东野书》《答崔立之书》《题李生壁》等文章,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促膝谈心,无所拘束,生动活泼。例如《与崔群书》先说自己对崔群为人的认识,中发贤者不遇之叹,后讲自己困穷之状,是一篇感慨很深的杂文。

韩愈还有一些文章突破传统写法。例如墓志铭、哀祭等文体,在韩愈笔下,颇有新的特征,形式多样,甚至“一人一样”。例如《祭河南张员外文》,明代散文家、藏书家茅坤就评为“奇崛”,清代文学家姚范以为“他人无此”。《祭十二郎文》,清朝名臣曾国藩说:“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还有送序一类文章,别开生面。在唐代,送序之文是常见的文体,大多是先叙离情,后缀风景,情致物态,尚似六朝。但到韩愈笔下,送序之文也是多种多样,有的送序之文几乎通篇议论。如《原道》为议论之文,《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为“条议时事之文”。

韩愈行文讲究吐辞造语之精工。例如《进学解》一篇之中就有“业精于勤”“刮垢磨光”“贪多务得”“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都已传为流行的成语;还有一些成语如“提要钩玄”“焚膏继晷”“闳中肆外”“啼饥号寒”等,也是从这一篇的语句中凝缩而来的。自古以来,一篇文章之中能够选出如此大量的历代流传的成语,此文之外,恐不多见。


韩诗“新奇雄怪”

韩愈一生写有很多唐诗,现存诗文700余篇。韩愈的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始终充溢着追求新鲜奇异、雄奇壮美的事物,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的情景。他的《宿龙宫滩》《郴口又赠二首》《龙移》《岳阳楼别窦司直》《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等诗,使用最多的是那些激荡、惊怖、幽险、凶怪的词语,诸如“激电”“惊雷”“怒涛”“大波”以及出没的“蛟龙”、悲号的“猩鼯”、森然可怖的“妖怪”“鬼物”,都辐凑笔端,构成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意象。

韩愈还有“以文为诗”的诗作。如《山石》采用“古文手笔”,《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采用“古文笔法”。这样的“手笔”和“笔法”,和初唐、盛唐的前辈诗人相比,显然有所不同。因此,清初诗论家叶燮认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韩愈在《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长篇古诗中,写得平实顺畅。在《晚雨》《盆池五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中,也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继承了传统。

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如《南山》,全诗102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再如《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极写一场山火的强猛酷烈。


答张十一功曹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宿龙宫滩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求官行道 为文明道

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文。据他自己说,求官不仅是为衣食,也是为了行道,为文也不仅是好古人之辞,而是为了明道。

韩愈之“道”,是主张“兼济天下”而不赞成“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是相当积极的一种政治态度。在《龊龊》诗中说:“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做个谏官,这是唐宋两代一些忧国忧民的庶族地主阶级文人的一个共同愿望,谏官地位虽不高,却有言事进谏的机会。韩愈自己做了御史,便立即上书言事。《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是一篇体现韩愈行道的重要文章。

韩愈之“道”是反对藩镇割据,主张国家统一的。他积极主张讨伐淮蔡,并且亲自参加了这次战役,淮蔡平定之后,韩愈还奉命写了《平淮西碑》,此碑行文鲜明地表达了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又一突出表现,是他冒险奉命宣抚王廷凑一事。

韩愈之“道”是关心社会现实、反对佛老的。在唐代,反对佛教虽不始于韩愈,但兼辟佛老,则以韩愈为最。一篇《原道》竟然提出“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还要“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这是十分激烈的主张。当然,韩愈更激烈的言论还是《论佛骨表》。他在表中首先历数自古帝王长寿者不曾奉佛,而奉佛者大都短命。当时淮蔡初平,宪宗自以为太平天子,幻想福田长寿,而韩愈竟说奉佛短祚,直面天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真是敢发狂言。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情况下,而能独立不惧,是难能可贵的。

韩愈之“道”是主张重视人材、选拔人材的。韩愈成就后,始终注意培养人材、推荐人材。《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韩愈不但自己培养人材,也向别人推荐人材。《行难》一文反复说明选拔人材的重要。《与祠部陆员外书》曾向陆傪推荐侯喜、侯云长、刘述古等。韩愈认为,为国家选拔人材,乃是一种“深思长虑”,是“为国家树根本之道”。


一代文豪 留芳后世

韩愈一生,在文学上作出了很大成就,其在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上都有作品,门人李汉曾编其遗文为《韩愈集》40卷,今有《韩昌黎集》传世。

韩愈受到当朝和后世的敬仰,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说过:“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说过:“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大地之间,物状奇变,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说过:“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余尝与圣俞(梅尧臣)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过:“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子美(杜甫)之诗,退之之文,鲁公(颜真卿)之书,皆集大成者也。”“唐之古文,自韩愈始。”

韩愈陵园(韩愈墓)位于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始建于公元825年(宝历元年)。韩文公祠(即潮州韩愈纪念馆),位于广东潮州市城东笔架山麓,咸平二年(999年)建立。祠内有历代碑刻36块,其年代最早者即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阳山韩愈纪念馆,位于广东阳山县境内,展厅内挂满了韩愈在阳山留下的手迹石刻及历代文人景韩诗文的拓片。


叩齿庵 设水布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韩愈想这绝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一个和尚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心中想着:“我想敲掉他的牙齿,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后来,韩愈再次见到那个和尚,才知道他就是潮州灵山寺有名的大颠和尚,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后人为纪念韩愈,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古时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会患上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索性光着膀子。每天到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官府交涉过后,放排工只好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听闻这件事后,跑到江边实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韩愈认为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很容易得病。在回衙后,便让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但要在腰间扎块遮羞布。这块遮羞布后来就成了潮州放排工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作“水布”。潮州人为感念韩愈的恩德,还将那里的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


误传相貌 退之投书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世人画韩愈像,脸小且美髯,戴纱帽。这其实是南唐的韩熙载,在北宋时还有当时所画的韩熙载像保存,题词非常明确。韩熙载谥号文靖,江南人称之为韩文公,因此世人便误以为是韩愈。韩愈身体肥胖而少胡须。

此后,韩愈配享孔子,各州县孔庙所画的都是韩熙载。后世无法辨别,便一直认为韩熙载的画像为韩愈。

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韩愈曾与客人共登华山,到达山巅后,发现四周险峻异常,估计没有办法迈步。在惊恐万分的情况写下遗书,发狂大哭。华山所在的华阴县县令想尽办法,才将其救下。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作诗云: “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长牙   潮州   行成于思   业精于勤   节度使   长安   人材   御史   宰相   朝廷   同年   文章   百代文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