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潜规则,你知道多少?知道越多,人生越顺

如今社会流行“潜规则”,甚至可以说是渗透进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到处可见。尤其是官场的潜规则,更是让无数身居官场的人爱之又恨之。我先来讲个故事。明朝的张居正是个大官,可以说是明朝最能干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场上的各种弊端和权谋,圆熟地游刃其间,居然凭一已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兴大业。如此高明的张居正总结官场潜规则的时候,说到:人们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小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百是怕他们祸害自己。合法地祸害别人的能力,乃是小吏们的看家本领。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种种资源和财富正要据此分肥并重新调整。张居正说,军队将校升官、论功行赏,取决于首级。一颗一级,规定得清清楚楚。从前有个兵部的小吏,故意把报告上的一字洗去,再填上一字,然后拿着报告让兵部的官员看,主字有涂改,按规定必须严查。等级到将校们的贿赂上来之后,这位小吏又说,字虽然有涂改,仔细检查贴黄,发现原是一字,并无作弊。于是兵部官员也就不再追究。张居正问道:将校们是升是降,权力全在这个小吏的手里,你不贿赂他行吗?这个故事有个时代背景:当时将校们很少有不冒功的,号称斩首多少多少,其中多有假冒。追究起来,他们砍下来的很可能是当地老百姓的脑袋,所谓滥杀无辜。如果没有人较真,这些脑袋就是战功,大家升官发财,万事大吉。如果有人较真,这些脑袋就可能成为罪证,这帮将校罪过不小。所以,将校们的命运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掌握在那位小吏的手里,尽管他的官很小。
譬如,
在演艺圈,多年来一直忽明忽暗地流行在这个圈里的女演员“先上床、后上戏”的“潜规则”。年轻的女演员想要早日成名,往往要付出其“演技”以外的代价,娱乐圈内的投资方老板、导演,掌握着有姿色演员成不成名的大权,为所欲为就无所顾忌了,文艺界的丑闻往往由此而起。在足球圈,中国人民对足球圈的黑幕、黑哨愤怒了多少年,然而却最终只是曝出了龚建平在甲B吹一场球拿几万元钱的案子来。“黑哨”难道就只是龚建平一人?它的“主战场”究竟在哪儿?有的足协领导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俱乐部主人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足球队的教练们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大牌球员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因为这是这一圈必须遵循的一种“潜规则”。好在随着国家反腐败力度的加大,连足协主席为首的足场官员们都被抓进了铁牢,真可谓是大快人心,但是,潜规则依然不会消灭。在教育界。黑龙江省一大学300名大学生为使考试成绩“及格”,由学生王某出面,每人收取50元,送给“自然辩证法”的授课老师于某,于某收钱之后,利用职务之便,要求评卷教师为学生提高分数,使所有送钱的学生成绩均获得通过。300名学生如此大规模地向自己的授课教师行贿,在中国教育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似乎已达成了某种默契。送者不觉不当,受者不觉可耻,学生的送与教师的收配合默契。都是在按照这个“规则”行事。行贿本来是一件极为可?之事,但在这里,它却成了很多学生普遍认可的一种“规则”。在政府机关领域:由于长期以来制度规范缺乏、制度意识的淡薄,提高收入怎么办?就只能靠本部门的所谓“创收”,靠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去设置相应的“政策”,去靠“小金厍”,尽管大家都感有点过分,不太合法,甚至有点违法,但是大家都认可,都默认,甚至积极去实施。“红包”,同时也停止向上级供奉“陋规”和“常例”。但这是当时官场雷打不动的不正之风,“陋规”与“常例”也早已成为权力运作的润滑剂。
以上仅仅是一些部门的个别例子,一个领域、一个圈子?的“潜规则”多得“海”了。如今的“潜规则”的确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了。为什么“潜规则”中的“规则”是“潜”的?因为它见不得世面,要靠潜在正常规则之下才能生存。那么,我们总结一下,看看到底有哪些潜规则,掌握得越多,人生可能就越顺。不足之处,请各位读者留言补充。

1、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们都想靠近那些有资源的人,而那些有资源的人也只想与有资源的人交往。因此要么你得付出某些特殊的牺牲,要么你得付出某些特殊的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另眼相看。

  2、墙倒众人推

  你倒霉的时候,愿意帮助你的人很有限,除非你自己在倒霉的时候,还能很强大地承受,常规表现者只能得到常规的结果,而超越常人的表现反而得到格外的帮助。

  3、自助者天助

  你是有很多问题,很多需要,很多困难,但在你自己未尽到本分之前,不要试图轻易获得别人的援助,而且别人很少会真正给予你援手。

  4、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等价交换是人性的基本规则,人们为啥要给你特别的帮助呢?人际交往的核心是势均力敌的价值互换,当然不要狭隘地把价值理解为了金钱,价值是多元的,包括情感互换,信息互换和知识互换等等。无法交往的两个人,本质就是无法产生对等的价值互换。

5、不要怪不借钱给你的人。

 在你需要钱的时候,借你钱的人是属于特别慷慨的人,但是太多的人有过借了钱后,兄弟都没得做的经验,也碰到很多借出钱的人比借钱的人还难受的情况。不要以为别人不借钱就真的不好,那是一个合理反应。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但有时候你虑太多忧太多都没有用,今天你担扰的问题,明天还是一样不能解决。因为你现阶段根本无力去解决,也别期望有捷径去解决。所以,踏踏实实做好你能做的事就好,别想那么多,你功力增长了,一切都只是水到渠成的事。保持内心的平静,才有可能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去面对困难。

  7、如何认识你自己

  人一定要想清3个问题:第一你有什么,第二你要什么,第三你能放弃什么。对于多数人而言:有什么,很容易评价自己的现状;要什么,内心也有明确的想法;最难的是,不知道或不敢放弃什么——这点恰能决定你想要的东西能否真正实现,没有人可以不放弃就得到一切。

  8、其实人生只有900个月!

9、管理心理学

一个值8000元的人,就别讨价还价只愿付他7500元。即使省下了500块,实际上却凉了他的心,一有更好的机会,人家拔脚就走。相反,痛痛快快付他10000元,他会拿出两倍的能耐为你卖命干。记住,宁可花两个人的钱去招一个好人,也不要用一个人的钱去招两个差人。

10、在大学有三种人能通过考试

在大学,通过考试一般有3种方式:第一,作弊;第二,找任课老师拉关系;第三,刻苦攻读!毕业后,第一种人成了商业能手,第二种人成了政界显要,第三种人在教书!——某大学教授如是说。

11、贝勃规律

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贝勃规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但有时候你虑太多忧太多都没有用,今天你担扰的问题,明天还是一样不能解决。因为你现阶段根本无力去解决,也别期望有捷径去解决。所以,踏踏实实做好你能做的事就好,别想那么多,你功力增长了,一切都只是水到渠成的事。保持内心的平静,才有可能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去面对困难。

13、为啥别人不愿意和你打交道?因为和你打交道没有任何好处,就像人们经过一处垃圾堆,都会手捂鼻嘴,快速远离。

1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如果你总是喜欢占别人便宜,害怕吃亏,就不会有人愿意跟你玩。

15、越是生活在小地方,算计越多,心眼越多,三五成群闲言碎语勾心斗角,虽然大地方也有算计,至少规则都是透明的。

16、不要幼稚的用道德感情,要求别人对你永不变心,现实一点行不行?用你的财富和收入,交换别人对你永不背叛,这才是你最稳定的筹码,你认为的感情道德,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因为人永远只会忠诚他自己的好处。

17、在小地方,如果你没有强大的背景和资源,想要升职加薪,根本不可能,小地方更多依靠的是关系,大地方,更多依靠的是个人的认知和能力。

18、大多数人都有个认知盲区,以为离开了学校,就意味着结束学习,这真的很愚蠢,你被感情所伤,因为你对感情背后的真相无知,你被坑被骗遭人算计,因为你对人性无知,你创业失败负债累累,因为你对商业无知,而这些都是你这辈子必须要学习搞懂的财富。

19、想要改变命运,教你一个快速逆袭的方法,向身边厉害有结果的人靠近,一抄二改三卧底,人是模仿力最强的动物,你长期按一个人的方式,听,记,说,干,刻意模仿,你就会越来越像谁。

20、如何区分生活和工作,其实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工作,只有这样你的工作才会出类拔萃。你的生活才会充满意义。

21、当你没有任何实力的时候,就不要强求公平,这个社会,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却有绝对的实力。当你能力很弱的时候,就不要强求公平,否则,往往就是自取其辱。何必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陋规   潜规则   常例   将校   明朝   小吏   兵部   官场   规则   感情   价值   方式   地方   人生   学生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