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实现4nm芯片量产,打破欧美芯片封锁?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2023年伊始,各大媒体喧嚣着宣扬着“中国4nm芯片已经量产”、“打破美国芯片封锁”、“中国芯片迎来重大突破”的耸动消息,然而,这些传言实则掺杂了不少夸张成分,甚至在概念上存在混淆。为了揭示真相,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背后的技术,尤其是芯片封装领域的创新。

首先,我们回溯到2022年底,当时长电科技在互动平台上宣称已成功封装4nm工艺制程的手机芯片。这一宣布被误解为中国已经具备量产4nm芯片的能力,实际上,长电科技仅成功研发了4nm“chiplet”封装技术,即XDFOI技术。这项技术并非意味着4nm芯片的全面量产,而是专注于封装环节的工艺革新。


要理解Chiplet技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传统芯片制程的局限性。多年来,半导体巨头竭力在有限的芯片空间内不断增加晶体管数量,以提升工艺制程。然而,近年来,推进到3nm、2nm以下的工艺已变得极其困难,接近硅材料物理极限,进一步缩进制程将付出巨大成本。这一挑战导致联电和格芯两大晶圆代工厂放弃了10nm以下制程的研发,同时,英特尔在10nm和7nm制程上也遭遇重大阻碍,使得台积电和韩国三星超越了它。摩尔定律的寿终正寝让整个行业陷入深思。


于是,一种名为“Chiplet技术”的新思路崭露头角,它力图绕过先进工艺的限制,以实现与先进工艺制程相近的效果。Chiplet,也称为“芯粒”,是系统级芯片中的小块芯片,负责特定功能。多个Chiplet可以拼接成一个系统级芯片,通过提高每个小芯片的性能,最终实现整体芯片性能和功能的飞跃提升。


过去,SoC芯片的性能提升主要依赖于工艺和架构的改进,而Chiplet技术则从各个小单元出发,致力于将每个小芯片的性能最大化,从而在整个SoC芯片上实现性能和功能的跃进。这意味着,即使无法立即推出4nm芯片,也可以通过优化每个小芯片,最终达到相同的性能和功能水平。

举例来说,2022年苹果发布的M1 Ultra芯片就是将两颗M1 Max芯片封装在一起,每颗M1 Max采用5nm工艺制程,总计拥有570亿颗晶体管。通过UltraFusion封装架构将这两颗芯片内部互连,最终得到了性能大幅提升的M1 Ultra芯片,拥有1140亿颗晶体管。这展示了Chiplet技术的潜力。


至于Chiplet的封装技术,它区别于传统封装,采用了2.5D和3D先进封装方式,无需线路焊接。2D封装是在同一基板平面上集成,而2.5D则在Interposer中介层上集成,相当于增加了一块基板,而3D则实现了芯粒的垂直堆叠和直连,更适合Chiplet。这一进步从平面建筑到高楼大厦的堆叠,使得更多晶体管可以被容纳。


各大半导体公司和晶圆代工厂纷纷投身Chiplet封装技术的竞争,推出不同类型的封装方式。其中包括标准封装、英特尔的EMIB封装、台积电的CoWoS封装以及日月光的FOCoS-B封装。这些封装方式大多以2.5D为基础,而英特尔则在2018年引领潮流,推出行业首个3D逻辑芯片封装技术——Foveros 3D,实现了不同制程逻辑芯片的堆叠。


国内的长电科技在Chiplet封装领域崭露头角。作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芯片封装测试公司,长电科技自主研发了XDFOI chiplet高密度多维异构集成工艺,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高密度的芯片集成,使得芯片封装更小巧且功能更强大。尽管网络上流传着长电实现了4nm芯片的量产的言论,但实际上这是对Chiplet技术的误解,缺乏全面的了解。


总结来说,Chiplet技术以其创新性和潜在的性能提升,为克服现有工艺限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在

面对我国半导体行业在短期内无法破解EUV光刻机的制约,Chiplet技术成为了一条重要的突破半导体工艺的道路。当前,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关键方向之一应该是构建Chiplet生态系统,力争在Chiplet IP和EDA创新软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由Chiplet技术引发的新挑战,包括设计和封装等领域的难题,这些难题需要我们谨慎应对。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不断发展,Chiplet技术将不仅仅是性能提升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在摩尔定律逐渐失去效力后保持芯片计算能力增长的关键。它为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在工艺制约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

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在Chiplet技术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将半导体行业比喻为一场建筑大厦的过程。虽然裸片晶体管数量有限,但我们可以不断地叠加和优化每一块芯粒,最终实现更高效、更强大的芯片产品。”


总之,尽管媒体上涌现出各种声音,声称中国已经量产4nm芯片,但实际情况要更为复杂。在半导体产业中,技术进步永无止境,而Chiplet技术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关注这一领域的创新,力争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需要谨慎面对挑战,确保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

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量产   中国   芯片   英特尔   晶体管   半导体   事实   性能   欧美   工艺   行业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