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丞相-诸葛亮


视频加载中...

诸葛亮(181年-234年),蜀汉两朝丞相。字孔明,琅珂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父诸葛理,官至郡丞;母章氏。谥号"忠武侯"。他运筹帷幄的风采,淡泊明志的气度,谦虚务实的作风,矢志不移的献身精神和不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均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隐居南阳 隆中对策

诸葛亮的远祖诸葛丰在汉光帝时任过司隶校尉,其为官清正,名声很高。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玮做过泰山郡郡丞。诸葛亮幼年时,父母先后去世,他便与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及两个姐姐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玄丢官后,带诸葛亮到荆州投靠刘表。

不料,诸葛玄在诸葛亮17岁那年去世。失去了依靠的诸葛亮就带着弟弟诸葛均在襄阳城西20里地的隆中村,置了一点田产,盖了几间草房,一面耕种、一面读书,开始了隐居生活。

诸葛亮在隆中生活了10年,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经史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尤其喜欢读《申子》和《韩非子》等法家著作。广泛地阅读、刻苦地钻研,使他获得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诸葛亮先后结识了许多当地及外地流寓而来的知名人士。其中有名士庞德公、"水镜先生"的司马徽、名士黄承彦、青年俊士庞统、颍川的徐庶、石广元等。葛亮常常和他们一起读书吟诗,谈古论今,评论天下事,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后来,诸葛亮又在司马徽的引荐下,拜了一位人称"酆公"的汝南灵山隐士酆玖为师。酆玖熟谙韬略,深通兵法,他传授了诸葛亮三部兵书,这对诸葛亮日后辅佐刘备带军打仗,起了极大的作用。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动荡不安。刘备经徐庶推荐,决心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向诸葛亮倾诉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态度诚恳、坦率,诸葛亮被刘备的精神所感动。他总括了汉末的天下形势,揭示了政局的发展前景,其远见卓识和超凡的政治韬略令刘备听叹服。

联吴抗曹 火烧赤壁

诸葛亮出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刘备扩充军队,把原来的几千人扩充到几万人。

不久,曹操领兵南下,进攻荆州,刘表病死,其子刘琮献城投降。曹操于是便与刘备相遇了。诸葛亮认为:以刘备单独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与江东的孙权联手。于是,诸葛亮请命出使江东,使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

公元208年十月,孙权命周瑜为都督,统率精兵3万,溯江西上,会同刘备的军队在赤壁与曹军相遇,双方隔江对峙,拉开了赤壁大战的序幕。正如诸葛亮所料,江南气候阴霉,长江两岸潮湿,曹军多是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疾病流行,又不习水性,受不住江上风浪颠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采纳了连结战船的方法,用长长的铁链将巨大的战船拴在一起,以减少船身的摇晃。可是,曹操万万没想到,这却给他的军队带来了灭顶之灾。诸葛亮夜观天象利用东南大风,吴蜀联军火烧曹军战船,曹军陷入一片混乱,孙刘联军乘势从四面杀来,曹军大败,人马碑伤不计其数、曹操从此退守北方,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又协助刘备乘胜占领了荆州所属的江南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他大力发展生产、广纳贤才、勤勉治事,荆州很快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初具繁荣景象,三国鼎立局面也基本形成。

进取益州 治蜀有方

荆州巩固之后,刘备开始谋划新的地盘。在诸葛亮、庞统的协助下,他又顺利地占领了益州。至此,巴蜀地区也纳入了刘备的统治范围。

诸葛亮治蜀期间,重视修明政治。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严明法治、发展生产、严练治军,使新兴的蜀汉政权得以稳固,使军需和兵源也有了保证。

同时,诸葛亮很注意解决主客籍集团的关系。在以自己原来的荆州集团作为政权的骨干外,特别注意吸收刘璋集团和益州地方集团的人士参加政权。他重用拥护新政权的原有官吏,从而大大缓和了各集团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诸葛亮把严明法治、整顿吏治放在重要地位。他主持制定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典《蜀科》,作为蜀汉政权实行法治的基础。同时,他还制定出八条、七戒、六恐、五惧等科条来训励臣子。

经过诸葛亮的大力整治,蜀汉朝廷声威大振,政令严明,官吏不敢作恶,百姓人人向善,各级官吏的积极性和国家机构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诸葛亮还将盐铁开采经营权收归国有,并专门设置了盐府校尉和司金中部等官职、管理盐业和铁器的生产。他还用卖川锦的办法增加财政收人,补充空虚的国库。诸葛亮的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蜀国的实力,为后来的战争作了重要的保障。

受命托孤 北伐中原

公元220年,曹操病故,其长子曹丕废汉,自立为帝,建立魏国,年号黄初。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在诸葛亮和大臣的劝说下,刘备亦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国,以诸葛亮为丞相,置百官,立宗庙。同年七月,刘备为给关羽、张飞报仇,兴兵70万、大举伐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刘备率军退回白帝城,一病不起。蜀汉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在临终之际,将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托付后事,让其尽力辅佐刘禅,还称若刘禅不成材,则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流泪表示定效忠贞之节,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刘备一面命内侍扶起诸葛亮,一面请李严前来,嘱咐他协助诸葛亮共辅太子。不久,刘备病逝。

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又兼任益州牧。刘禅对诸葛亮视之如父,将所有事情都委托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义不容辞,全面担负起蜀汉的军政重任。蜀汉建兴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此时,诸葛亮已派邓芝出使东吴,与东吴重修盟好,又南征蛮夷,七擒孟获,安定了南方。诸葛亮认为北伐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出兵。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率领军队离开汉中北进,驻军于沔阳。然后佯装从斜谷进军,吸引魏军主力,实际上自己却率诸军攻打祁山。南安(今甘肃陇西)、天水(今甘肃甘谷)、安宕(今甘肃镇原)三郡相继降蜀,天水将领姜维也向诸葛亮投降。消息传到魏国,朝野震惊。

魏明帝集步骑5万,亲自坐镇长安督师,并派左将军张郃领兵迎战蜀军。诸葛亮闻大军西来,即派马谡为先锋,扼守咽喉要地街亭。马谡到街亭后,自恃兵法稔熟,既不遵守诸葛亮对整个战役的作战部署,又不听将军王平的劝阻,擅自放弃街亭,屯军山上,打算居高临下攻击魏军。张郃乘机猛攻蜀寨,断绝其水源。蜀军因为缺水,军心离散,结果被魏军杀得大败,街亭失守,整个打乱了诸葛亮的部署。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放弃到手的陇西三郡,撤军回到汉中。

诸葛亮回到汉中之后,挥泪斩马谡,杀将军李胜。诸葛亮上表自贬为右将军。但是,诸葛亮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加紧训练军队,申明纪律,准备新的北伐。

建兴十二年(234年),50多岁的诸葛亮决心再次北伐。此时,诸葛亮不仅在斜谷口囤积了以备军用的大量粮草,还专门研制出一种叫"流马"的四轮小车,以供在山地运粮所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诸葛亮亲自率领10万大军从陕南出发,直插陕西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与魏军统帅司马懿在渭水边对峙。司马懿以守代战,诸葛亮用尽种种手段,最终都无济于事。因而为此身心疲惫,再加上其日理万机,日夜操劳,事无巨细都要过问,诸葛亮很快病倒了。在病重期间,他妥善为后主刘禅安排了治国之事。同年八月,54岁的诸葛亮带着未竟的事业离开了人世,谥号"忠武侯"。

诸葛亮流传于后世的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等一系列的传奇故事,篇幅所限,不再赘述。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蜀汉   益州   魏国   陇西   赤壁   汉中   荆州   街亭   丞相   诸葛   政权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