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匈奴序幕,仅一年就治好黄河水灾,使其千年无患的牛人是谁?

#古籍里的历史#

永平八年,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刘庄命郑众持节出使北匈奴。

刘秀立薁鞬日逐王比为南匈奴单于后,东汉和北匈奴一直处于敌对关系,北匈奴在南匈奴打击后,势力越衰,死敌乌桓又不断对其发起攻击,蒲奴单于无法抵御,向北迁徙了数千里。


迫于形势,北匈奴不得不将重点移到西域。


此时,莎车已经拿下了于阗、大宛、妫塞等国,西域半壁江山已经落入莎车手中,势力甚至远及帕米尔以西地区。



然而盛极而衰,永平四年,被莎车吞并的于阗在贵族广德的带领下,拥立休莫霸为王,成功复国。


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位置相当重要。


莎车国王贤御驾亲征,熟料穷兵黩武多年的莎车竟然一战而亡,贤率残兵逃回莎车,于阗乘胜追击,射杀贤,莎车正式被于阗吞并。


于阗从此走上了西域大国的争霸序列。


于阗貌似要取代莎车成为新一代的西域霸主,就在这个时候,北匈奴终于出手,调发归附它的西域军队包围于阗,于阗与莎车一战也损失惨重,在匈奴人的干涉下,被迫臣服北匈奴。


西域多年混战的最终胜利者,居然是渔翁得利的北匈奴。


在得到西域的回血后,北匈奴开始缓过劲来,重新对汉朝展开袭扰,尤其是人口稀少,防御薄弱的河西走廊更是成为北匈奴的攻击重点。


整个河西地区风声鹤唳,以至于白天大部分城镇都要紧闭城门。

匈奴人的侵扰持续了数年,永平七年,北匈奴突然派使者前来和亲。

北匈奴这是转性了?他们真的想和大汉和好嘛?背后有没有什么阴谋?

朝廷整整讨论了一年,也没用结果,刘庄决定先派郑众出使北匈奴谈谈虚实。

郑众,字仲师,东汉经学家郑兴之子。

十二岁便能复诵《左氏春秋》《易》《诗》等,后被司空府征辟。

郑众到北匈奴后,匈奴人要求郑众向单于下拜,郑众不肯。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单于对汉使如此恶劣,也能看出北匈奴根本就没有和亲的诚意,他的目的是啥呢?


离间南匈奴!


南匈奴单于须卜骨都侯知道东汉与北匈奴往来后,开始心生疑虑,于是派密使到北匈奴,商议复合。


此时匈奴分家较短,南北匈奴还是有感情的,幸好,南匈奴的使者被郑众遇到,郑众回国后迅速上书建议朝廷加大对南匈奴的监视。


刘庄也被惊出一身冷汗,在使匈奴中郎将后,又下令置度辽营,命中郎将吴棠率黎阳虎牙营的兵士,屯驻在五原郡曼柏县,又遣车骑都尉秦彭,出兵屯田美稷,双管齐下,监视南匈奴。


北匈奴那边怎么交代呢?刘庄召集大臣商议是否再派使者出使北匈奴。


郑众坚决反对,他并非怕死,之前在北匈奴那,郑众已经展露了东汉士大夫的铮铮傲骨,威武不能屈!


他的理由如下: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汉使既到,便偃蹇自信。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驳议者不敢复言。如是,南庭动摇,乌桓有离心矣。南单于久居汉地,具知形势,万分离析,旋为边害。今幸有度辽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


仔细分析下这段话:

1、北匈奴的意图是要分化南匈奴,阻止西域各国向东汉靠拢,如果没有新设的度辽将军威慑,此举势必令内迁的南匈奴作乱,对边疆影响甚大。

2、现在有度辽将军的军队威震北部边疆,即使不派使者去,南单于也不敢背叛,去了反而更加增添其疑虑。

郑众已经看出了北匈奴的计谋:在最大化自己利益的同时,让西域胆寒,同时让南匈奴狐疑。

刘庄很固执,坚持要郑众北上。(帝不听,众不得已,既行,在路连上书固争之。诏切责众,追还系廷尉,会赦归家)

刘庄真的有那么糊涂?


分析古人的决策时,很多时候你得结合当时的经济形势。


度田制已经推行数十年,但同时在北疆和西域用兵,靠田租和人头税还是捉襟见肘。


为啥呢,基数不够!

东汉开国后,一直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黄河水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黄河也是一条容易决口泛滥的大河,为啥呢?


黄河含沙量太高,大量淤泥顺流而下,在西北地区因为水流湍急还好,一进入中原后,水流减缓,淤泥沉底,河道变浅,旧有的堤岸防洪功能日益下降。经年累月后,一旦闹大水,中下游地段就非常容易出现决口。

然而相比决口,更重量级的灾害其实是改道!

黄河改道所带来的灾害,往往是毁灭性的!

且看历次黄河改道图。

第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公元前602年(周定王5年)。

第二次是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年间),黄河再度改道。

危害多严重呢?

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

一连几年都没有收成,灾害区的百姓互相开始人吃人了!

以前读史时,光看到武帝威风的那面,北征匈奴,西伐大宛,又何曾注意到中原百姓的苦难呢?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先赈灾,拓边的事先停一下?

更可气的是,当时的丞相田蚡欺瞒武帝,以至于武帝最终决定放弃治河,致使黄河泛滥二十三年之久!

武帝有盐铁、货币两大法宝在手,他不怎么在乎田租和人头税!

第三次:公元11年,这一次的黄河大水灾,其泛滥之迅猛,冲毁之严重,受灾的地域之广,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

当时的皇帝是谁呢?

王莽。

还在改革的王莽无暇关注黄河,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黄河离开河床后,四处驰骋,灌进济水、汴渠等支流暴增。

决堤的黄河大水所到之处对当地造成了彻底的摧毁!致使兖州、豫州无立锥之地!千里皆泽国!

刘秀开国后,起初决定修筑黄河堤岸,浚仪县令乐俊上书劝阻,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不宜征发徭役。因当时与陇西隗嚣的战事处在最激烈的阶段,刘秀只得作罢,这一搁又是三十多年。

刘庄登基后,地方接连报告水灾的严重情况。

有了数十年的物资积累,刘庄下决心要治理黄河,钱是有了,还缺一个技术人才。

永平十二年,刘庄召见了一人,就是他彻底解决了黄河水患。

王景。

徐州琅琊人,蜀汉伟大的丞相也是出自琅琊,这地方真的是出大才啊!

王景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

不懂点天文、数术,光靠儒家经典是治不了河的,科学技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第一生产力!

王景曾经和王吴合作成功修治了浚仪渠,刘庄召他入朝,是想把治理黄河的重担交付与他。

即使放到现在,遇到特大自然灾害,人类的力量还是很渺小,最近的河北大水大家也都看到了。

放到古代,黄河改道这种级别非一般人力能抗衡,很多时候,人们只能选择认命,因为没办法啊!

不过,遇上牛人除外。

王景详细分析了水灾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

刘庄大喜,当即赐予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等书籍,同时正式任命王景主持治理黄河、汴渠的工程。

当年夏天,朝廷征发民工数十万,由王景率领,从荥阳为起点,开始了疏通河道、修渠筑堤的浩大工程。

王景既没有用“堵”也没用“疏”,他发明了两个办法:

1、创造新河道。

王景经过精准的选址和测算,自荥阳开始到千乘海口(今山东高青东北),选址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黄河河道。

黄河泥沙的确多,但一定要挖掉淤积的泥沙嘛?换条新路行不行呢?很多时候,换一个思路处理问题,整个事情的成本就指数级的降下来了。

旧的河道:距离长、弯绕多,地势高,容易淤积泥沙造成悬河危机。

新的河道:距离短、弯绕少,地势低,泥沙也就不容易淤积,悬河危机被彻底拆除。

2、建造水门。

但是上游的河水还是会带来新的泥沙,怎么办呢?

王景也有办法。

他每隔10里就筑一个“水门”,将黄河从上游带下来的泥沙在沿途就不断的进行清理,减少黄河主干道的泥沙淤积。

这么大的工程干了多久呢?

仅仅一年,70年4月就正式竣工了。

一年时间王景要完成选址,沟通,布置,施工,引流,验收这一系列的专业性极强的水利工程,超级牛人啊。


刘庄将王景的功绩昭告天下


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陶丘之北,渐就壤坟


长达近60年的黄河泛滥问题彻底得到解决,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八百年的时间,黄河再也没有发生重大水灾。


王景治河、千年无患。


黄泛区变成可持续耕种的优良沃土,沿河百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的耕耘自己的田地,朝廷不仅减少了大量的赈灾支出,财政税赋的基数也迅速增长。


来看一组数据:


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两千一百多万,至刘庄统治后期,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激增至三千四百多万。


王景的大功用多少溢美之词都难以赞美,他在历史上知名度不高的原因无非是咱们更喜欢看战争、宫斗而已。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他才是东汉第一人!


当然刘庄的支持也不能忽略,为治黄河,他砸了百亿进去!


如果列个历史好皇帝排行榜,仅凭这一项,刘庄足以挤进前十。


手里有钱了,忍了十年的刘庄终于要对匈奴开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黄河   匈奴   单于   永平   西域   于阗   莎车   水灾   泥沙   东汉   河道   序幕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