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源烈士手稿《宿松青年学生应走的路》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档案馆内珍藏着一份烈士手稿,它是革命烈士杨学源留下的遗作——《宿松青年学生应走的路》。

杨学源,1911年出生于安徽宿松,1928年进入安庆高中就读,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和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9年,杨学源转入上海大厦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受中共安徽省委在上海的领导机关指派,杨学源回到家乡,以许岭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着力恢复党的活动并发展党组织。经过杨学源的努力,终于在金塘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宿松特别区委。当时,劳苦大众没有多少文化,为此,杨学源采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文明戏、漫画等艺术宣传形式,并利用走亲访友的方式,启发当地农民阶级觉悟,培养农民运动骨干,成立了数千人参加的贫农团、互济会等革命群众组织,并在许岭、洲头、坝头一带取得了减租减息的胜利。

为巩固农民运动的成果,杨学源组织革命武装“新编松南游击大队”,活动于汇口、程营一带。1931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机关遭敌破坏,中共宿松特别区委与上级联系中断。杨学源积极创造条件与中共宿松县委(主要活动于宿松西北山区)对接,并改特别区委为东区区委,继续以湖区为活动中心,开展革命活动。5月,宿松县东南乡苏维埃政府成立,杨学源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2年4月,中共太宿望中心县委成立。为了打通湖区与山区党组织之间的联系,时任中共太宿望中心县委书记的杨学源,委派叶光欧、杨恩来等人赴山区,与山区党组织负责同志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于同年12月,将两地原有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蕲宿太彭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县的革命工作。

1933年3月,国民党地方政府派兵“围剿”湖区,形势严峻。4月,杨学源与陈开运(时任中共蕲宿太彭工委书记)离开宿松,赴江西彭泽寻找组织关系。途中,杨学源等人以斧头、扁担等简单农具,在深山中出卖劳动力达两个月。当年秋,历经艰辛曲折后,他们终于找到盼望已久的党组织。党组织指派杨学源担任中共浮梁县委书记,在此期间,他念念不忘家乡的革命工作,写下了《宿松青年学生应走的路》《我的一九三三年》等文章和诗歌,字里行间,充分显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明察秋毫的政治远见。

1934年年初,杨学源与中共闽浙赣党组织取得联系,被任命为红十军游击司令员,他领导游击队,活动于彭泽山区。同年4月,在率部在彭泽县郭家桥与反动自卫团汪木初部作战时,杨学源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杨学源烈士用生命诠释了自己的诺言,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奉献了一切,他的英勇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来源:宿松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宿松   宿松县   苏维埃   中国共产党   湖区   手稿   安徽   党组织   区委   烈士   山区   中共   杨学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