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个太监的晚年只能靠捡破烂为生?临终前留言让后人心酸

大清王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然而,随着1912年的到来,这个曾经繁荣昌盛的王朝也随之灭亡,当时的隆裕太后代替溥仪掌权,袁世凯逼着裕隆太后颁布了退位诏书。袁世凯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几年后,军阀袁世凯演出了称帝丑剧。住在养心殿的溥仪依然受着皇族、奴婢的膜拜。由于清朝颁布的退位诏书规定宫中的太监、宫女、侍卫仍可照常使用,费用由民国政府承担。1916年,有一户孙姓人家辗转托人介绍,把儿子孙耀庭送进了紫禁城。他忍受了人格的最大污辱,当上了太监。其年15岁。

孙耀庭先生便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1902—1996) 小名留金。天津市静海区西双塘村人,公元1916年晋身为封建王朝太监。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 》于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


家庭出身

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区一个贫农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个弟兄,孙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时,全家只有7分地,两间上房。村里,有个私塾教师,家有七八十亩地。孙耀庭的父亲为他种地,母亲为他做饭,孙耀庭因此得以在这个人手下读了四年的书,并且不必另交学费。但是,这种"好景"不长。孙耀庭失学了,父母沦为乞丐。迫于生计,孙家只好把这个儿子送去当太监。

晋身进宫

中华民国成立了。孙家送子当太监的路被堵塞了。几年后,军阀袁世凯演出了称帝丑剧。此剧虽然顷刻散场,但封建主义的幽灵仍然游荡在神州大地,住在养心殿的溥仪依然受着皇族、奴婢的膜拜。而且,溥仪公然不顾民国的禁令,重新在民间征太监,招婢女。紫禁城的幽魂,又勾起了孙家送子当太监的期望。1916年,孙家辗转托人介绍,把孙耀庭送进了紫禁城。他忍受了人格的最大污辱,当上了太监。其年15岁。


宫廷生涯

孙耀庭是通过一个在宫中很有些地位的人介绍才得以进宫的,孙耀庭进入皇宫后,不能用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什么号。他以"徒弟"的身份,整天侍候这个人,为他端菜送饭,倒屎倒尿。

第2年的农历二月,光绪的皇贵太妃端康在一次看排戏的时候,听说这人手下有孙耀庭这个机灵的人,不知怎么忽然开了个恩,命孙耀庭参加戏班。对于一个干粗活、无名号的低层太监来说,这真是"一步登天"。同年十月,孙耀庭花了60块白银,买了个"王成祥"这个名字。此后,他便离开了戏班,进入了司房。


清时司房负责宫里奴婢的调迁、衣物管理等事务。它和殿房、茶房、膳房、药房等一起,隶属于内务府,由总管太监、首领太监提领。大概孙耀庭适应了这种仰人鼻息、阿谀奉承的宫廷奴婢生活,他在司房里干了几年后,便又"走了运",被提拔到溥仪的皇后婉容手下侍候,先后一年多。




结束太监生涯

1924年直奉战争时,冯玉祥倒戈进京,把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从此,孙耀庭结束了太监生涯。



晚年生活

他的晚年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晚年只能靠捡破烂为生,这种生活状况让人感到十分心酸。

然而,真实情况比传说中的更加让人心痛。孙耀庭虽然失去了太监的身份,但是他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当时的社会仍然存在着封建思想的残余,太监这种职业被视为低贱的行业,社会上的人对太监存在严重的歧视和偏见。

晚年的孙耀庭生活过得十分清苦,他曾经在北京和40多个太监住在一个破烂简陋的出租屋里面,整日走街串巷靠捡破烂、煤渣为生。

解放后,政府每月给孙耀庭发放生活费并安排了工作,由此他生活质量被提升,晚年生活也有所保障。

临终前的留言让后人心酸

公元1996年,一辈子命运坎坷的孙耀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临终前留下一副对联:"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让无数后人看到后心酸不已。

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

如今,大清王朝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孙耀庭的故事却仍然让人感到十分心痛。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了我们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静海   太监   晚年   紫禁城   丑剧   王朝   戏班   奴婢   临终   清朝   中国   后人   手下   心酸   留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