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史实考辑(9):皖南事变爆发 全军行动路线详解

当时,新四军军部下辖三个支队共六个团和一个教导总队,加上军直属的警卫、侦查、通讯及工兵四个连,以及包括东南局随军北移干部在内的非战斗人员,共计约九千人。

其中,新一支队以傅秋涛为司令员兼政委,原参谋处长赵凌波调任副司令员,江渭清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谋长赵希仲。下辖新1团和老1团;

新二支队以周桂生为司令员,黄火星为政委,冯达飞为副司令员,原侦查科长谢忠良调任参谋长,钟德胜为政治部主任。下辖新3团和老3团;

新三支队以张正坤为司令员,胡荣为政委,黄序周为参谋长,吴奚如为政治部主任。下辖老5团和特务团。

这三个支队的驻扎区并不在一起,其中:

军部机关在云岭章家渡中村一带;

一支队在军部附近的土塘、杨村、汀潭一带;

二支队驻何家湾一带,居中;

三支队在最北面的孙村镇、三里店、三条冲一带,临近日军最前线。

各支队驻扎区示意图

项英的行动计划是这样的:

一支队为左路纵队,辖新一团、老一团;

二支队为中路纵队,辖新三团、老三团;

三支队为右路纵队,辖新五团、特务团;

军直属队为军部机关和教导总队五个队,以及警卫、侦察、通讯、工兵四个连。

全军于四日晚开始行动。

其中左路纵队到大康王附近集中,五日晚通过球岭,向榔桥河方向前进;

中路纵队到凤村附近集中,五日晚经高坦、丕岭向星潭开进;

右路纵队率五团到茂林集中,特务团四日夜到铜山集中,前出占领樵山、大麻岭;

军直属队跟随二纵队行动。

各纵队计划行进路线示意图

但所有的计划被四日的大雨给打乱了。

四日夜,大雨,青弋江水暴涨,临时搭设的浮桥被冲毁,全军实际到5日清晨才涉水过江,五日下午,才先后到达预定地点集结,但部队全身透湿,疲惫不堪,只得休整一日,这就到了元月6日。6日下午,军部在潘村召开军事会议。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军长叶挺在会上提出一个出其不意的设想:主张全军突然杀个回马枪,迅速从南陵、宣城方向东进,打顽军一个措手不及。

从事后来看,如果这个主张得以实施,那么,新四军北移的行动,有可能成为一场精彩绝伦的经典战例:此时第三战区已经把全部兵力部署到了茂林的大山中,绕经南陵、宣城,将会把他们全部甩到后面去。

叶挺的设想

但是,项英、袁国平和周子昆都坚持继续走茂林。

最终,会议形成决议:按原计划行动,一纵队由大康王出球岭,二纵队三个营出丕岭,两个营出博道岭(又名博刀岭);三纵队(欠五团)由铜山向东出高岭;五团为全军后卫团。各部6日黄昏开始行动,7日拂晓攻占各岭,正午前会攻星潭,之后分两路攻三溪四十师师部。

根据一些回忆资料显示,6日午夜,二纵队老三团二营六连作为中路纵队的尖刀连,行进到高坦附近时,和顽军四十师侦查排加十几兵便衣队人员遭遇,经过激战,顽军被击溃,并有5人被俘。此役打响了皖南事变的第一枪。

事后,根据俘虏供称,前面的丕岭隘口已经被国民党四十师一个加强连扼守。

7日凌晨4时,六连攻上丕岭山顶,然后在五连的夹击下,攻克丕岭隘口,之后继续向星潭挺进。

但是,顽军利用沿途山高路窄的地形,预先部署火力节节抵抗,一直到下午,老三团三营才攻占了丕岭与星潭之间的百户坑。而老三团二营,则被阻在百户坑西侧高地。

同时,新三团也以一、二营为第一梯队,沿百户坑东侧高地,向星潭方向进击,并于下午攻击了星潭西部。之后,老三团二营也投入了战斗。

就在此时,军部参谋处作战科长李志高从百户坑来到前线,说军部正在百户坑开会,要他们暂停攻击,原地待命。

7日午时,军部随着老三团来到百户坑。叶挺和周子昆带李志高到前线视察后,在周子昆的建议下,回到百户坑,于下午3时召开军事会议。

本次与会人员较多,除叶、项、袁、周外,还有军部秘书长李一氓、二纵队司令员周桂生、二纵队政委黄火星、二纵队参谋长谢忠良(原参谋处侦察科长)、三纵队司令员张正坤、三纵队政委胡荣、三纵队参谋长黄序周、宣传部部长朱镜我、参谋处副处长张元寿、皖南特委书记李步新、参谋处作战参谋叶超等。

其间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参谋处作战科长李志高中途加入。

在事变后幸存人员的回忆下,会议过程较为清晰。

首先由周子昆介绍了一下情况,然后集中讨论攻打星潭的问题。

叶挺主张不惜一切代价打出去,具体的办法是:新三团一个营出击,五团从侧面迂回。二纵队政委黄火星也支持这个提议。

但项英认为,强攻硬打代价太大,伤员也不好办。如果付出重大牺牲,仍然打不下来就更困难了。他重又提出军分会上的决议,也就是遇强敌便绕圈,主张从侧面绕过星潭。

此时,作战科长李志高从前线侦查回来,说在星潭侧面有一片森林,砍出一条道路,部队可以从那里冲过去。

但项英研究了一下五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否决了这个提议,说星潭后面有条河,这几天下大雨,正发大水,肯定过不去。

叶挺见项英不同意强攻星潭,便提出另外一个主张:马上后撤,再渡青弋江,打太平、洋溪、石埭、青阳等,也就是池州一带,甚至再出祁门、景德镇。

这个主张其实已经不考虑北移了,只是出于一个军事家对危险的警惕性,只求暂时突破包围,其它的以后再说。

但项英又顾虑此举政治上不好交待,又否决了这个提议。

叶挺坚持认为,此时求生存为第一,其它事情之后再说。但项英仍然不同意。

随军北移的皖南特委李步新也提出是否可以翻越百户坑右侧山梁,从礼方村迂回到星潭打出去。项英却又顾虑坑口是否被封锁——这就需要时间侦查——结果这个提议也不了了之。

项英顾虑重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却又拿不出决定的行为终于把叶挺惹火了,发了一通脾气,让项英马上做决定,声称那怕是错误的决定,他也服从。

叶挺已经意识到,他们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了。

最终,还是周子昆提出了新的意见,退回里谭仓,沿濂坑向南,从高岭打出去,与特务团会合,到太平,转入黄山,再伺机东进。

于是,项英点头同意,并决定于7日午夜撤退,由高岭翻出,并派出五团于8日抢占高岭,特务团由牛栏岭一带撤回濂岭,掩护军部突围,之后可自行突围;一纵设法从北面拖住52师和40师,待军部突围后再伺机摆脱,然后自主突围到苏南。

此时,一纵队已经攻占球岭,并且在傍晚,攻下了与星潭有一水之隔的举山。他们如果继续向东,则完全可以突破包围,进入榔桥。

三纵队的特务团则经过高岭已经到达徽水河边的牛栏岭。

也就是说,这个命令,让本有机会突破包围的一纵队和特务团,都再次回到了包围圈。

叶挺无论硬攻星潭还是后撤云岭的主张,都是迅速离开茂林群山,不惜代价,越快越好。但周子昆提议的南下高岭到太平,则仍是在群山中绕圈子。并且,给顽军收缩包围圈,提供了时间和机会。

从茂林到百户坑,一路先后要经过高坛、里谭仓、濂坑等地。按照周子昆的意见,是沿来路翻越丕岭,到达里谭仓,然后沿里谭仓至濂坑一线向南,翻越高岭,而已经到达牛栏岭的特务团也回撤濂岭接应军部,然后继续向南进入黄山。

他提出这个方案的唯一动因是:早上特务团过高岭时,并没有遇上顽军的阻截。

但问题是,百户坑会议到晚上10时才结束。而五团过高岭的时间,大约是拂晓时分,中间相隔了相近二十个小时。在这二十个小时里,79师已经到达高岭,并修筑了工事。同时,144师也进入茂林,把新四军的后路堵上了。

开战之初就召开这个长达7个小时的马拉松会议,使上官云相各部队相继到达既定位置,从容地完成了对新四军的合围。

至此,全军惨败的结局,已经无可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皖南事变   向南   军部   司令员   纵队   政委   参谋长   史实   特务   支队   科长   参谋   详解   路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