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封平西王,为何还要反清?

#讲好中国文化#

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缢死于煤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吴三桂在李自成与皇太极之间作出选择,满清八旗入山海关,进占北京并定都于此。

吴三桂,字长伯,少傅左总督祖大寿的外甥,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崇祯死时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

1645年(清朝顺治二年),清朝平李自成主力后,将吴三桂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

残存的朱明皇族纷纷逃往江南,并试图效法南宋与北方划江而治,虽然只剩下半壁江山,但此时的南明依旧是中华大地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强悍力量。

1647年(顺治四年),清朝调吴三桂入关,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同镇汉中,受到李国翰的监视。其间平李自成、张献忠及明朝余部。

1651年(顺治八年),吴三桂和李国翰一起率军入川,攻打大西军余部,平定成都、重庆。但是西南地区的反清势力不弱,比如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影响就比较大。

1658年(顺治十五年),吴三桂受封平西大将军,自重庆入贵州,专门对付永历帝朱由榔。同年李国翰病死,吴三桂身边再无人掣肘。

1659年(顺治十六年),吴三桂攻下云南,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逃入缅甸。吴三桂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事务。

1660年(顺治十七年),朝廷令吴三桂裁军,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少至二万四千人。

1661年(顺治十八年),吴三桂出兵缅甸,逼迫缅甸国王莽达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南明亡。

1662年(康熙元年),吴三桂诏进平西亲王,兼辖贵州。吴三桂付出了代价,后来有人说他利令智昏,在昆明以弓弦勒死永历帝朱由榔及其子,与明朝遗民再无任何回旋的余地。

吴三桂势力有多大?他的平西王级别是亲王级,不但牢牢控制着云南,还兼管贵州。这样的实力,让吴三桂想到了一个人,明朝初年的云南王沐英。吴三桂是想做大清朝的沐英,世代为大清守云南。

云南和贵州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上,尤其是云南,地势较高。云南北有金沙江、大凉山、鲁南山、锦屏山、横断山等为天堑,东有蒙山、东南有六诏山,几乎将云南与其他地区隔绝开。

单纯从军事角度讲,云贵高原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吴三桂搞军事割据。不过吴三桂的算盘虽然精明,清朝的统治者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当然不允许在大清内有独立王国的存在。清朝本就只是在利用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样的降将,让吴三桂管云贵也不过是临时性的举措,怎么可能甘心让吴三桂世代守云南?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会允许朝廷之外还存在独立王国,无论秦汉唐宋明皆是如此。

沐氏与朱明皇室还有特殊的亲情联系,吴三桂和清朝爱新觉罗氏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康熙帝和吴三桂之间的矛盾就很难调和了。

康熙帝即位之初,辅政四大臣撤掉吴三桂平西大将军的军职,削其兵权,令吴三桂火冒三丈。

清朝设云贵总督,想把驻地设在吴三桂的统治中心昆明,但吴三桂也不是逆来顺受的主,逼着清廷把云贵总督府设在贵州的贵阳。

藩王毕竟是清廷大臣,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1673年(康熙十二年),割据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割据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割据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先后上书朝廷请求撤藩,试探康熙帝对异姓藩王的态度。

很多大臣主张各个击破,三藩要区别对待。但康熙帝毕竟年轻,做事还没那么沉稳。康熙帝以“撤藩亦反,不撤藩亦反”为由,力排众议,撤三藩。

吴三桂其实未必就想反抗清朝,他只希望能世守云南,再说他已经六十一岁,也没几年折腾了。当康熙帝决绝地撤藩时,吴三桂走投无路,只好硬起头皮扯起反旗。

年末,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周王,恢复明朝衣冠,以“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义起兵反清。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郑经等人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当时清朝刚刚统一天下,形势还不稳,尤其是南方还存在很多反清复明的势力,这其实是有利于吴三桂反清的。崇祯帝在明朝遗民心中的地位非常神圣,永历帝也得到大多数遗民的同情,这本是可资吴三桂大加利用的人心资源。只是吴三桂当年自己走进了死胡同,杀了永历帝朱由榔,他“反清”可以,“复明”是没人信了。

吴三桂身边有人劝他继续使用崇祯年号,但吴三桂清楚得很,明朝遗民恨他胜过满清,与其不伦不类,为已经灭亡的朱明皇室做嫁衣裳,不如自力更生。

按吴三桂的战略规划,进可划长江而守,与清朝形成南北朝,退可死守云贵,逼清廷认清现实,让他做清朝的沐英。

吴三桂军势如破竹,拿下岳州(今湖南岳阳)后,却并没有渡江北上,吴军各部原地待命。原来吴三桂的世子吴应熊在京师为质子,吴应熊是吴三桂长子,四十岁,虽然吴三桂还有几个幼子,都难堪大任。

吴三桂害怕康熙杀吴应熊,下令诸将停止北进,并派人与清廷和谈。康熙得知吴三桂的软肋后,立刻杀掉在京师为质子的吴应熊,以示平叛之决心。康熙杀吴应熊,可谓杀伐果决,反倒是吴三桂显得优柔寡断,可能是年纪大了。

三藩之乱初期,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在很短时间内横扫江南,占据云、贵、川、湘、粤、闽等省,吴军还北上进入陕西、甘肃。

1678年(康熙十七年),六十六岁的吴三桂称帝,国号“周”,史称“吴周”,建都衡州(今湖南衡阳)。吴三桂三月在衡州称帝,八月就在长沙病逝,为何这么急于称帝呢?吴三桂当时已经病重,自知命不久矣。吴三桂的几个幼子都不成器,吴家除了吴三桂,后继无人,吴三桂希望通过一个帝号,来凝聚军队。

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璠(吴应熊庶子)即位,追尊吴三桂为太祖高皇帝,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攻陷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结束。清朝在经历初期的慌乱后,逐渐稳住阵脚,扑灭三藩之乱。

吴三桂先反明后反清,首鼠两端,用现在话来说,没有一个最基本的“人设”,争取不到当时并不愿服于清朝统治的明人之心。吴三桂最终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成了历史的丑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平西   崇祯   明朝   遗民   清廷   顺治   贵州   云南   清朝   康熙   吴三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