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精神外国人”是怎么诞生的

历史有时让人发笑,有时令人恐惧,有时却让人掩卷沉思。

关注@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逆向民族主义

在聊“精神外国人”之前啊,得先简单说明个概念——逆向民族主义,因为这应该算是那帮子“精神外国人”的理论依据吧。

简单来讲,我们平时了解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一切都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也就是说,做任何事之前,必须优先满足了我们民族的要求再说;而这个逆向民族主义呢,就完全是反着来了——优先考虑的,优先满足的,全是其他民族的东西,自我民族的需求不说排倒数第一吧,也是垫底的了。

呵呵,大家都知道这位了吧,妥妥的“精神日本人”,奈何鬼子不收。

举个例子:

民族主义高呼:我们这个民族是最优秀的,军队是最强大的,世界是属于我们的。。。

逆向民族主义跟着喊:我们这个民族是最差劲的,我们什么都不如其他民族,我们要彻底放弃自己民族的一切语言、文字、习俗。。。从精神到肉体都要成为其他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其实这种人挺多的,网上最近比较出名的就是那个在泥轰国把自己饿瘪了的女性公知。。。

起源

作为一个传承了数千年的泱泱大国,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丧失了民族自信的呢?

要知道,中国人历来是格外看重“尊严”的。对于这个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来讲,无论是属于祖宗的过去、属于自己的现在,还是属于子孙的将来,在所有岁月中的所有苦难屈辱中,再没有什么是比“丢面子”更为严重的事件了。

当然了,产生这种屈辱感的前提,是你仍旧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的海岸线上开了几炮,就轰开了这个古老帝国的国门,我们今天都说西方列强就此抢占了中国的市场,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民间手工业——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当时英国佬打算倾销的棉纱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市场。

洋货卖不动,和什么民族的觉醒,自豪感通通无关,只是因为大清朝治下的百姓实在是太穷了,绝大部分人穿不起洋人的细布。

随着炮舰来到中国的英国商人兴奋地给国内的供货商写信,说只要每一个中国人拥有一套睡袍,每一户中国家庭拥有一套用餐的刀叉和一架钢琴,这个市场就足以让所有的英国人过上女皇般的生活。

古老的帝国用残酷的现实给了这些洋鬼子商人无数顿暴打:绝大部分中国人睡觉不穿衣服(怕磨坏),吃饭用的是筷子,至于钢琴,吃不饱的老百姓也不会觉得它和桌子有多大的区别。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是一个能够被其他的文化轻易影响的国度。

掌握着清帝国的中坚力量,那些传统的文人,并没有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怀疑,他们提出的口号只是“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已。

这批先行者,始终认为中华文明和传统是优良的,当下需要做的,是依托自己的文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从而让中国再次兴盛发达。

进入19世纪后,随着西方世界对于清王朝的了解越来越多,在他们描述中国的文章和著作中,那些诸如“平静富庶的国土”、“乐观幽默的东方民族”和“金色盘龙下的温文尔雅的子民”等等温暖的语句突然消失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则是:

“一个伟大的民族居然形成这样反常的习惯,把前额的头发剃光,听任明显应该保护的部位暴露在外,而男人的脑后则一律拖着一条发辫。”(注1)

而到了清末,中国人在西方人的描述中只剩下了两个触目惊心的大字:麻木

一直闭关锁国,一直自认为是天下中心的古老帝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错过了地理大发现,这个一成不变的农业帝国不存在对市场的需求,更没有扩张市场的强大动力和足够的资金,所以,在古代的中国,是压根就不可能诞生工业革命的。

虽然清王朝的开明官僚搞起了轰轰烈烈,但是却无法改变陈旧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洋务运动”,用大笔的银子建起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用清一色的洋枪洋炮装备了帝国的陆军,却根本无法抵挡,那个被我们最蔑视的“倭寇”所带来的最深刻的耻辱。

近代中国,对于洋人的蔑视,莫过于日本人:一个自古就被天朝视为蛮荒之地的蕞尔岛国,因为秦朝时过去了一些人,才让岛上有了点人烟;从唐帝国那会儿开始,出现在华夏大地上的“倭人”,除了学经的和尚,就是一些拿着棍子,点头哈腰的小矮人,要不就是鬼鬼祟祟的强盗和小偷。

长期以来,中国人其实打心底讨厌这些只会趁着月黑风高在海边抢一把就跑的邻居,实在是丢人现眼到了极点。

所以在19世纪末,当日本人表示要与大清帝国进行一场战争的时候,少数主张议和的人立即遭到嘲笑,清帝国举国上下,主战派的意见占了绝对上风,都叫嚣着要“以大清帝国的神威教训一下日本人”。(注2)

建造中的“定远”舰

大清的官员有这种自信也属于正常,因为别说他们,就连那些西方列强,对于洋务运动后的清国军事实力都有点摸不着底了。

由日本军舰偷袭引发的丰岛海战发生七天之后,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皇室同时下诏宣战。

然后,这段令无数后人倍感屈辱和沉痛的历史悲剧,就被清王朝的王侯将相们生生演绎成了一场闹剧。

先有叶志超、聂士成所部将撤退报为“牙山大捷”,令朝廷上下,后来又演变为全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大破日本指日可待”的荒唐事。

后来又发生了平壤保卫战,守军在奋战一天,打死打伤日军部队数百人,逼得弹尽粮绝的日军打算退兵时,却在城头竖起白旗乞降,然后平壤守军卷堂大散,一溃千里。

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国“致远”、“经远”和“超勇”号三舰被击沉,“扬威”号退出战场时搁浅自行焚毁,逃跑的“广甲”号慌乱中触礁,“来远”、“靖远”、“镇远”、“定远”号四舰受伤,其中主力舰“定远”、“镇远”两舰受伤“达数百上千处”。海军军官邓世昌、林履中、林远升殉国,水兵伤亡千余人。日本方面,军舰无一沉没,“松岛”、“比睿”、“赤城”、“西京丸”、“吉野”舰受伤,官兵伤亡六百余人。

10月26日,日军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渡过鸭绿江。

11月24日,日军进攻旅顺,守卫黄金山炮台的统领黄仕林不战而逃,当晚,旅顺陷落。

1895年2月7日,史料记载:“洋员。。。煽动士兵拒不执行命令,并迫使丁汝昌投降,”丁汝昌不从。但是,当时日军的军舰和鱼雷艇已经将威海港外团团包围,北洋水师各舰都带伤,突围已经不可能了。

被日军俘获的“镇远”舰。

最后,悲愤至极的丁汝昌下令将“定远”、“靖远”两舰炸沉,以免落入日本人之手,另外派人把北洋海军的档案送往烟台。随后,清帝国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

丁汝昌的副手刘步蟾自杀。

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自杀。

“镇远”舰代理管带杨用霖拒绝出面接洽投降,自杀。

1895年2月17日下午16点,风雨如晦,日本的联合舰队开进了中国威海卫港口内。

悬挂着龙旗的清帝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中日甲午战争以大清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北洋舰队的“镇远”舰被拖到日本本土,成为了日本舰队的主力舰,1915年,退役后,舰体被拆解,日本将铁锚等放置在东京上野公园进行展示和炫耀。

——日本人对这一举动所作的说明是:永久地侮辱那个厚颜无耻的国度和那个低劣的支(防和谐)那种族。

堂堂天朝上国,惨败于一个弹丸小国之手,全中国的老百姓都懵圈了。

不会有人知道,当1894年11月7日,大连陷落的时候,慈禧太后正在紫禁城内庆祝她的“万寿吉日”,当满堂显贵齐声祝寿时,大连城火焰冲天,漫天风雪中,鬼子兵把中国的百姓不分老幼驱赶到城外进行报复性屠杀,百姓的血流进护城河已经结了薄冰的河面上,薄冰甚至因为热血浸泡而融化。

在慈禧皇太后的生日庆典达到高潮的时候,旅顺紧跟着陷落了。整整四天,鬼子只干一件事,就是对中国妇女肆意凌辱,对中国平民残酷屠杀。它们从旅顺东面的上沟杀到西面的太阳沟,中国平民几乎没有一人幸免,城内城外到处是开膛破肚的中国男女老幼的尸体。

整个旅顺,只有为掩埋尸体的36人得以幸存。

旅顺惨案

战争的失败本就足以让人“莫名惊诧”了,而更大的羞辱还在后面——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败、割土、巨额赔款,这一桩桩前所未有的冲击,让相当一部分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失落和迷茫之余,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当被迫接受新的世界的旧文人们,看着那些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列强的城市,各种光怪陆离,新颖先进的设备和发明,无不让这些自认为无所不知的文人们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比如康有为,当年(1879年)都没有出过国的他,仅仅去了趟上海和香港,就认定了资本主义制度要远远优于清帝国的皇权统治。

康有为还是个铁杆保皇派,其他的那些人会如何表现,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这些极度妄自菲薄的文人们,就此高举劣根性大旗,把中国人批的体无完肤:

太阳是国外的亮,月亮是外国的圆。外国的什么都好,中国的什么都坏;到了后来,自我否定和矮化甚至发展到了极致——中国人使用的汉字就是导致落后的原罪,必须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

这种思潮的畸形发展,最终就诞生了逆向民族主义这么个奇葩玩意儿。

所谓的“精神外国人”

经历了连年战乱后,到了抗战时期,当时中国的公知精英卖国势力可谓是甚嚣尘上,常年的国弱民穷,社会动荡,让他们陷入了极端的自卑、自嘲和自我否定。

当身处那个丧权辱国、崇洋媚外、腐朽落后、阶级压迫、苦难深重的民国后,在这种人的眼里,地球上任何其他的民族和国家,都比自己的民族更强,他们可以为任何外国人或外族人的马首是瞻,不断地更换不同的外国主子,唯独深深憎恶着自己的祖国同胞。

这种做法发展到了今天,本质上,就是最终让自己的民族和文化逐步虚无化,直至从精神甚至肉体上彻底消亡。

所以啊,网上那些个吹嘘印度医疗比国内好,一夫多妻制多么民主有大爱;吹嘘韩国泡菜富有营养、是健康的潮流饮食;日本的辐射食品可以增加变异度,从此让你相信世界上有“光”的家伙,本质上都是一群受虐狂。

如果用日本入侵时期那些汉奸文人的文字来概述的话,他们的想法应该就是这样的:

……卖国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错误,出卖人民才是严重的错误。如果一块土地上的百姓归属别人管理之后,生活水平反而提高了,自由权益反而扩大了,那么这种领土主权的转移,不但不必反对,还值得欢迎……应当由先进的XX人对落后的中国进行全面的社会管理,一举实现中国之进步……

万幸的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至少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逆向的民族主义被压制了下去;可惜的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封闭已久的国门的再度打开,世界发达国家的真实状况对于国内的冲击力完全不亚于晚清时期。

那些60后、70后的人里面,许多人形成的认知,就是进口的东西确实好,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早年所接触到的许多东西,的确都是进口货强于国货,这是事实,无法否认。

但是这代人中间,你可以指责有些人崇洋媚外,但是彻底在认知上抛弃了自己的中国人身份,以身为中国人为耻,任何事物都只站在国外的立场上指责中国的却并不多见。

同样,我们界定某个人是不是中国同胞时,不能光看外表,而是要看对方是否依照中国人的思维角度和方式去解读这个世界,去接受这个国家,去认同这个身份。

我们身处一个暗流汹涌,纷争激烈的世界,如果一直自满自足,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渐渐地腐败堕落,对国外的事情毫无兴趣,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忘掉了革命先辈奋发向上、苦干拼搏的激情。那么,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晚清民国时代那些最屈辱的场面,竟然又会再一次在我们的面前重演。

更不用说,国内还有那么多的“精神外国人”,期盼着给它们带路,来屠戮自己的同胞呢。




注1:《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英)麦高温著,朱涛、倪静译。

注2:清朝的海军在世界各国海军实力的具体排位,根据当时世界海军年鉴等资料和现 代研究者的观点,并没有绝对标准。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是:清朝当时的海军实力在 世界第六位至第八位之间,日本海军实力在世界第十一位至十六位之间。

毫无疑问的是,北洋舰队的实力是当时公认的亚洲第一。


各位读者朋友们,创作不易,喜欢这个故事的话,麻烦转发点个赞吧。

#我要上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冷知识##热点##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镇远   定远   旅顺   北洋   帝国   民族主义   日本   中国   外国人   中国人   民族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