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庆年间,湘潭人与江西人土客大仇杀,涉事几万人,朝廷震动

清朝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湖南省湘潭曾发生过一起江西商人与湘潭本地人的大仇杀事件,涉及到几万人之众,残酷激烈,在当时是一件震动朝廷的大事。

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湘潭的江西商帮与当地土著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而直接引起这次大仇杀的却不过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码字不易,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有更新第一时间通知您。

【事件背景】

所谓土客,其实指的是“土”和“客”,在清朝指某一地的先住民和后住民,按不同族群到来的先后区分。

明清时期,朝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有广州一地可以对外通商,而湘潭由于其便利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广州和内地的贸易枢纽。

当时有“湖南大县属湘潭”的说法,湘潭位于湖南省省会长沙以南35公里处,位于湘江之畔,水路陆路运输都非常便利。

而作为湖南省会的长沙没有适合船只停泊的码头,所以往来商船都停靠到湘潭。从明朝在湘潭建县以来,从杨梅洲到水东门沿岸,商船迤逦排出二十多里远。市场上的交易越来越多,热闹程度堪比大都会,在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壮县”,明朝时还被称为“小南京”,可见其繁华程度。

明末清初,很多外地商人来湘潭经商,其中大部分是江西人,到1817年,湘潭就有6所江西会馆。

随着商业的繁荣,很多人在码头从事货物搬运的工作,由此产生了本地挑夫和客籍挑夫之间的矛盾。

根据光绪《湘潭县志》中记载,“东界最近江西……牙侩担夫率多于土人,争利者颇仇之。”

一句“争利者颇仇之”,道出了湘潭人与江西人这一对“土”与“客”之间矛盾的根源,1819年的“土客大仇杀”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事件起因】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5月,一所名为“万寿宫”的江西会馆请来一支江西的戏班子唱戏,被湘潭当地的土著嘲笑。

这些居住在湘潭的江西商人往年都会请来戏班唱戏,以前是在火神祠,因为江西人唱戏用方言,湘潭人听不懂,就嘲笑他们唱得稀奇古怪,每次都在台下起哄。

这次在万寿宫唱戏,湘潭人又来捣乱,大笑、喝倒彩之声不断。甚至有用土块和鞋子向台上的演员投掷的,边扔还边喊“犒汝远来”。你们大老远来这里,给你们接风。

一开始,江西人还都加以忍让,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不想太过生事,忍忍也就过去了。后来湘潭人愈演愈烈,闹得越来越厉害了,尤其是嘉庆二十四年5月在万寿宫演出的这次,台下哄闹的声音都盖过了台上的声音。

有些江西人忍不住,就开始对台下的湘潭人恶语相向,出声谩骂,结果被湘潭人一拥而上,痛打一顿。

【江西人设计报复】

江西人受了这样的气,实在是忍不下,还是这几个出钱请戏班来唱戏的人,商量了一条计策,打算狠狠报复一下。

过了几天,万寿宫又开始搭台唱戏。上次惹事的湘潭人以为江西人好了伤疤忘了疼,于是又来万寿宫,假装看戏,实则找机会再闹事。

没想到,这次是江西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戏唱到最热闹的时候,突然涌出很多江西人,关门落锁, 把万寿宫所有的出口都封上了。

这下万寿宫里的湘潭人傻了眼,跑又跑不出去,打又打不过,江西人有准备而来,一下子把万寿宫里的湘潭人打死上百人,其余未被打死的,也都受了伤,被绑住关了起来。

外边的湘潭人有听说出了事的,赶来救人,江西人就从楼上往下倾倒滚烫的粥,烫伤了很多人,没人敢再靠近万寿宫。

一时流言四起,说江西人把万寿宫里的湘潭人全都打死了,甚至还有说江西人把湘潭人放到锅里煮死的,有的说江西人把湘潭人用钉子钉死在柱子上的,还有说把湘潭人的舌头割下来下酒的。

总之众说纷纭,把江西人描述成了妖魔鬼怪一般。有人到知县毛梦兰那里去报告案情,知县也害怕惹祸上身,不敢前去救人。

【知县救人】

当时有一个叫石承藻的给事中对知县说,现在江西人杀死了这么多湘潭人,他们自己肯定也知道自己犯了重罪,肯定要造反。你闭门不出,早晚也是大祸临头。不如去救人,万一能成功平息事端,一场大祸可免。

知县有些不服气,觉着石承藻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他说,你说的轻松,你敢陪我一起去吗?

石承藻大义凛然道,我要是不敢,我为什么来劝你?

于是知县壮着胆子,带着几个衙役到万寿宫救人。到了一看,万寿宫大门紧闭,知县在外边高喊,也没人给他开门。于是让衙役中几个力气大的,抬起门口的石狮子,朝大门撞去。

没几下,大门就被撞坏,知县才带着衙役冲进万寿宫。

万寿宫里的江西人见是知县来了,也没敢违抗,任由衙役搜查屋子。结果发现,只有16个湘潭人还没被打死,其余的都已经被殴打致死了。

趁着知县和衙役们忙着救人,万寿宫里的江西人一哄而散,都逃跑了。知县也知道这帮江西人人多势众,怕事态闹大,也假装顾不上管,任由他们逃走。

【湘潭人报复仇杀】

知县不管,湘潭当地人可不干了。他们散布流言,说江西人在万寿宫里设坛做法,拿活人炼油,说有妖道在万寿宫画符,杀死湘潭人,用湘潭人的血淋到符纸上,把符烧掉以后和酒一起喝下,然后江西人就都成了魔鬼,见到湘潭人就杀。

越传越邪乎,最后湘潭的当地商人、船工、搬运工等等聚集了几万人,四处捣毁江西人的店铺,遇到江西人就杀,闹了很多日不得安宁。

他们还在所有的路口、渡口、集市设立关卡,挨个查验过路人的口音,不是江西人的,放他同行,带江西口音的,当时就被打死,很多人不是江西的,只因为口音相似,也都被打死。

【朝廷的处理结果】

当时的湖南巡抚吴邦庆是江西人,听说这事以后大怒,命令湘潭知县严加追查,并派下许多官兵来协助捉拿。

闹事的湘潭人一见大批官兵来捉拿,一哄而散,找不到主使之人,又不能把几万人都抓起来。

后来把罪名强加到一名管理市场的小官头上,因为当时这名小官看到许多湘潭人怒气冲冲地涌进来,怕出大乱子,他就沿着大街敲锣,让各家商户都赶紧关门。

结果知县给这个管理市场的小官定了个“鸣锣罢市”的罪名,打算将他问斩,后来因为拿不出确切的依据,又将他放了。

当时的舆论都说事情是湘潭人引起的,要多抓湘潭人,严加治罪。

当时朝廷的吏部侍郎周系英是湖南人,他的儿子当时正在湘潭居住,可能也与这次闹事有关。他假借父亲的名义,给巡抚吴邦庆写了封信求情。

吴邦庆一点情面都没给,还把这件事告到嘉庆皇帝那里,嘉庆皇帝大怒,说周系英父子干预地方政务,将周系英免职,令其回乡闭门思过。

其他相关的人员也因为这件事受到处罚,知县毛梦兰被罢官,石承藻也因为言语中有维护湖南人之意被降职。

【事件影响】

经过这次湘潭人和江西人的“土”、“客”仇杀,双方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反而更加激化。嘉庆皇帝把处理问题的焦点都集中在朝廷官员插手地方事务上,对仇杀事件本身并未过多关注。

以后的四五十年间,江西人在湖南的生意一落千丈,湘潭的贸易也大受影响。

道光初年,为了便于调解纠纷,由江西、江苏、河南、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商联合,在乾元宫设立了跨行会的富善堂。

一直到光绪年间,湘潭的贸易才慢慢恢复到土客大仇杀之前的繁荣程度。


#我在岛屿读书##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嘉庆   湘潭   江西人   朝廷   衙役   知县   江西   湖南   救人   清朝   年间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