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邮驿丨悬泉置 千年前的人间烟火



悬泉置复原图。甘肃公路博物馆 供图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汉代敦煌郡的邮驿机构。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它是人员往来的休憩之地,内设厩、传舍、厨机构。汉武帝在承袭秦代疆域的基础上广开诸郡,使国内交通区域得到拓宽,交通道路建设也获得迅猛发展。可以说,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为秦汉“传”制的完备和健全创造了重要条件,促成了以悬泉置为代表的著名古邮驿的诞生。



传食菜品丰富


在悬泉置遗址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与悬泉置有关的简牍文物资料,为我们认识悬泉置乃至汉代的置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据这些汉简记载,悬泉置设有厨,为往来人员提供饮食。这种传食的供给包括人的传食供应和传马的饲料供给。


悬泉置供应的主食主要是粟和米,肉类有羊、牛、鱼、鸡,辅食有酱、豆豉等物。悬泉置除了提供日常所需饮食外,还制作辅食、甜食增加食物种类。出土的简中记载:“寒具毋置饴饧乘□酱炙”,其中的饴饧就是悬泉置制作的饴糖,是招待客人的重要甜品。


君主专制制度下,等级森严,传食的供应也按官吏等级安排。早在秦朝时期,驿站的传食供应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制度。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传食律》就明确规定了驿站供给对象和标准,如“御史卒人使者,食稗米半斗,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其有爵者,自官士大夫以上,爵食之。使者之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


在悬泉置,爵位高者可享用稗米、酱、菜羹、刍稿等食物,类型十分丰富。在接待身份地位较高或特殊人物时,除了每餐供给主食外,悬泉置还会提供肉和酒,以高规格接待,以示礼遇。比如对军长、长史、军侯丞、司马丞、斥候等人招待牛、鱼、羊,对长吏、使者、大司农卒史、丞相史、长史、太医、刺史等招待鸡,而监史一级及等级在其下的官吏不允许供肉。元康五年(公元前61年),悬泉置接待长罗侯军吏,在《长罗侯过悬泉置费用簿》中详细记录了账单:出米四升、肉二升、酒半斤。


悬泉置还可以自行生产制备酒食。他们在接待长罗侯及其军队时,用三石粮食酿酒,一石二斗豉制作辅酱来招待过往吏员。因军队的特殊使命,悬泉置提供牛、羊、鸡、鱼、酒、粟、米、豉类等食物犒劳舟车劳顿的将士,其招待规格远高于平时的要求。


车马管理规范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中记载,传马饲料有粟、菽、麦、茭草、穬麦,“匹一斗五升,用粟十五石三斗”。当时,驿站传马饲料规格为每天每匹马食粟一斗五升。除粟外,茭草是悬泉置主要喂养传马的饲料,郡县还专门派人来为悬泉置收割茭草。简还记载了敦煌郡为支持遮要置和悬泉置的运转而发布的相关命令。汉成帝鸿嘉三年(公元前20年)7月,敦煌太守与太守丞同时出缺,郡长史代行太守事务,库守令兼职丞事,他们联署发布的文书中提到调牛车给效谷县,以帮助遮要置与悬泉置运送茭草。


官员的食物供应有明确的等级之分,他们乘坐的车马也有相应的等级,使用轺传、乘传、驰传、置传等不同等级的传车,取决于乘坐者的秩级高低和事务轻重缓急,若违反传车管理制度规定,将受到严厉处罚。


轺传配一至两匹马,轻便小巧,但行驶速度较慢,多用于事情并非紧急、乘坐者地位较低或者并非官吏的情况。乘传配四匹马以上,速度快、效率髙,乘坐者身份地位较高,或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简中记载,敦煌玉门都尉赴任,因此使用乘传,并且携带随行人员。


同时,悬泉置的传车管理也十分详细,简记录了几辆传车的车厢、车轮完整情况,对传车能否正常使用也作了说明,并由置啬夫上报郡县,由此可以推断出当时传车管理已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


作者丨刘雨静

编辑丨陈雪飞

审核丨连萌

监制丨陈林


投稿邮箱:xww@zgjtb.com
商务:010-6426609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郡县   太守   敦煌   官吏   遗址   使者   烟火   饲料   驿站   年前   食物   人间   等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