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保卫战为什么重要?丢了太原,北宋生死仅是时间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汴京可以决定盛衰,但未必决定生死。

决定生死的地方是太原。

因此,保卫太原比保卫汴京更为重要。

没有幽州,北宋就好;没有幽州,北宋就好了;没有幽州,北宋就好了。 没有云州,北宋就安定;没有云州,北宋就安定;没有云州,北宋就安定。 即使没有幽云,河北、汴京丢了,北宋也不一定灭亡。

但前提是保住太原和山西。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唐朝。

安史之乱时,大唐先败河北,继而败洛阳,最后放弃长安,西逃四川、灵武。

但唐朝灭亡了吗?

一点也不。

唐朝虽然不再盛世,但并没有灭亡,甚至没有成为南北朝。

原因是大唐保住了山西。

山西大地内外有山有水。

以山西为基点,北连草原,南连中原,西连陕西,北连河北。 而且,向南和向东,自上而下有压倒之势。

就宋金时期的山西而言,最重要的地方有三处:北方的大同,契丹、辽西京的大同府; 中部太原,五朝沙陀群的根据地; 南有隆德郡、泽州,战国商代。 派对高地。

上党高地,后来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中国的东西方霸权之争已经变成了南北之争。 从山西可过太行至河北,再由河北南下,即可除掉上党。

云州大同对于草原游牧帝国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必须聚集在这里,才能向中原发起进攻。 不过,东北路开通后,也可以绕过大同。

太原原则一直很重要,而且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因为能不能控制太原理,就决定了能否控制山西,能不能控制山西,就决定了能否形成压倒各方的碾压局面。

因此,对于北宋来说,汴京保卫战只是成败问题,而太原保卫战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女真东路军不远千里,猛攻汴京城,却只是将北宋联军逼到城下,却没有一棍子将北宋打死。

原因是太原仍在北宋手中。

女真人攻不下太原的结果就是攻不下山西,而攻不下山西的后果有三个:

一是他最强的西路军无法推进到汴京城下,所以对宋朝的两路夹击就变成了东路军孤军奋战;

第二,无法堵住北宋西军从关中进入中原的通道。 北宋最精锐的军队,很快就能到达汴京秦王;

第三,无法阻止北宋朝廷和有功势力从关中西逃。 北宋君臣东南逃往建康,西南逃往襄阳。 其实威胁不大,但逃到关中才是最大的威胁。 因为它可以复制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模式。

因此,女真人攻打宋朝的关键就在太原。 太原保卫战不仅比汴京保卫战激烈,而且开始时间也早于汴京保卫战。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初七,金军围攻北宋都城汴京。

公元1125年,即宣和七年,12月18日,金军突破狮岭关,抵达太原城。

太原非常重要,所以北宋不会完全没有反应。

刘光世的严颜兵和折克求的临甫兵立即出发支援太原,四万士兵一下子就到了。

这两支支援军都属于北宋西军部。 他们经过长期战乱的锤炼,外战西夏,内战平格拉,还参加了收复幽云的战役。

然而北宋西军的战斗力最多只能与西夏士兵和契丹士兵相媲美,却无法击败巅峰时期的女真士兵。

结果,两支支援大军还未到达太原城就被女真西路军击溃。

于是,自此,太原之围正式开始。

女真东路军只是包围了汴京西北角,然后要么冲进去抢劫,要么堵门勒索钱财。 西路的女真军包围了太原城,立即疯狂攻城。

太原太守张孝春、都督王震率胜军三千人守太原。

童贯位高权重,但能力有限。 既然你的能力有限,那么你身边就必须有能力出色的人。 王震就是这样的人。 而要想继续居高位,甚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以武力去战斗。 因此,拥有一支能打仗的军队是必不可少的。 胜利军就是这样的军队。 这支军队是童贯主管陕西军务时组建的。 这些士兵都是从最优秀的人中挑选出来的。

所以,童贯虽然逃了出来,但童贯的根基还在。 再加上知府张晓春,这个人虽然后来投降了,但在当时还是一个硬汉。 于是,太原保卫战在王震、张晓春的领导下打得轰轰烈烈。 女真最强大的西路军只能不断攻打太原,杀人不眨眼。

不过,西路军的主要战略任务不是攻占太原,而是攻占洛阳,并在汴京会师:

首先是开辟山西,南渡黄河,然后直达西京洛阳。 因为拿下洛阳,就可以阻挡北宋的西军,阻止北宋西逃。

二是南渡黄河,围攻汴京,迅速从洛阳向东渡过,与汴京城下的东路军汇合。 这时,夹击攻势的威力才能发挥到最大。

因此,女真西路军不会继续在太原进行攻城战。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十九日,北宋平阳义胜军突然投降。 于是,粘罕率领女真西路军主力直奔上党地区攻克城池。

这次又是起义军。

朔州因义胜军投降而失; 婺州因宜胜军叛乱而失守,随后投降。 随即,金军迅速通过了雁门关。 此后,因宜胜军投降,代州失守; 石岭关因义胜军叛乱而失守,随后投降。 仅存的心洲,见大势已去,直接选择了投降。

朔州、梧州、代州、忻州、雁门关、狮岭关。 各州各关都是太原以北的重要屏障,尤其是狮岭关。 但正因为起义军说投降了,女真人才能以压倒性的兵力进攻太原城,让北宋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然而,义生军的“丰功伟绩”还没有结束。

在太原之围的关键时刻,他们在太原以南起义投降。 在起义军的配合下,女真西路军直接撇下太原建成城,收割了上党高地。

以前讲过宜生军的来历,现在再说一遍:谭震驻守山西时,利用南逃的辽汉人组建了这支军队,其人员就是从辽汉逃来的难民。山后面的州。 其本质与郭药师的常胜军没有太大区别。 常胜军主要是逃往辽南的汉人。

所以,这群人的战斗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辽朝比北宋尚武,所以军队基础比宋军强很多。 但问题是忠诚度太低。 乙胜军对北宋没有归属感,北宋只把乙胜军视为炮灰。 由于宋国强,辽国弱,义生军放弃辽朝,投降了宋朝。 但也因为金强宋弱,夷胜军立即弃宋投晋。 因此,就像常胜军与大辽的关系一样,夷胜军不仅没有帮助北宋抵抗金军,反而成为了金军进攻北宋的帮凶。

粘汉西路军一直忠实执行夹击进攻的既定战略。 然而东路军与北宋议和的消息却终止了他的行动。 和谈之后,他就凭空得到了太原堡,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东路军立即撤退,无法形成夹击攻势。

于是,粘罕就在上党等待北宋使者卢云迪带他去太原宣布圣旨,和平交出太原。

然而,年罕等来的却有两个结果让他措手不及:一是太原守将王春不肯遵旨;二是太原守将王春不肯遵旨; 第二,北宋姚古出兵支援太原。

因此,女真人对太原的进攻和北宋对太原的防御将会持续下去。

此后,姚古、钟世忠两派支援太原,但两派均战败,太原继续陷入危机。

河北的问题在种植分区已经解决了。 进攻河间郡、中山郡的女真军已经撤退。 所以北宋的重中之重只有太原。

然而能打的将领没有了,能打的军队也散了。 北宋如何解决太原之围?

此时,以耿南中为首的主要和平派立即复活,认为割让三镇是上策。 对于太原保卫战,北宋寺庙从此不再坚决。

但主要武装派别并没有撤退。 李纲据理力争,生死不肯将三镇交出。 随后耿南忠建议皇帝派遣李纲作为宣传使前往两江,直接前往前线领战。

这不是李纲临危受命,也不是“兵败受命”,而是一场权力斗争。

北宋决策者一直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犹豫不决。 但主战始终占据上风,偶尔也会败下阵来; 主战一直都是劣势,偶尔也会打起精神。 所以,一旦李纲这个最强的主战派离开决策层,北宋决策层就只能主张和平,而绝对不会主导战争。

在官位之下,很多事情能否做成,并不取决于能力和品格,而是由官场中的地位决定的。 所以,一旦李纲失去了决策层的位置,最好的结局就是岳飞被朱和派轻易杀死,北宋的政局也只能是朱和了。

宋钦宗在哪里?

殿里来来回回,皇帝却只能犹豫不决。 宋钦宗一直在和平与战争之间摇摆不定。 如果前线获胜,那么肯定会倾向于主战;如果前线获胜,那么肯定会倾向于主战; 如果前线战败,那么自然会偏向主战。 当时的北宋最需要一个意志坚定的皇帝,但宋钦宗不是,甚至不如他的父亲宋徽宗。

任命李纲为两河使。 这个职位再重要,也只是行政级别,远不是汴京丞相可比的。 在这个位置上,李刚还存在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一,即使李纲想成为岳飞,他仍然没有岳飞的能力。 李纲组织了汴京保卫战,非常成功。 但那只是一些激烈但不算太大的小规模家庭之外的战斗。 两河宣抚使想要在整个山西高地和华北平原组织战争。 这种事情就必须交给职业将军来做。 但李纲是文官,不是武将。

第二,即使有能力成为岳飞,李纲也没有岳飞的基础。 对于前线的宋军来说,李纲是一名空降干部。 当李纲接替钟师道为两河宣抚使时,刘凯接替钟事忠为李纲副使,谢迁接替姚古为产采副使。 此外,折克存、张思政、范琼等将领也参加了救援太原的战斗。 然而,在这些长期扎根军队的将领中,谁会听李刚的指挥呢? 所以,李纲根本无法指挥军队。

第三,就算他心甘情愿,实力强大,李纲也会被北宋寺打死。 李纲离开汴京时,皇帝给了他两万军队,这是临时凑合的。 但两万大军中,有四千人被派往河北平叛,另外四千人给了副使刘开,所以李纲的人马只有一万二千人。 李纲建议百姓购买马匹作为军需,但开封政府不同意,认为这样会骚扰百姓,所以放弃了。 李纲先停在河阳练兵,又停在淮州建造战车。 但宋钦宗认为李纲是故意磨磨蹭蹭,于是下旨解散了李纲的军队。

那么,李纲就成了一个名义上的统帅,没有可以召唤的士兵,也没有听从他指挥的将领和军队。

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指挥官呢?

就是宋钦宗。

宋钦宗抛开一切行政级别,直接亲自挂帅。 他的命令是催促前线的宋军并行前进,迅速在太原会师。

北宋梁河地区的军队几乎全部出动,其中有宣抚副使刘锜、知置宣抚副使谢迁、巡检使张浩、公务折颜之,王源为都同,折可求。 兵马齐齐向太原冲去。

结果如何?

结果,宋军屡战屡败。

第一,因为宋军确实无法击败鼎盛时期的女真军。 西方军部虽参战,但战力仍存在差距;

第二个原因是宋军数量多达20万,没有统一指挥。 最后,他们都变成了葫芦娃来救爷爷,并将他们一一送走。

随后,李纲被朝廷判定为无指挥战争能力,必须承担“专主持战事,费兵费钱”的责任。

李纲不仅是朱和派证明自己正确性的工具,也是宋钦宗指挥不力的替罪羊。 可以说,宋钦宗与朱和派合谋玩弄了李纲。 靖康时期,北宋最激动人心的政治事件,莫过于一群青铜级骗子最终坑杀了一位王级李纲。

太原呢?

公元1126年,即靖康元年,九月初三,太原坚守250多天后失陷。 太原太守张晓春被俘,都督王振战死,太原地方官员三十余人战死,太原百姓几乎被屠杀。

如果你相信因果轮回的话,那么靖康事变时的赵氏皇室和北宋的寺庙都是为太原军民而死的。 太原的坚城已不复存在,山西的高地变成了平坦的道路。 北宋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太原   保卫战   靖康   北宋   女真   东路   洛阳   山西   河北   军队   生死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