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贞陵完整版 (大中之治 贞观遗风)

这是东距唐太宗昭陵最近的一座帝陵,相距16.8公里。山形山势与李世民的九嵕山气韵相似,同样长眠在此的帝王亦有小太宗之美誉。心系百姓,善于纳谏,是晚唐七帝中最有作为的天子。这是一位唐十八陵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36年来他用沉默、不语蒙蔽了所有人,认为他天生不慧。他目睹了父皇宪宗、哥哥穆宗、侄儿敬宗、文宗、武宗五位皇帝的朝政。在大明宫上演最激烈的帝宦之争,朝臣惨遭杀戮,武宗灭佛之时,他却表现出毫无兴趣,一脸无知,游荡坊间,寄情花草。然而,所有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最终以大智若愚之势,登上帝位。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继位之后的他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胆识、魄力与智慧,令欲把持朝政而拥立他的宦官悔恨不已。山脚下是唐十八陵中最呆萌、卡通的翼马,驻足凝视,一千多年前贞陵的工匠雕凿此马是否别有深意?



这是一座离奇的帝陵,数量众多的完整石人藏身于武将队列中的神秘文臣,冲出门阙的含笑石狮,众多波诡云谲的迷题笼罩在这座帝陵之上。往事如烟,仿佛梦中,醒来千年已逝。让我们探寻这座帝陵,领略这位小太宗扑朔迷离判若两人的隐秘人生。



如果有人问起唐十八陵中哪座最大,那就是昭陵与贞陵。哪座山岭最长,适合登顶穿越,那就是贞陵。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跨越陕西泾阳、淳化两县,是唐十八陵中山林面积最大,山峦最多的一座。群山莽莽,峰岭相连,层峦叠嶂,错落有致。登山之巅,波澜壮阔,浑然天成,江山如画。山南是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泾河从山的西侧流入关中腹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从山前流过。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约300里,使得关中沃野无凶年。不远处的山峰就是北仲山,这就是贞陵,大唐王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宣宗李忱就长眠于此。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在立嫡以长的封建王朝,这位一朝皇弟、三朝皇叔有何德何能能在晚唐错综复杂的险境中脱颖而出登上皇位呢?贞陵顶峰荆棘漫长的穿越山路是这位帝陵主人隐忍蛰伏多年的艰辛历程。

在长安城最东北角有一片华丽的坊区,殿楼逶迤,飞檐相连,这就是入苑坊,又称“十六宅”。得名于唐玄宗有十六位皇子住在这里,是唐末诸王共居的宅邸。十六宅在今天的位置是西安长缨西路附近,据史料记载,晚唐七帝中有四位皇帝(文宗、武宗、宣宗、懿宗)是从十六宅迎入大明宫继承帝位的。

为什么晚唐的大部分皇帝是从十六宅产生,而不是太子居住的东宫呢?晚唐天空阴霾聚拢,尘埃蔽日。光陵、庄陵、章陵、端陵几代天子都不享天年,平均寿命不足28岁,或是没留下嫡脉,或是皇子冲幼。占得先机,抢占拥立之功,久居皇宫掌握禁军兵权的宦官比朝臣更懂这个道理。晚唐的宦官,这些被世人不齿的阉人拥立谁为皇帝并不重要。平庸懦弱,能为己用却是关键所在,在这种状况下,长安城东北角的十六宅霞光乍现。皇太弟、皇太叔纷纷从这里走出。然而,贞陵的主人,这位被宦官从十六宅中精心挑选的皇帝,为何在登基之后却让宦官自感大错,后悔不已?

元和五年,唐宣宗李忱出生在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生母是身份卑微的宫女。年幼时,倍感冷落,沉默寡言,众人皆以为不慧。李忱是唐穆宗的异母弟,按辈分是敬宗、文宗、武宗的皇叔。虽然是皇叔,年龄其实还比敬宗、文宗小一岁,比武宗大四岁。唐穆宗时获封光王,因为愚钝,诸王常寻他开心,百般捉弄,光王总是不露声色,闭口不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岁月如梭,一年年过去,光王始终没有改变。这是一位被认为天生不慧的皇叔,也是十六宅中最让人放心的皇叔。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3月),唐武宗病重,宦官马元贽发布遗诏;皇子冲幼,须选贤德,光王怡可立为皇太叔,更名忱,应军国政事令权勾当。文武百官皆知光王不慧,又无可奈何,但登基后的光王,忽然与之前判若两人。据《旧唐书-宣宗本纪》记载:监国之日,哀毁满容,接待群僚,决断庶务,人方见其隐德焉。朝堂之上,光王如同一位在位多年的英明天子,神色威严,睿智果断,言语不凡,决断政务有条不紊。朝臣与宦官愕然,惊在当场,仿若梦中。史书记载,李忱登基伊始严厉惩治弑杀父皇宪宗之党,昭雪死于甘露之变的百官。大中元年,全国旱灾,李忱下诏:减膳,出宫女五百人,放五坊鹰犬。同时整肃吏治,从谏如流,量化考核官员,赏罚分明。夜晚,大明宫皇帝的寝殿经常是彻夜灯火,大大小小的官员姓名被贴在柱子上,唐宣宗在沉思,如何才能做到量才适用,用人唯贤?

大中三年,吐蕃内乱,沙州民众起义,军民百姓来降,宣宗派兵收复。自此,因安史之乱失去近百年的河、湟之地回归唐朝,大唐帝国大有东山再起之势,史称“大中之治”。转眼间,唐宣宗李忱已在位十三年,十几年来勤于政事,始终如一,才换来晚唐难得的太平。“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在大中末年的感悟。历史的困局最终演变成了死局: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吏治萎靡。唐宣宗凭一己之力尝试力挽狂澜,但还是没能做到挽大厦之将倾。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天命之年的李忱感到体力不支,最终未能抵御“金丹”的诱惑。服用数日,丹田发热,精力有所好转,但数月之后毒性发作,背上生癯,卧床不起。八月,病情恶化,李忱于大明宫咸宁殿驾崩,享年五十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





西侧雌马



贞陵因山为陵,东距唐德宗崇陵17公里,西距唐太宗昭陵16.8公里,距京都长安50公里,封内一百二十里,是唐十八陵中面积最大者之一。陵山主峰海拔1003米,玄宫墓道口位于北仲山南麓,贞陵环绕陵山修筑城墙,东、西、北三门均筑于山脊之上,地势险要。东、西两门相距2100米,南、北两门相距3400米,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陵墙呈南窄北宽的不规则形状。城墙四角建角阙,朱雀门外设神道,长约500米。

今天,在贞陵南门的神道上,农夫的羊群是最常见的,羊群或经过神道去往田野,或在石马边觅食。千百年来,农夫、羊群、石刻在旷野中相守,和谐共生。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24米,东侧华表保存较好,高约8.06米,顶呈桃形,柱身线刻蔓草花纹;西侧华表从柱身中间断裂,历经沧桑,石锈斑斑,巍然屹立。华表北24米是贞陵的翼马,东侧雄翼马体型圆润,腿部粗壮,头部较大,嘴部浑圆似河马,号称唐十八陵中最卡通的翼马,仿佛与他的主人一样在那愚痴木讷的外表之下隐藏着常人莫及的才干与韬略。西侧雌翼马脖子较短,身体后仰,轮廓粗拙,束尾,腹下雕刻团团卷云纹,肩部双翼向后伸展,浓眉大眼。鸵鸟现存东部一件,回首观望状,鸟身与头部残损。贞陵的鸵鸟不像其他唐陵鸵鸟立于群山之上,更像藏匿于山林之中,这也是唐十八陵中现存的最后一只鸵鸟。鸵鸟北是贞陵仗马,现存东侧3件,西侧4件,残损较为严重。贞陵石人现存东侧8件,西侧9件,左文右武,石刻间距24米。其中完整石人翁仲共15尊,是晚唐保存最多的。东侧文臣双手持笏,面部圆润,仿佛面带微笑,但又令人心生畏惧,难以琢磨。西侧武将双手拄剑,石人全身被风雨侵蚀,形成密集的蜂窝状蚀痕,面部表情、纹饰细节漫漶不清。有几尊武将头部形似葫芦,为胡人武将。有学者指出,贞陵石刻细节模糊、风化严重,这与地理位置处于风口有关。贞陵东北是口镇,名字来源于群山间的山口,渭北高原的大风由此灌入关中腹地。“口镇的风”大的出名,一千年的春夏秋冬在石人的面前吹过,吹得面目不清。或许是这一张张模糊的面容换来了盗墓贼望而兴叹、悄然离去,十五尊石人头像得以保全。

令人惊奇的是,在西侧武将翁仲队列中,南起第三尊确是文官石刻,这样的放置违背了唐玄宗泰陵以来左文右武的帝陵规制。这尊文官石人头戴进贤冠,身穿阔袖长袍,足登高头履,双手持笏于胸前,与对面文臣完全一致。如果这是修陵雕凿时故意为之,这又有何深意?贞陵西侧武将中列置文臣的缘由史籍并无记载,这位藏身于武将中的文臣或许隐喻着不按常理、大隐于市的秘密,巧妙印证着墓主人身为光王时大智若愚的隐世哲学。石人以北50米是南门门阙,现存东侧遗址,东西宽17米,高约4米,西侧门阙已毁。门阙北不远处列置石狮一对,西侧石狮狮身断裂,正面大部分损毁。东侧雄狮高约1.7米,胸肌发达,前肢粗壮,立于双层石座之上,面部表情憨厚、祥和,俯瞰关中大地,看尽世间沧桑,始终面不改色,淡定从容。贞陵的东门在山坡之上,门阙呈北高南低排列,夯土底部边长14米,残高5.8米。双阙遗址内的林地里是东门石狮,北侧雌狮蹲坐,南侧雄狮倒伏。今天石狮已经扶正,历经沧桑,石锈斑斑,东门石狮保存完整。贞陵的西门在山脊之上,与陵山主峰隔沟相望,两阙相距48米,高约8米,由黄土夯筑而成。门阙以西270米的山梁上顿坐着贞陵西门石狮,通常石狮镇守在门阙之内,但因西门地形原因,西门石狮只能置于门阙之外,成为唐十八陵中仅有的一例,被誉为出征在外的俊美石狮。西门石狮前后排列,虽风化严重,但表情含笑,双目圆瞪,看尽一千一百多年的日落。关中大地、壮美山川,贞陵西门被游客赞为最美贞西必到的打卡景点。从贞陵南麓沿山而上,登上玄宫墓道口的山峰向北望去,是北仲山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当地人称“走马岭”。顺着山脊一直向北约2.5公里到达贞陵北门,这就是贞陵最具挑战、最秀美的穿越之路。贞陵北门在山坡上,地处偏远,因过去有石马,所以把这里叫石马坪,除了当地农民,很少有人到过这里。北门东西两阙夯土明显,门阙前的麦田里原置石狮一对、仗马三对。2009年因文保需要,北门石刻被搬到县城,在淳化县文博馆门前放置着贞陵北门的石狮、石马。北门石狮胸肌发达,颧骨高起,双目圆瞪,闭口露齿。北门石马长1.95米,高1.6米,脖下系铃,背置鞍鞯,无镫、束尾。马头已风化圆润,显得简约、神秘、古朴。据《长安志》记载,贞陵下宫去陵十里,今天下宫遗址南立有“大宋新修唐宣宗庙碑”一通,碑身大半埋在田地中。碑额篆书,碑文行书,字迹清晰俊美,内容为颂扬唐宣宗功德,为公元973年宋太祖下令修缮唐陵时所立的四块颂德庙碑之一。

在晚唐七陵中,贞陵南门是最忙碌的,慕名而来的游客、记录历史的摄影师、田野调查的学生、神道觅食的羊群、整装集训的士兵都在一起在这里阔步向前,北仲山的贞陵在默默奉献着它当代的价值。夕阳下的北仲山无限壮美,沉睡于茫茫大山之中的传奇天子是否仍在这里默默注视着他的锦绣河山?唐宣宗李忱是一位沉默寡言、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皇帝,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从十六宅到大明宫,从自甘不慧到君临天下开创“大中之治”,缔造了晚唐绝无仅有的最后一抹辉煌。李忱用实践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险境环境中,“大智若愚”乃明智之选,犹如神道上憨态可掬的翼马-似曾相识却又深不可测,在它坚实浑厚的体魄中蕴含着执着奋进的力量。然而这位勤于政事、孜孜求治被称为“小太宗”的帝王晚年却铸成大错,听信道士谗言,服食“金石”丹药,成为唐朝第五位毒发暴崩的帝王。在立储问题上的反复纠结与再三犹豫给宦官重新掌权提供了机会,最终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唐朝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红日西沉,已近黄昏,从贞陵开始,大唐王朝将逐日西行,走向无可挽回的末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文宗   关中   贞观   皇叔   晚唐   神道   宦官   遗风   武将   北门   西门   完整版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