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说:从江东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提出的“东和孙权”不安全

作为自媒体创作者,我将重新构建这篇文章,以更清晰的方式表达观点,同时改进用词和句子结构,以提高文章的流畅度和可读性。以下是对原文的重写:



在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初次会见了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一项名为《隆中对》的战略计划,旨在实现“复兴汉室”的目标。在这份计划中,诸葛亮建议刘备以建立在荆州和益州的基础上,并与孙权建立友好关系,以应对未来的变局。计划还包括了派遣军队攻占宛和洛的计划,以及益州的支援。《隆中对》的结尾表明,如果这些计划能够成功实施,那么复兴汉室的梦想将变为现实。



然而,诸葛亮精心设计的“复兴汉室”计划最终未能完成,主要原因是未能与孙权建立友好关系。在赤壁之战后,东吴两次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但双方随后为归还南郡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争夺。最终,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末,东吴利用刘备与曹军交战之机,夺回了荆州南郡,并杀死了关羽,从而破坏了《隆中对》中规划的大战略。



关于关羽失去荆州的问题,三国爱好者们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人支持东吴的立场,而另一些人则更倾向于支持蜀汉。然而,这一争论似乎没有明确的答案。



本文将从东吴的国防安全角度来探讨荆州的问题。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提法是“东和孙权”,这是诸葛亮提出的,刘备也接受了。这一计划的核心思想是,要击败曹操,必须与孙权联合行动。然而,这个计划忽视了东吴对荆州,尤其是南郡的核心安全需求。



历史上,建立在江南地区的政权必须保卫两个关键地方,即两淮和荆、襄。荆、襄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两淮,因为在南宋时期,失去了襄阳就等于失去了两淮,这将导致江南轻而易举地被攻占。从东晋到南陈,再到南宋和南明等政权,都在失去荆、襄地区后迅速灭亡。这一规律也适用于东吴,当西晋灭亡东吴时,有三支军队从荆、襄地区进攻。



因此,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治家虽然缺乏后来的历史经验,但他们从国防安全的角度清楚地认识到荆、襄地区对于江南政权的不可替代性。当诸葛亮为刘备起草《隆中对》时,孙权正持续进攻江夏郡,这几年来一直在争夺荆州。这意味着,当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合作时,这一建议已经不再适用,因为刘备要想夺回荆州,必须面对曹操、刘表和孙权的挑战。如果曹操没有突然南下,刘备可能会首先与孙权发生冲突,因为在赤壁之战前,江夏郡的大部分地区已被孙权占领。



对于东吴来说,南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宋初期,大臣吕祉在给宋高宗赵构的一份文件中表示:“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江陵即南郡的郡治所在地,也是关羽北伐前的驻扎地。这份文件清晰地说明了南郡对于江东腹地安全的战略重要性。



因此,南郡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是北伐的重要基地之一,对于东吴政权来说,它是保卫江东腹地安全的战略要地。由于双方都认识到南郡的不可替代性,所谓的“东和孙权”实际上没有基础。东吴之所以采取偷袭的方式夺回南郡,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虽然这种做法可能不那么正当,但是在东吴的国家利益和国防安全的前提下,这是不得不采取的行动。

关羽占领南郡不仅威胁到江东腹地的安全,还阻止了孙权称帝的可能性。孙权迫切需要南郡,不仅是因为这是他的核心诉求,也因为这关系到了江东的安全和发展。

总之,南郡对于蜀汉政权是北伐的重要基地之一,但对于东吴政权来说,它是维护江东腹地安全的关键战略要地。由于双方都无法放弃南郡,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通过偷袭还是正面对抗。东吴趁关羽攻打襄、樊之机成功夺回南郡,尽管这种做法备受争议,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这是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益州   蜀汉   江陵   东吴   襄阳   荆州   汉室   腹地   政权   角度   计划   诸葛亮   江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