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土地可以换取胜利?为何明朝主动放弃辽东退守关内战略行不通

大门扔给敌人,怎能保住庭院?

撤出辽东已不是坚守还是反败为胜,而是彻底放弃,任由后金壮大,最后不得不被消灭。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人们对明朝抱有厚望,希望它能迈向资本主义,消除周边少数民族的威胁。然而,明朝表示:我无能为力!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经济方面,朱元璋恢复了以农业为主的重农抑商国策,使农业重新成为帝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盐税。因此,农业的发展成为明朝扩张领土的重要考虑因素。然而,不幸的是,明朝建立初期,气候开始逐渐变冷,导致辽东以北的土地越来越不适宜耕种。因此,在1435年,明朝撤销了努尔干都司,放弃对辽东以北的统治。

因此,放弃东北土地对于明朝来说一直是一种主动的举措。由于以农业税和盐税为主要税种,明朝税收水平一直很低。而且,随着气候变冷,耕地面积减少,明朝的农业税收也减少。通常情况下,当农业无法满足税收需求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增加税收的重要手段,宋朝以来,商业税一直占到帝国税收的一大部分。然而,在明朝初期,东南沿海的倭寇越来越猖獗,为了对抗他们,朱元璋废除了市舶司等一系列对外贸易机构,使得明朝真正意义上开始了闭关锁国,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571年隆庆开关。然而,即使是在1571年的开关之后,港口税收远远不及宋元时期。

因此,明朝整个朝代的税收水平远远低于其他朝代。我们知道对外开拓和维持较大疆域需要大量资金。在明朝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放弃像辽东这样的无足轻重土地,节约资金对于维护明朝的统治、减轻民众负担有着重大意义。

然而,这种放弃东北的做法也带来了隐患。我们知道,从古至今,东亚地区以中原王朝为核心建立了朝贡体系,影响范围相对固定。在这种情况下,中原王朝占据的土地越多,其他少数民族占据的土地就越少。如果中原王朝土地面积狭小,比如北宋,那么周边就容易出现国土辽阔的强大国家,比如辽和金。明朝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如果明朝主动放弃辽东,不仅会失去压制后金的重要支点,减少自身的战略深度,还会助长后金等少数民族的壮大。

明朝末年,明朝相继放弃了抚顺、辽阳、广宁、沈阳、铁岭等一系列辽东城市,后金在辽东的根据地连成一片,势不可挡。因此,明朝主动退出辽东绝对是下下之策。放弃辽东不仅失去了压制后金的支点,也减少了自身的战略纵深,更助长了敌人的壮大。

对明朝来说,主动放弃辽东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带来了灭亡的威胁。明朝财政收入的不足使其不得不主动放弃一些无法支撑的领土,然而这却为后金等少数民族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如有疏漏之处,还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辽东   明朝   盐税   主动   土地   王朝   中原   关内   少数民族   税收   牺牲   战略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