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诺奇蒂特兰沦亡五百年祭丨古国多少事⑧

从亚特兰大飞往墨西哥城,沿途风景三变:首先由平坦肥沃的美国南部平原进入海天一色的墨西哥湾上空,随后以45度角纵贯墨西哥湾后进入温润可人、充满热带风情的墨西哥北部海岸,最后抵达粗犷的墨西哥中部高原,那是构成中美洲地峡的漫长火山带北端起点,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连接起了南北美洲两块大陆。

从飞机的舷窗可以清晰地看到,来自于墨西哥湾的湿润空气被挡在了中部高原北麓,形成连绵云带,最后化为降雨又再次滋润北部海岸。而平均海拔近2000米的中部高原则万里无云,阳光灼热;地面少有植被,非常干旱。

航班抵达墨西哥谷上空,那是首都墨西哥城的所在地,海拔2240米,在全球海拔最高的首都中位列第八。历史上这里叫做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中部高原的珍贵降水在这里汇集,曾经形成连绵的高山湖泊。它因此兴盛繁荣,也因此于五百年前归于毁灭。

众神之城

虽然墨西哥是中美洲的泱泱大国,西有绵延至北美洲的戈壁荒漠和温润舒适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东有尤卡坦半岛的低地丛林和热带草原,南北海岸有冲积平原和沼泽湿地,地形地貌十分丰富,但它的国名却来自于中部高原上几乎与世隔绝的墨西哥谷(Valle de México)。这是因为十六世纪初西班牙人来到这片地区时,最强盛的城邦特诺奇蒂特兰位于这座山谷,后来这里成为殖民者的首府:墨西哥城,“墨西哥”便成了整个殖民地的名字——西班牙语中"x"发“h”的音,“墨西哥”这个中文译音由此而来,若用英语来念的话成了“墨克西哥”,反而与本地地名不符了。

墨西哥谷其实是个盆地,海拔2200米的盆地周围环绕着海拔高达5000米的火山群,难以逾越。因此这里没有外流河,所有的降雨融水完全汇流至山谷底部,历史上形成了一片罕见的大型高山湖泊——特斯科科湖,其水域面积达到54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约1.7倍。由于蒸发强烈,特斯科科湖水深度全年变化很大,形成了被反复淹没再出露的环湖湿地,这一点很像本版今年十月份曾经报道过的洞里萨湖(《柬埔寨:洞里萨湖的三体世界》)。这片环湖湿地是莽莽高原中一块难得的宜居之地,在这里发展出了原始农业,从而成为中美洲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墨西哥谷位置图 (王在田供图/图)

根据考古学家发掘显示,一万两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1200年左右形成了城市规模,具体位置就在特斯科科湖西岸、今天的墨西哥城西郊——当时的中国尚处于商朝晚期的武丁中兴时期。这座城市后来被大湖西侧的火山爆发所摧毁,老百姓纷纷迁徙到大湖东岸,定居在一个被后人叫做特奥蒂瓦坎(Teotihuacán)的山坳,成就了一座千年文明古城。

特奥蒂瓦坎遗址是墨西哥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旅行者们的必游之地。我在抵达墨西哥城的第二天就慕名前往拜访,其主体景观是一条叫做“黄泉大道”的南北向城市中轴线,东西两侧是密集的中美洲式梯形金字塔建筑。最大的两座金字塔目测几乎一般高,但位于大道北端的月亮金字塔地势较高,所以其实还是位于大道中部东侧的太阳金字塔更高一些。后者的基座为正方形,边长约225米,目前残存的塔顶高约64米。原本在顶层平台上还建有宏伟的神庙,但由于整个古城在1200年前就已被废弃,神庙早已完全无迹可循,如今既无法知道这座神庙是为了哪位神祇而建,也不清楚这座金字塔在鼎盛时期的确切高度。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它是在公元100年前后,在没有金属工具、没有可供驮运的家畜、也没有车辆的条件下,用300万吨巨石建成的。

中美洲原住民修筑金字塔的想象图 (王在田供图/图)

我于1月中旬来到这里,胖嘟嘟的本地游客们穿着短袖顶着烈日排着长队等待攀登太阳金字塔:塔分四层,每一层都要重新排一次队,才能最终走完248级台阶登上塔顶平台,估计全程需要花2个小时。我叹了口气,放弃了世界第三大金字塔打卡计划,转而爬上了台阶陡峭的月亮金字塔,打开一罐激浪,一边平缓呼吸,一边俯视眼前的黄泉大道。

特奥蒂瓦坎的意思是“众神之城”,它和“黄泉大道”“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一样,都是后人对这座千年古城的臆测——由于特奥蒂瓦坎文明没有留下语言文字,石头本身又不会说话,历史学家并不掌握它的来龙去脉,只知道它是起源于公元前200年的城邦文明,全盛时代大约有20万以上人口,于公元八世纪前衰亡,只留下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宏伟建筑与精美石雕。

特奥蒂瓦坎遗址是墨西哥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图为从月亮金字塔俯瞰黄泉大道。 (王在田/图)

特奥蒂瓦坎的第一拨后人是托尔特克人——后人并非后代,而是后来之人。托尔特克人在西北方不远的图拉建立了新的城邦,而将这座空寂无人却令人敬畏的废墟命名为特奥蒂瓦坎,意思是众神建造之地:他们显然无法相信这座中美洲最为宏大的古都是由人类自己建造的。

特奥蒂瓦坎的第二拨后人是阿兹特克人,他们给古城的中轴线起了“黄泉大道”的名字,又把最大的两座金字塔命名为太阳和月亮金字塔。他们认为宏伟的金字塔群是天神为先王建造的陵墓,而这些死去的先王正是支撑太阳运行的潜在动力——这是基于一种从特奥蒂瓦坎到托尔特克再到阿兹特克一以贯之的独特世界观,也就是世界的存续维系于人类的献祭:以人的生命滋养世界的运行。

阿兹特克人便是这篇故事的主角,特诺奇蒂特兰的缔造者。

湖中之国

特诺奇蒂特兰如今往往被称为“阿兹特克帝国”,这个名称从“阿兹特克”到“帝国”其实都不太妥当。先说“阿兹特克”(Aztec),这是传说中来自墨西哥西北部的一个游牧族群,他们沿着荒凉的墨西哥高原南迁,最终抵达水草丰茂的墨西哥谷,在此定居下来,成为托尔特克人的附庸。托尔特克文明消亡后,他们与当地其他族群经过长期融合,构建了三个主要城邦之间的联盟,使用共同的语言,自称为墨西加人(Mexica),也就是住在墨西哥谷中的人,形成了民族认同。

如果拿中国来做类比的话,这就相当于黄帝与炎帝两大部落结盟,构建了民族认同,其后代自认为炎黄子孙,又以所居住的中土而自称为中国人——这里的“炎黄子孙”和“中国人”可以大致对应“阿兹特克”与“墨西加人”两个概念。但我们如果把中国称为“炎黄国”显然不太妥当,因为“炎黄”是故老相传的上古神话;同理,“阿兹特克”也是存在于远古神话中的族群,将现实中的墨西加人国度称为“阿兹特克国”同样并不恰当。

再说“帝国”,刚才提到,这其实是三个城邦之间的松散联盟,并不存在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因此,所谓“阿兹特克帝国”,其实就是墨西哥谷中由特诺奇蒂特兰主导的城邦联盟。这些原住民自称为墨西加人,自认为是阿兹特克人的后裔,他们建立的文明,如今叫做阿兹特克文明。

特诺奇蒂特兰还原图,上方为东。 (王在田供图/图)

那么特诺奇蒂特兰是怎样一个城邦呢?

传说当年阿兹特克人南迁时得到神谕,要寻找一只叼着蛇停在仙人掌上的鹰,那里便是他们新的繁衍之地。当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特斯科科湖西岸的一座沙洲时,果然见到了这番景象,便在沙洲上定居下来,并根据酋长特诺奇的名字将沙洲命名为特诺奇蒂特兰。

阿兹特克人建造了三条长堤,从北、西、南三个方向连接沙洲与湖岸,又在沙洲与湖心之间建了一条长堤,用来隔绝浪潮和来自大湖对面的攻击;他们从西岸引来山泉水,经长堤向沙洲供水饮用;由于火山灰中富含矿物质的缘故,特诺奇蒂特兰周边土壤非常适合耕种,他们以玉米为主粮,也种南瓜、豆类和苋菜;他们还发明了一种叫做奇南帕(chinampa)的浮岛农业,有点类似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圩田,从湖底取淤泥造田,用木桩和柳条固定,形成肥沃的人工岛,扩大种植面积;美洲大陆没有马、牛、羊这些家畜,特斯科科湖里也没什么鱼,他们主要饲养狗、兔和鸡鸭来获得蛋白质,做饭的方式是在石板上烤——因为阿兹特克文明尚处于青铜时代,没有铁锅;他们铺设了排污系统,在管道接口处还会放一口大缸,污水中的垃圾沉淀在大缸里,定期派人清除;他们实施斯巴达式的全民军事教育,而贵族和富人则可以学到文化知识;由于没有铁,他们的武器是黑曜石做的矛、剑以及箭镞——黑曜石是墨西哥的“国石”,是火山熔岩冷却凝结后形成的一种天然玻璃,显然并不十分耐用,我从墨西哥带回的黑曜石匕首回到上海第一天就被儿子把玩时摔断了。

黑曜石箭簇 (王在田/图)

阿兹特克人将见证神谕的地方定为城邦的中心——在他们看来,这里也是当仁不让的宇宙中心——在此建立他们的神庙。这座神庙后来被西班牙人捣毁,用拆下的石料在其前方建造了墨西哥第一座天主教堂,用于镇压异教徒的“邪灵”,那就是今天的墨西哥城主教座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457年后,市政工人偶然挖出了阿兹特克神庙的重要遗物:月亮女神石像,墨西哥政府遂决定拆掉遗址上方的建筑物,全面发掘这座大神庙,让阿兹特克人的神祇重见天日。于是,我们今天得以在墨西哥城市中心的宪法广场北侧同时看到两座比邻而居的世界文化遗产,西侧是巴洛克风格的主教座堂,东侧是半露天的特诺奇蒂特兰大神庙遗址。

宪法广场古已有之,早在阿兹特克时代这里就是大神庙旁边的大型露天市场。西班牙人能把异教徒的首都夷为平地,却没有办法把一座广场摧毁成原始森林,于是就留了下来,作为主教座堂门前的中央广场。到了1821年,为了庆祝墨西哥独立后颁布迪亚兹宪法,这里被命名为宪法广场。政府曾经筹划在广场上建一座独立纪念碑,这事儿由于财政原因只打了个地基就黄了。西班牙语里的“地基”叫zócalo,于是这里就被首都各界群众半写实半嘲讽地称为Zócalo广场。没想到后来墨西哥其他城市的中央广场也跟着首都叫这个名字,结果Zócalo这个词在墨西哥西班牙语中竟成了中央广场的意思。

大神庙嵌套模型 (王在田供图/图)

大神庙的主体建筑是一座类似特奥蒂瓦坎太阳金字塔的四层梯形平台,体量上则大为缩水——毕竟特诺奇蒂特兰这座湖畔沙洲的承载能力有限。平台上方原本有两座祭坛,分别用于祭祀阿兹特克人的太阳神暨战神以及雨神,但早已毁于西班牙人之手。

貌似无甚可观?非也。这座神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外层包内层,里里外外一共包了六层——也就是说,从内到外一共有七座神庙。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特诺奇蒂特兰是一个尚武的城邦,控制着周边其他原住民城邦与部落。每当君主逝世,下一任统治者都会开展一场加冕战争,重新获得各个属地的忠诚。一旦他再次控制局面,天下布武,就会要求各邦各部派人来到特诺奇蒂特兰参与修建神庙,从基座开始砌个梯形金字塔外墙,把上一代君主修建的神庙包起来,将外墙封顶后形成一个新的平台,重新修建新的双祭坛神庙。这座新神庙的竣工标志着新一代君权的确立,可以视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墨西哥版诠释。

这么一来,大神庙层层嵌套,越修越大。运用简单的工程学原理就可以判断:这种“套娃“工程的土方量是呈立方关系增长的,对于国力消耗极为巨大,也是不可持续的。特诺奇蒂特兰立国近二百年,建造了七层这样的大神庙,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并不亚于太阳金字塔。

那么这世世代代修建的一系列大神庙用来干什么呢?以活人为牺牲,向天神献祭祈福——简单说来,就是杀人。

查克是人与神之间的信使,用于供奉人心。 (王在田/图)

嗜血文明

阿兹特克人自认为是太阳的后裔,相信日出是太阳神战胜黑暗的结果。他们认为世界已经毁灭过四次,如今正处于太阳神与黑暗群神的第五次较量之中,太阳神需要子民为他提供滋养,那就是人血。因此,阿兹特克人不分男女,从小就习惯于使用尖锐的龙舌兰刺在耳垂、舌头、胸膛乃至生殖器采血祭神,祭司则从自己的太阳穴蘸血作画,敬献给太阳神。

然而,采血祭祀只是个人行为,比采血更神圣的祭祀仪式是公开的活人献祭。

已故美国考古学家Patricia R.Anawalt曾在其论文《对阿兹特克人祭的理解》中开章明义地说过:“用活人作祭品,无论在新大陆还是在旧大陆都出现过。这样的例子不仅在中美洲找得到,在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中国也都找得到。所不同的是阿兹特克的人祭早已为人所知,而对旧大陆的古老文化的认识则是最近的事。”

以我国为例,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启动的安阳殷墟发掘工作让我们得以了解殷商时期的大规模活人献祭,仅殷墟一地发现的人祭尸骨即达到3684具。

而阿兹特克人的人祭行为在西班牙征服者的渲染之下更让人触目惊心,考古挖掘的新发现则证明西班牙人的记载并非对于失败者的一味抹黑。比如,墨西哥考古学家曾在大神庙附近意外挖出大批骷髅头骨,它们并不像一般的万人坑、乱葬岗,而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整齐地排成三维矩阵。经过清理,考古学家奇怪地发现,所有头骨两侧都有破洞,显然是被人为凿穿的。最后当整片遗址发掘完毕,大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这里曾经是一个三十多米长、四米多高的五排石架,架子上插着许多木梁,木梁上穿着成排的头骨——正如西班牙人的记载。后来这里被泥土掩埋,木梁朽坏,便形成了地下头骨矩阵。考古学家用阿兹特克人的语言将这片遗址命名为“骷髅之墙”,挑选了三具头骨用木梁串起来,展示于大神庙后侧的博物馆中。

结合文字记录与考古发掘成果,如今已经可以大致还原大神庙的活人献祭:在广大国民的围观之下,被献祭的人牲在大神庙前列成长队,一个个被带上四层平台,仰面躺在双祭坛前的人牲石上;由主祭司手持黑曜石匕首切开人牲的胸膛,掏出尚在跳动的心脏,供奉给太阳神;尸体沿石阶扔下基座,由次一级的祭司将其首级割下,剥去头皮,在头骨两侧钻孔后穿在刚才提到的骷髅架上;人牲的四肢被肢解,交还给他们的提供者,躯干则被遗弃,人牲的鲜血会和玉米饼和在一起作为与神灵沟通的食物,以至于西班牙人来到大神庙时,首先注意到的就是石阶上积累近两百年的血迹和它散发的浓重气味。

马利亚贝奇亚诺手抄本中展示的阿兹特克人祭场面 (王在田供图/图)

阿兹特克人宰杀的人牲数量相当惊人,常被引证的是1487年的记载,在4天里屠杀了201个400人,也就是80400人。不过这个数字不太可靠,因为当时特诺奇蒂特兰的人口总共也才20万人。考虑到阿兹特克人所说的“400”其实是虚指,意为大量,比如作为大地女神最小儿子的战神就曾经杀死他的400个哥哥成为主神,那么这条记录的意思也许只是杀害了201批人牲。历史学家含糊地把这4天内的受害人数削减到两万人——饶是如此,这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至于上文提到人牲的“提供者”,这涉及墨西哥谷的地缘政治。阿兹特克人近乎狂热地使用活人献祭来维持太阳东升西落,祈求农业风调雨顺,在一片干旱粗粝的高原上维续这座湿地城邦的有限农业资源。但他们并不想耗费自己的人力资源,因此热衷于四出征讨,获得战俘以供祭祀。后来周围部落都被打服了,不愿继续作战,甘心每隔八个月向特诺奇蒂特兰上缴一次贡品。但阿兹特克人依然不肯收手,继续发动其“荣冠”战争,也就是没有宗教、政治、领土和经济诉求,纯粹为了获得人口用于献祭的战争,类似原始部落“猎头族”的行为,最后演变为各个臣服部落定期向特诺奇蒂特兰献出人口,供其屠杀。

除了上述常规的人祭方式,还有两种特殊的人祭值得一提:一是为了献祭太阳神暨战神,更为“高端”的祭品是俘获的敌国将领,他被绳索拴在一块大石头上无法逃脱,使用羽毛棒与手持狼牙棒和盾牌的本族武士搏斗。如果他能够连胜四人,再与一个左撇子武士搏斗获得胜利,就可以重获自由——当然,这纯属赤裸裸的欺负人;二是为了献祭雨神,使用的祭品是儿童——阿兹特克人相信儿童在祭祀过程中流下的眼泪将会变成灌溉农田的雨水而带来丰收。作为一个父亲,我就不详述这项祭祀的过程了。

由两条蛇交织而成的雨神面具,绿松石代表水 (王在田/图)

此外,大神庙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千奇百怪的牺牲:美洲豹、美洲狮、狼、鳄鱼、白鹭、琵鹭,甚至还有大量的石刻头骨——这些或许意味着阿兹特克人正在走出蒙昧,逐步取代野蛮的活人献祭。可惜的是,随着一群现世神祇的降临,他们不再有机会继续演进了。

石骷髅 (王在田/图)

天外飞仙

“201个400人”活人献祭后5年,哥伦布抵达加勒比海地区,开始在古巴建立殖民地。西班牙人花了27年站稳阵脚,然后于1519年2月15日派出一支由11条船、550人和16匹马组成的远征船队前往今天的墨西哥,这支船队的首领叫做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被墨西哥人视为史上第一大恶人。

科尔特斯首先在尤卡坦半岛东岸的Cozumel岛登陆补给,那里现在是加勒比海邮轮之旅中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然后他率领船队沿着尤卡坦半岛向西绕行,被沿途的原住民视为天神下凡:原住民没有见过马,也没有见过骑兵,所以认为骑兵是长着四条腿能够移动如飞的神怪。

科尔特斯知道自己人单势孤,无法与人数超过五百万人的整个原住民阵营相抗衡,但他很快发现,这个阵营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特诺奇蒂特兰主导的三城联盟,统治着一群弱小的部落,对抗墨西哥谷以东的两个敌对城邦。特诺奇蒂特兰的敌国们深知其嗜血本性,坚决不肯屈服;特诺奇蒂特兰的属国们则长期匍匐于其暴政之下,不断付出供品和人牲,同样叫苦不迭。于是,科尔特斯明智地与这两个城邦结盟,共同对付特诺奇蒂特兰。

而在特诺奇蒂特兰这边,阿兹特克人非常崇敬统治墨西哥谷的前辈托尔特克人,全盘接收了托尔特克人的世界观。根据托尔特克人的神话传说,他们离开了墨西哥中部高原,在墨西哥湾下海前往东方追寻羽蛇神——中美洲多个文明所供奉的主神,并将于1519年跟随白色皮肤的羽蛇神从东方回归墨西哥谷。所以,当国王蒙特祖马二世听说一群“漂浮的城堡”从东方蹈海而来,在墨西哥湾登陆,他的第一认知是:神灵回归人间了!

特诺奇蒂特兰大市场还原模型 (王在田/图)

1519年11月8日,科尔特斯带着人数微不足道的远征军以及六千名原住民盟友在中部高原绕了两个几字形的大弯后从特斯科科湖南岸经长堤进入特诺奇蒂特兰,见到了这座闻名已久的水上圣城,也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都市之一。他被当作天神一般受到了蒙特祖马二世的隆重接待,被安置于国王父亲的宫殿。大约半年多以后,也许是阿兹特克人看出了西班牙人的野心,也许是西班牙人有意识地捣毁阿兹特克神像,双方发生了冲突,意图息事宁人的蒙特祖马二世在谈判中被科尔特斯扣为人质,随后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混乱中受伤致死。

一年后的1521年5月,对特诺奇蒂特兰的地形与弱点已经了如指掌的科尔特斯带着九百名西班牙援军和十万名土著盟军卷土重来。天下苦阿兹特克久矣!过去的属国纷纷反戈一击,形成了墙倒众人推的态势。阿兹特克人孤军奋战,在错综复杂的河网中凭据一座座浮岛、一栋栋房屋负隅顽抗。93天之后,整座岛城被夷为平地,特诺奇蒂特兰灭亡。

联盟的中枢败亡后,整个墨西哥都被西班牙轻松控制。殖民者将这里命名为Nueva Espana,意为“新西班牙”。又过了三百年,到了1821年,墨西哥才获得独立。

国家宫壁画展示西班牙殖民者攻破特诺奇蒂特兰。 (王在田/图)

尾声

从墨西哥城机场坐地铁五号线进城,需要在La Raza站换三号线。La Raza是个换乘大站,差不多相当于北京的东直门站或者上海的龙阳路站,转趟车得步行五六分钟。每次经过这里,我都会在漫长的甬道中部逗留片刻,细细观赏路边玻璃柜里陈列的变形金刚全家福,仿佛被拉回到了九十年代的少年时光。

而在五百年前,生活在这里的阿兹特克人也像卡通片中的地球人一样迎来了在技术层面足以对他们形成降维打击的变形金刚:西班牙人。只是,现实中并不存在像汽车人那样博爱仁慈的救世主。他们最终退缩到大湖中央的特诺奇蒂特兰,被冷酷无情的威震天所率领的霸天虎们屠杀殆尽,烟波浩渺的大湖也被这些天外飞仙抽干,成了今天持续下沉的墨西哥城。

阿兹特克文明就这样完结了。

王在田

责编 杨嘉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墨西哥湾   墨西哥城   中美洲   科科   太阳神   墨西哥   城邦   西班牙人   神庙   金字塔   古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