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丞、主簿、典史是什么官,他们具体分管哪些工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3年8月13日,左都御史的办公室里充满了活力,回复了一大堆评论后,左都御史留意到有不少粉丝朋友对于基层县的组织架构还存在疑惑。为了解答这些疑问,左都御史决定重新梳理一下,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认识。



知县:县的最高长官首先,让我们从县的最高长官——知县开始说起。在一个县中,知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凡涉及钱粮、刑名、治安、教化等方面的事务都逃不过他的综合管理。但知县并不是孤决所有事务的,他需要依靠一支团队来协助他完成工作。



佐贰县官:知县的得力助手知县之下,有一类官员被称为佐贰县官,分为县丞和主簿两个岗位。县丞通常担任知县的副手,秩序正八品,他们的出身一般并不太高,大多数是恩拔贡生或者来自其他官职,如布政使照磨、府知事、汉军九品笔帖式等。



县丞主要负责一些具体的行政事务,例如赋税、河道管理、治安维护、户籍管理以及巡捕等工作。他们可以与知县一同办公,也可以独立负责特定领域的事务。有一些县丞被委派分管河道工作,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办公地点通常设在河道附近的衙署,称为“汛”。



主簿:县的行政副手主簿是佐贰县官中的另一类官员,担任知县的副手,秩序正九品。他们的出身与县丞类似,多数为监贡生。主簿的工作性质与县丞相似,通常负责特定领域的行政事务,有时也会被委派负责河道管理等工作。在一些县中,县丞和主簿都同时存在,这时主簿相当于县的“三把手”。



典史:监察狱囚的官员县的首领官中只有一名典史,也被称为“典狱官”。典史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狱中的囚犯事务,他们的办公地点通常设在离监狱不远的捕厅。典史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知县或县丞不在县内,典史可以代行其职责。



杂职官:各种各样的职务除了上述的官员外,每个县还设有各种各样的杂职官员,其中最重要的是巡检,他们的职责主要是维护治安,特别是在治安不好的地区进行巡逻和缉捕工作。其他杂职官员包括负责驿站、征税、粮仓管理、水闸看守、渔税征收以及医官、僧道官等。这些杂职官员的地位较低,权力有限。



总的来说,清代的州县佐贰、首领以及杂职官的地位相对较低,他们的权力有限,不能受理词讼案件,即使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也需要知县做出最终决策。因此,他们常常被称为“闲曹”或“冗官”。



不同省份的设置情况不同省份的县丞和主簿的设置情况也有所不同。以光绪朝《大清会典》的记载为例,各省的县丞和主簿数量差异较大。有些省份的县丞和主簿数量相对较多,而有些省份则较少。这一差异与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达的省份通常需要更多的县官来处理事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县的设置情况非常特殊,例如河南祥符县有两名县丞和两名主簿,但其中只有一名县丞负责一般性行政事务,其他的县丞和主簿都属于河道系统官。这种情况下,河道管理成为了该县的重要职责之一。


结语:县官体制的特点总的来说,清代的县官体制具有一定的特点,县丞、主簿、典史等官员在县级政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他们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依靠知县的领导和决策。不同省份的县官设置情况各异,与地方经济和行政需求有关。


这篇文章希望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对县级政府组织架构的新认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基层政府的运作方式和县官的角色。县官体制虽然在现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了解其历史背景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和政府制度的演变。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职官   县官   工作   副手   知县   御史   河道   省份   官员   事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