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史说历史之 春秋第二霸主“重耳”

晋文公(前 697 年 - 前 628 年),姬姓,名重耳,大家都知道晋文公,但是对他的名字可能不是很熟悉。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 636 年 - 前 628 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年轻时就谦虚好学,善于交际,并因此而结交了很多有才人士,其中就有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等人,后来在这几个人的帮助下,他成功地返回晋国并成为了国君。

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 697 年),他的父亲是晋献公。在他年轻时,晋文公谦虚好学,善于交际。

晋文公曾在周襄王二十四年(前 628 年)即位,在位九年。在他统治时期,他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我们初中就学过当中曾经的《齐桓晋文之事》章。

在前 666 年,晋献公派重耳守护蒲城。在前 656 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他的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但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他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亡。看到没有被爹坑,老爹还要杀自己的儿子,可见重耳年轻的时候太坎坷了,差点被自己的老爹干掉。

在逃亡过程中,晋文公经历了许多艰辛,但他得到了朋友们的帮助,如赵衰、狐偃等人。他们帮助晋文公返回晋国并成为国君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是关于晋文公重耳的一则著名历史故事。重耳是晋国的国君,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使得晋国逐渐繁荣强大。

在晋文公即位之前,他曾因家族纷争而被迫流亡国外。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生活,他最终在秦国的帮助下返回晋国,成为国君。在晋文公即位后,他积极整顿内政,发展生产,使得晋国逐渐强盛。他希望能像齐桓公那样成为中原的霸主。

当时,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正遭受异母兄弟太叔带的迫害,被迫逃往郑国。周襄王向各国诸侯请求援助,但无人响应。于是,晋文公决定向周襄王伸出援手,为他讨伐太叔带。

在出征前,晋文公想起了早年曾答应过楚成王,如果日后回到晋国当上国君,会报答楚成王的恩情。于是,晋文公决定先解决楚国的问题,以兑现自己的诺言。他主动退让九十里,以示诚意,这一举动被称为“退避三舍”。



晋文公在位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包括减轻赋税、鼓励农业、加强军队等,这些政策使得晋国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一个繁荣稳定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晋国   蒲城   国君   秦国   霸主   楚国   都城   老爹   好学   繁荣   春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