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的偶像如何一战定乾坤?

本文内容来自于“全知识”,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1631年9月17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率领新教联军,于布赖滕费尔德彻底击溃了神圣罗马帝国(此处可至1356年1月10日的德国)的天主教联军,这是新教势力在三十年战争中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布赖滕费尔德之战沉重打击了哈布斯堡王朝,捍卫了宗教改革成果,被认为是“改变世界之战”。

历史上,具有同样巨大影响力的转折之战还有很多,比如,楚汉争霸之时,刘邦(此处可至公元前202年2月28日的定陶)虽数败于项羽,但在垓下一战大胜楚军,奠定了汉朝的基础。

布赖滕费尔德之战,身先士卒的古斯塔夫大帝

在了解这场战役前,我们必须先来看看当时欧洲的情况。

16世纪,马丁·路德(此处可至1517年10月31日的维滕贝格)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基督教再次分裂。信奉新教与旧教的不同势力之间,矛盾异常尖锐。到17世纪初,战争的阴云已笼罩欧洲。

1618年,波西米亚的新教徒,因不堪忍受信仰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的迫害,揭竿而起。欧洲列强纷纷插手,一场内战逐渐演变为一场持续三十年的国际大战。

然而,新教联盟却因装备落后在战争初期严重受挫。这时,瑞典挺身而出,成功扭转了局势。

那么,瑞典为何要在此时加入欧战的乱局呢?

第一,瑞典在古斯塔夫二世领导下,成为北欧最强大的新教国家,意欲争霸欧洲。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瑞典自退出卡尔马联盟(此处可至1397年6月17日的瑞典)后就成了新教国家,但一直是二流强国。

古斯塔夫二世掌权后改变了一切。这位人称“北方雄狮”的君主,不仅是瑞典史上唯一的“大帝”,还是拿破仑(此处可至1804年12月2日的巴黎)最崇拜的偶像。

他不仅大力发展工商业,振兴了经济,还任用足智多谋的乌克森谢纳为内阁首相,建立了一套现代政府管理体系。

更重要的是,古斯塔夫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他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军事改革,提高了火炮和传统步兵线性编队的机动性,其战术甚至一直沿用至一战

第二,丹麦兵败,促使同盟者瑞典出兵,阻止哈布斯堡王朝向北扩张。

天主教的帝国军队在三十年战争第一阶段获胜,洗劫了上德意志地区,现在又要扩大战果,拿下新教控制的下德意志,这引发了恐慌。

英国、荷兰、瑞典和丹麦等国立刻建立同盟,商量对策。此时的瑞典就想出兵捍卫新教区,但是一直和瑞典有竞争关系的丹麦却抢得了代表同盟出兵的机会。

丹麦国王集结了一支6万人的大军,并且不负众望地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好景不长。1628年,丹麦先后败于著名的波西米亚贵族瓦伦斯坦巴伐利亚蒂利伯爵之手,次年被迫和哈布斯堡王朝签订合约,退出了战争。

丹麦的失利不仅令新教徒沮丧至极,也让帝国几乎扩张到了波罗的海,这就逼迫瑞典出兵,因为若敌人控制了海岸线,那么彼岸的瑞典将永无宁日。

第三,法国首席大臣黎塞留调停了瑞典和波兰的纠纷,为瑞典出兵排除了后患。

法国虽是天主教国家,但黎塞留更看重现实的政治利益,不能容忍哈布斯堡王朝的过度扩张。他不仅慷慨资助瑞典,还帮古斯塔夫解决了一大难题。

当时,瑞典正深陷与波兰的战事之中,无暇他顾。古斯塔夫虽早就想结束这场战争,但苦于没有机会。

黎塞留看穿了古斯塔夫的心思,便派使臣前去调解,让波兰国王认识到停战的好处。双方于是罢兵,古斯塔夫便再无后顾之忧。

瑞典军队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古斯塔夫单膝跪地向上帝祈祷

1630年,古斯塔夫率军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屡战屡胜。瑞典军队军纪严明,和贪婪的帝国军队反差明显,受到热烈欢迎,古斯塔夫也被人们看成是解放者。

1631年9月17日,瑞典军队在布赖滕费尔德,与常胜将军蒂利伯爵率领的天主教联军相遇,一场恶战难以避免。此战不仅将决定历史的走向,还是两位风云人物堵上荣誉和性命的对决。

最终,蒂利伯爵的军队几乎被全歼,自己仅带600人逃脱。那么,古斯塔夫为何能战胜对手呢?

第一,神圣罗马的倒行逆施,迫使原本立场模糊的萨克森倒向瑞典,使新教联军实力大增。

并非所有北德意志的诸侯都欢迎瑞典人,比如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萨克森选帝候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有自己的顾虑,他夹在两个强权之间,虽无力与它们抗衡,但也不甘心任人摆布,因而立场一直游移不定。

当蒂利伯爵率军攻打新教城市马格德堡时,古斯塔夫心急如焚,但他必须取道萨克森才能驰援马格德堡,格奥尔格此时再度陷入了犹豫,迟迟未能作答。

结果,帝国军队不仅攻破了马格德堡,还对市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女人在丈夫父亲面前被奸淫,男人在神圣的教堂被砍头,小孩被扔进火堆里。

格奥尔格被这一恐怖景象吓坏了,而傲慢的神圣罗马皇帝和蒂利伯爵则进一步向他施压,率军进入萨克森境内。这次,格奥尔格终于做了决定:与瑞典联手。

马格德堡大屠杀

第二,蒂利伯爵战时举棋不定,贻误战机,其副将又擅自行动,导致兵败。

伯爵那天一反其坚决果断的常态,是战是退游移不定,他似乎有种不祥的预感,而马格德堡的幽灵也在他头上徘徊。

首先,他没有先发制人,赶在瑞典和萨克森军队汇合前就将其消灭,浪费了一个大好机会。

其次,他本想以防御为主,但其副将帕彭海姆却擅自行动,向瑞典军队发起冲锋,他只得向萨克森人的一侧全力猛攻。

萨克森虽被击溃,但帕彭海姆也不顺利,7次冲锋7次被击退,最终崩溃,弃阵逃跑。

伯爵只得独自作战,而其部队此时已现疲态,无力对抗骁勇的北方雄狮,很快便败下阵来。古斯塔夫则迅速占领了敌人火炮所在的高地,让伯爵承受自己大炮的轰击。很快,战场就成了屠宰场。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个人命运:蒂利伯爵此后一蹶不振,次年再度战败,黯然逝去;北方雄狮则威震四方,扬名立万。

最后,在新兴的瑞典与老牌强权神圣罗马帝国的较量中,我们再次看到了领导国交替陷阱(详见规律57 - 领导国交替陷阱:秩序变动带来的真空)。


历代评价

即使是百万兵力对另一百万兵力的战斗,也没有这一天更为血腥,更为重要,更为有决定意义。为了这一天之故,古斯塔夫越过了波罗的海,踏上遥远的危险土地……德意志兰的两个整半以恐惧和颤抖的心情看着这一天的来临;整个同时代的人忧虑不安地期待着这场会战的结局,而后世则将为此祝福或流泪。

——弗里德里希·席勒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德意志   天主教   拿破仑   波兰   丹麦   瑞典   王朝   新教   帝国   伯爵   军队   偶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