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得馆-“北洋创始人”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1901年),本名章桐,号少泉,晚年号作:“仪(一)叟”,一个老头子的意思,别号省心。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是中国清朝晚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因为李家兄妹7个,李鸿章行二,所以时人也他为:“李二先生”、“李合肥”,谥号:“文忠”。

不得不说的是,李鸿章的身后事,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而李鸿章的身后事,常常让人扼腕叹息。

1903年,李鸿章的灵柩运回了安徽合肥的老家,由于李鸿章非常推崇包拯,而合肥的包拯祠就在,合肥东边的大兴集,于是省钱李鸿章就已经自掏腰包,为自己营建了墓地。

1958年,合肥当地为了修建钢铁厂,当地合作社派出32个生产队,从墓地几十米开外,挖了一条地道直通墓地,还把墓地里面的棺材拖了出来,而墓地上面的房子作为了,钢铁厂的仓库。

(一)、科举之路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他的父亲,叫做:“李文安”,李文安同曾国藩同是道光年间的进士,随后李文安同林则徐的儿子林汝舟一同做了官,在刑部工作。

李鸿章6岁,便进入其父亲私塾学习,由李文安亲自教授。李鸿章随着年岁增长,身材日渐高大,时称:“南人北相”。年少时,李鸿章非常贪玩,尤其喜欢斗蛐蛐,又一次惹恼了李文安,李文安拉着李鸿章来到了,自己家田地的地头,让他跪下,问道:“知不知道,自家地头问什么有这么多的坟地?”李鸿章茫然不知,李文安,开口道:“你爷爷一生忙于科考,但是一辈子没中举人,我也是忙着应考,终于得售。这些有坟地的田地,是咱们家以前,买的没有人要的田地,好自己来耕食!”自此,李鸿章发奋攻读。

1840年,经过多年准备,时年18岁的李鸿章,考中了秀才。1842年,李鸿章前往庐州学府求学。

1843年,李鸿章被庐州府选为优贡,获得了去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机会,李家人非常高兴,都催促李鸿章抓紧前往京师学习。李鸿章自己也高兴,在前往京师的途中,他写下了十首《入都》诗,其中一句:“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一时间,传为京城佳话,人还未到京师,但是名声已经在京师流传。

1843年,李鸿章来到京师之后,首先以“年家子”的身份,拜见了曾国藩,并得到了曾国藩的指导。时年21岁的李鸿章,得中顺天府举人,名列48名。

1847年,时年25岁的李鸿章在,三年之后的会试中得中进士,名列二甲第三十六名进士。被朝廷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二)、文人办团练

自从在京师做了京官之后,由于是庶吉士,只是每日研究八股文,李鸿章深感失望,每每郁郁不得志,就这样在京师混日子,而当时像李鸿章这样的小京官,京师比比皆是。

命运的转折点,来临了: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揭竿起义,从者云集,向清政府宣战,时称为:太平天国起义。

1952年,太平军打出广西,进入了湖南。这令清政府头疼不已。咸丰帝无奈之下,一时间任命了许多在籍官员,回乡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李鸿章在京师的时候,常常跟自己的老乡走动,尤其跟一位安徽老乡“工部左侍郎”吕贤基,来往密切。

1853年,2月的一天,事缘凑巧正在北京琉璃厂买书的李鸿章,偶遇了吕贤基,吕贤基拉着李鸿章,说道:“你还不知道吧,长毛贼已经占领安庆了,还杀死了安徽巡抚,你怎么还有心思买书呢?咱们安徽都被人占了!”时年已经31岁的李鸿章,惊道:“大人,咱们远在千里,又能怎么办呢?”吕贤基示意,一块回家再说。于是,二人朝吕家走去。

回到家之后,吕贤基把自己想要为国分忧的想法,跟李鸿章说了,但是呢,毕竟自己已经52岁了,力又不逮呀,想让李鸿章代笔写一份奏折,于是,这份奏折第二天就呈上去了。

出乎了所有人意料,吕贤基被咸丰帝任命为了:“安徽团练大臣”,吕贤基痛哭非常,一一告别家人,准备上前线。不多时,李鸿章听闻之后,也来送别。

但是没想到,吕贤基以李鸿章也是安徽籍,熟悉乡情为由,奏请皇帝批准,咸丰帝已经让李鸿章随营帮办营务了,就这样一对难兄难弟,杀奔了安徽前线。

(三)、发迹之路

回籍之后,二人奉命迅速拉起了队伍,准备跟太平军作战。战役主要有李鸿章去打,在此期间,李鸿章还赢得一个名号:“翰林变绿林”。

1854年,李鸿章率兵多次与太平军作战,李鸿章有领兵天赋,作战灵活。被称为书生带兵的好榜样。

1855年,李鸿章凭借军功,被赐为知府,1856年,率兵先后攻克了安徽巢县、和州等地,被赏赐按察使。

1857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病逝,李鸿章回籍丁忧。没想到,到了1858年,太平军再度攻陷庐州,不得已李鸿章带领家眷逃往江西南昌,投奔哥哥李翰章。

1859年,走投无路的李鸿章投入曾国藩的湘军营,充当曾国藩的幕僚。

1860年,太平军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趁势占领了苏州和杭州,兵锋直指上海。

清廷大为震动,让曾国藩抵抗太平军北上,并且上海也派人,前往湘军大营求援,许诺每月60万两白银作为军饷。

曾国藩思虑再三,决定救援上海,他首先询问九弟曾国荃,但是曾国荃一口否决了,因为他正在全力围困“天京”(今南京)。随后,曾国藩又找到了自己的老部下,也是湘军创始人之一的“陈士杰”,但是,陈士杰以自己的母亲年迈,需要自己照顾为由,也不愿意去。

无奈之下,曾国藩询问众将领,谁愿意救援上海。正在此时,李鸿章心中一阵狂喜,他深知:“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大树底下也长不出大树”的道理。于是,李鸿章自告奋勇,前往上海,曾国藩随即准许李鸿章回籍募兵。

回籍之后,李鸿章招募了13营“淮军”,每营685人,将近一万人,这就是后军大名鼎鼎的淮军雏形,也是北洋军的远祖。其后,上海方面想尽办法,租用了英国的7艘火轮船,先后往返5次,才把士兵全部运送到了上海,时称:“叫花子兵”。

(四)、李鸿章文笔

《入都》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太平军   北洋   团练   湘军   合肥   作战   京师   进士   安徽   墓地   上海   创始人   李鸿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