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二战中,朱可夫元帅打仗只是会利用人多的说法

推荐喜欢研究二战苏德战场的朋友去看一本书,书名叫《朱可夫:打败希特勒的人》是由一个法国历史作家让-洛佩兹, 和一个格鲁吉亚学者拉沙·奥特赫梅祖里合著的。他们两个人还写了一部史诗般的著作叫《巴巴罗萨行动》,一部有1200多页的大部头。

在该书的结语部分,大约用了5~6页的篇幅客观地评价了朱可夫在二战苏德战场上的贡献,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公允的。

说朱可夫只会堆人头的说法,最早是叶廖缅科元帅写文章说出来,1957年朱可夫被赫鲁晓夫赶下台,而和赫鲁晓夫私下关系好的几个元帅,包括叶廖缅科和崔可夫都发表了许多不实的,意图把朱可夫搞臭的文章。受这些文章 回忆和论调的影响 ,不少军迷也这么说,只能说明对那段历史了解得不透。

日本人在1939年诺门罕战役中惨败,整个二战中都没有向苏联方向用兵,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朱可夫在诺门罕的兵团级战役中,给了小日本一个惨痛的教训。苏军的伤亡是不小,但当时,除了朱可夫率领的这支蒙军队。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队能通过哪怕堆人头的方法去打败1939到1942年的日本鬼子?即便是1945年小鬼子已日薄西山,硫磺岛 冲绳岛等战役,哪一次美军的人数不是日军的数倍。日本人困守的孤岛上,毫无援助,毫无胜利希望的前提下,照样让军力强大的美军血流满地。

二战的苏德战场上的那些战斗,拯救列宁格勒危局,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的反击、库尔斯克大战,这些在人类战争史上都必然留下辉煌一页的战役,哪一个不是因为有了朱可夫的指挥与筹划才使苏军取得胜利的,在后来大反攻的过程中,有一个巴格拉季昂战役,一下子就使德军阵亡了40万人,伤50万人,被俘了12万人,东线德军陆军在一战中损失了将近75%。如果这样还不算强,那什么算强呢。

必须承认,苏军的伤亡是远大于德军的。这是因为,在热兵器战争中从堑壕战向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过渡的时期,德军最先拥有了先进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在军事编制、军事教育、军队训练、军官能力、兵员素质上都大大优于苏联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斯大林为尽量把战争开打的日子向后拖,又千方百计地强调在前线不打第一枪,造成了战争初期巨大的伤亡,职业的军官几乎伤亡殆尽,


大面积的国土沦丧和物资损失,这样的战略被动下牺牲当然巨大。

还要明白,德军当时差不多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无论编制、训练、战法、战场配合、兵种协调、官兵士气都是当时无以伦比的。德军有大批的优秀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官,而苏军没有,在苏军中大多数人是文盲,排长以下没有地图,营长 团长只会喝得烂醉,然后打骂士兵。多数的士兵上战线前只经过很粗糙的训练,有的连坦克 飞机都没见过。众多的参谋不会使用无线电,连布琼尼这样的元帅也只会开着车到处找各部队的位置。在斯大林格靳反攻作战下,朱可夫只带着一个司机开着车,走遍了几乎所有要参与反攻的部队,先后参加了35个军,师的参谋部推演,对他们可能在反攻中的指挥,部队的动作,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和指导。这样的艰辛,说他不懂战争艺术,只会堆人头,这是不公平的。

后人统计,1942年朱可夫在各大战线上奔走,全年坐车和飞机共行程15万多公里,平均每天410公里,连续多天每天的睡眠不足2小时是常态,多少次疲惫地睁不开眼的时候,他都是通过用雪擦脸和在俄罗斯寒冬泥泞的土路上跑一会儿步,让自己清醒过来的。他甚至多次通过匍匐的方式到最前沿的阵地上,观察部队的进攻,最近一次的迫击炮弹爆炸离他只有4米远。二战是残酷的,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德国 英国或美国的任何一个其他的将领曾为他的国家付出如此的辛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赫鲁晓夫   元帅   斯大林   苏联   德军   军官   伤亡   战役   军队   说法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