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背后的男人,一代大文豪苏轼创造的舌尖上的诱惑

千年文明,绽放光华;古今轶事,笑谈百家。提到唐宋八大家,不得不提到苏轼,而说起苏轼,首先会想到是他的诗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缥缈危楼紫翠间。”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自他的笔下源源流出。



然而,苏轼的多才多艺远不止于此。他不仅是一位文豪,还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吃货。当今著名的“东坡肉”就是出自他手。那么“东坡肉”是怎么发明的呢?那还得从他被贬黄州后说起。



苏轼被贬黄州后,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过着山水田园生活,他不仅戏称自己为“东坡居士”,还发现当地一个很有趣的风俗现象。通过苏东坡写的打油诗《猪肉赋》就可看出,这首诗是这样写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净洗铛,少着水,柴火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说白了就是黄州的猪肉很便宜,而且当地人不屑一吃。于是,喜好肉食的苏轼先生买来了一块肉,亲自下厨烹饪,当然那时的条件不如现在的丰富,也仅是用盐,和一些小碎调料,慢慢炖煮。不过即便做法粗糙,也丝毫不影响大文豪苏轼的嘴瘾。



可惜“东坡肉”在黄州并未流传开来,真正名扬天下的是苏轼在杭州就任,他带领杭州的百姓疏导西湖之水,用西湖里的淤泥修建西堤。当地老百姓为了表示感谢苏轼先生的功绩,就送给他最爱吃的猪肉当作报答。看着百姓送来的猪肉,苏轼想起他在黄州当团练副使时熬制猪肉的场景,于是照着黄州的做法,又重新烹制。待做好之后,苏轼就邀请当地百姓过来品尝,也正是这个契机,让“东坡肉”得以流传开来。也让我们有幸能品尝到如此的美味佳肴。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这是现代人烹制“东坡肉”的手法,若是让苏轼知道,恐怕会踹开棺材,去品尝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东坡   光华   团练   西湖   危楼   孤坟   舌尖   猪肉   诗词   做法   百姓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