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中为什么没能晋升中将、上将?史料和电视剧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吴敬中的历史原型肯定是当过军统西北区区长、东北区区长、保密局天津站站长的吴景中,但是郑耀先的历史原型却肯定不是沈醉——毛人凤当着郑耀先的面提到过沈醉:“戴老板失踪那日,我召集了军统二十几个兄弟开会,竟没有一个人自愿前往(去寻找),最后不得已,我自己使气,我自己要去,这才感动了最年轻的沈醉接了这个任务,当时我就在想,老六若在,还用得着我使气吗?”

毛人凤还真没跟郑耀先说假话,但说的也不全是真话:在戴笠坠机的1946年3月17日,毛人凤只是代理主任秘书(当年军统主任秘书是郑介民),内勤没当过处长,外勤没当过站长,坐出来满身肥肉(沈醉可以作证,毛人凤当年确有“毛座”绰号,但谁也不会当面叫),他去跳伞,那不是寻找戴笠,而是要跟着戴笠“一起去了”——他说自己去,还真是激将法。

据沈醉在《我的特务生涯·第十六章·戴笠身亡》中回忆,当年的实际情况确实是那么一回事儿。

那是1946年3月18日的上午,军统局局本部会议厅里烟雾弥漫,二十几个身穿将官服装和西服的将军级特务都闷头不响地坐在那里。

平时一向面带笑容的笑面虎毛人凤,焦躁不安地满地转圈,那二十几个人既不看他也不说话。

转了半个多小时的毛人凤几乎要哭出声来了:“委员长再三强调,一定要派个高级同志(当时他们确实是这样互相称呼,从同盟会的时候就是如此)去。如果没有一个负责人肯去,岂不是显得我们军统的负责人太胆小怕死了吗?如果我能走开,我一定去。可是戴先生临走时让我在局里处理日常事务,离不开。你们叫我怎么去向委员长复命呢?”

毛人凤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先强调自己不是不去,而是走不开,这才激得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主动请缨,然后毛人凤带着沈醉去面见老蒋汇报。

沈醉刚练好跳伞,戴笠的死讯就已传到军统局本部,沈醉等于卖了一个空头人情。

沈醉曾被戴笠推荐给蒋氏夫妇当过保镖,这次他挺身而出,更是给老蒋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给戴笠选墓地的时候,老蒋也只带了毛人凤和沈醉二人。

沈醉跟毛人凤抢风头的结果,是被一脚踢到云南不许离开,直到被抓前才晋升为“中将游击司令”,沈醉的好朋友徐远举对这个1949年才姗姗来迟的中将军衔嗤之以鼻:“他们本让我接替张群的工作,委我为西南军政长官,我都不干。到这个时候才来加官晋级,顶个屁用!我看你也趁早走吧!”

徐远举的话引起了沈醉的共鸣:“按一般规矩,少将干五六年后,就可提升为中将,可我少将干了七八年,直到今天,才给我晋级为中将。”

沈醉觉得自己很委屈,那个从天津逃出去的吴敬中似乎更委屈——他比沈醉入行还早,但是直到最后也没能晋升中将,反倒是郑耀先这个老牌上校,寸功未立却在逃亡途中被郑介民发现并委任为少将,跟吴敬中是坟地改菜园子——拉平了。

上校郑耀先晋升少将,少将沈醉晋升中将,这就叫“乱中取利”:郑介民和毛人凤乃至老蒋,在穷途末路时只能用华而不实的军衔来收买人心,实际是要把郑耀先和沈醉当炮灰,而同样背景深厚的吴敬中,却并没有晋升中将,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吴敬中(的历史原型吴景中)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还在中苏情报所当过科长,后来除了在军统有职务,还在正规军中有位置——第八战区长官部调查室主任这个职务,是可以授衔中将的。

电视剧《特赦1959》中刘安国的历史原型文强,就是因为“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处长”这两个职务,而被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联名保举、老蒋批准,于1946年晋升中将,那一年文强才三十九岁。

1903年的出生的吴敬中比1907年出生的文强还大四岁,也都是“叛变”后加入军统,背景复杂得能让戴笠、毛人凤和老蒋都心惊肉跳的文强能晋升中将,跟小蒋和郑介民有同学之谊的“海归”吴敬中为什么不能?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尤其是以现实人物为历史原型的影视作品,其中很多问题都能从史料中找到答案,同样道理,一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问题,也会被影视作品以更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解读,比如吴敬中这个人脉广泛、能力出众的资深特工为什么没能晋升中将,从史料与电视剧中找到的答案,居然是惊人的一致。

吴敬中这个保密局天津站站长之位,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班同学小蒋替他争取来的。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小蒋接班已成定局。在笃定接班的同时,小蒋也在组建自己的行政班子和特务系统。

随着老蒋的地盘一天天缩小,保密局省站站长的位子也越来越少,九河下梢天津卫、三座浮桥两道关的天津城,在当时还肥得流油,而且一时半会儿好像还丢不了。于是小蒋就把自己的嫡系杜建时安排去当市长,天津的特务系统,自然是交给自己的老同学吴敬中比较放心。

杜建时虽然是“文官市长”,但他也是当过东北军炮兵团连长、黑河炮兵营营长,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陆大”行伍出身,当天津市长的时候,还挂着中将军衔——他随时可能取代晋绥军系统的陈长捷而成为军政一把抓的一方诸侯。

小蒋让杜建时手握资源掣肘陈长捷,又让吴敬中掌管军队稽查和全市乃至周边地区特务系统(连青岛特务都归吴敬中管),这看起来似乎是一道双保险。

为了帮吴同学“免除后顾之忧”,蒋同学还很“周到”地把吴的妻儿都弄到了岛上,名为保护实为监控。

按理说,老吴在小蒋软硬两手的组合拳之下,应该拼尽全力才是,但是正如电视剧《潜伏》所演绎的那样,吴敬中已经厌倦了老蒋发动的不义之战,而且对前途早已灰心丧气——他对抓间谍、查卧底毫无兴趣,一心就想着怎么手不沾血地全身而退。

沈醉在回忆录中没有写,但是有相关档案资料显示,沈醉的姐夫余乐醒,也是吴敬中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两人学成回国后,被邓文仪许以中校、上校军衔,他们才当了没出卖战友的“叛徒”,或者可以说他们是为了高薪而跳槽了。

余乐醒因为能力出众而被戴笠和毛人凤连番打压,走投无路之际,就跟意志坚定的老同学恢复了联系,并派人到云南策动内弟沈醉迷途知返。只可惜还没等余乐醒派去的联络员见到沈醉,卢汉就已经宣布起义,沈醉在起义通电上签字后还想脚踏两只船,最后两只船各奔东西,沈醉掉进了水里。

余乐醒能派人策反内弟沈醉,自然不会忘了老同学吴敬中,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吴敬中早就跟余乐醒等人取得了联系,并且给自己留好了后路。

这样一想,我们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答案用《潜伏》中的一句话就能概括:郑耀先能晋升少将,沈醉能晋升中将,而吴敬中却没能晋升中将、上将,就是因为他“不希望再打下去了”!

电视里的吴敬中和历史上的吴景中一样,都善于审时度势,他知道这场仗再打个一年半载,老蒋就会满盘皆输,那时候什么中将、上将都是浮云,还不如捞点金银财宝,下半辈子做生意、过生活——吴敬中知道,即使他跟余乐醒做出同样的抉择,结局也未必相同:吴敬中这个一线特工有很多事情说不清,而余乐醒一直在搞培训,连一个地下党都没抓过。

吴敬中想来想去,只有弃官出走这一条路最安全,于是他在天津即将被合围之际,抢了一架飞机就跑掉了,什么别说中将上将,他连少将军衔都不要了。

吴敬中被毛人凤判定为“临阵脱逃”,只能脱了军装去经商,这倒是正中吴敬中下怀,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遐想:毛人凤后来也混到了中将上将军衔,连保密局第二处(行动处)少将处长叶翔之也接了毛人凤的班,当了十四年“情报局局长”,吴敬中要不是对前途心灰意冷,而是一直跟着他的小蒋同学混,最后能不能混个中将、上将军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保密局   中将   军统   军衔   少将   特务   天津   史料   长官   原型   上将   答案   电视剧   同学   吴敬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