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地名说┃十里桥与石桥村


(城关镇石桥村部)

合安公路自古即为官道,为南北要冲,“羽檄往来,行旅络绎”。不过,其中有些路段与现有的路形还是有点变化的。从舒城县城到南港镇街道段,过去与现在的路形,就有很大的区别。明清时,南下官员等旅客是从县城南门出城,经龙津桥(渡口)、三里街,越过现在合安路往东南,过中七里河(渡口)、经十里桥、糍粑店,大约在现在县交警四中队位置,接上现在的合安路,到达南港街上。从卫星地图看这一段,其老路形还能看到一点蛛丝马迹的。根据天地图(安徽)测量,整体比现在的路形要偏东1公里左右。

(民国地图中的十里桥)

清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奉命南下广东,查禁鸦片,途经舒城,走的就是这段,他在当天(农历十二月十七日)的日记中,记载了沿途的几个地名,如中七里河、十里桥、糍粑店、南奖(港)等。至今,这些地名多数都还在使用,在天地图(安徽)上都有标注,唯独不见了“十里桥”,代之的而是“石桥”这个地名了。很显然,“十里桥”已经转名为“石桥”了,这符合地名演变的一般规律,即字变过程。

(天地图标注的石桥位置)

十里桥原先是一座小石拱桥,因距县城约10华里而得名。这个说法是准确的,从天地图(安徽)测量,从现在的周瑜桥经三里街到中七里河到石桥,刚好约10华里。

(现在的十里桥,即石桥)

(中七里河街道,即原官道)

(中七里河街道中的古井)


(石桥村境内 小道,即原官道)

十里桥虽然桥宽不足10米,但因“桥当官道”,而名载县志。十里桥建于何时?雍正《舒城县志》载有清康熙舒城知县沈以栻撰写的《重建十里桥碑》一文,根据碑文可知,十里桥大约修建于明嘉靖年间,复修于万历年间,重修于清康熙甲戌(1694)年,为本县傅姓居民及其后代捐资所建。沈在碑文中,对傅姓居民的善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最近的改建年代为2010年左右,已改为两墩平板桥。据石桥村杨姓老者介绍,改建时,桥体仍然使用了原桥部分石材。石桥村现有人口3500多人,是城关镇为数不多的几个大村之一,而境内原有的一截官道现在已经变成了村内通组道路,失去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吴道良编写)

视频加载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舒城   石桥   地名   糍粑   县志   官道   碑文   安徽   县城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