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听说朕的桂林郡被你们挖到了?

根据古籍记载,秦汉桂林郡的郡治布山县,在鬱水(郁江)之滨,但布山究竟是在桂平(今桂平市),还是在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一直以来都争论不休。“桂平说”主要依靠唐代以来的史籍记载,“贵县说”则侧重以当代考古发现来推理和论证。


古城遗址 万岁瓦当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贵县高中、风流岭、罗泊湾等汉墓群的考古发现不断增加,出土了大量精美、贵重的汉代文物,“布山贵县说”逐渐得到考古学界的认可。

到了2008年,贵港市在对贵城镇贵城街道一带进行旧城改造时,无意中发现了大量古代瓦片,当地政府当即请来广西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遗址的发掘,竟然断断续续有11年之久,经过四轮大型发掘,直到2019年秋,考古工作者才基本把这个遗址的大体情况摸清。在遗址中,发现了从秦末南越国时期一直到明清的历朝文化层堆积、大量汉代及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建筑基址,以及壕沟、水井、排水管道、城墙在内的城市设施,此外还有瓦当、陶罐、瓷碗以及数以百计的各类陶瓷器。由于遗址所在地名为“贵城镇”,因而将其命名为“贵城遗址”。

在贵港博物馆的一间库房中,堆放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贵城遗址出土文物,跨越2200余年的时光,向人们诉说着岁月沧桑的繁华往事。

这是一件万岁纹瓦当,阳文篆刻,自上而下以篆书写着“萬嵗”(万岁)二字,造型古朴而华贵。瓦当,是古代建筑构件瓦筒的前部下垂部分,也称为筒瓦头。它是建筑的基本构件之一,其纹饰和工艺造型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装饰功能。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贵城遗址发掘队队长谢广维回忆说,第一次发现万岁纹瓦当是在2008年,但是当时就发现了一片。最集中的瓦当发现是在2018年,在遗址的西边挖的一条汉代的城壕。城壕里面因为倾倒了大量的南越国时期的建筑材料在里头,包括大量的瓦片、瓦当。

贵港博物馆负责人杨镓铭介绍说,在遗址出土的瓦当当中,最为特色就是文字纹的瓦当,其中又以万岁纹瓦当最为罕见。

万岁纹是汉代流行的一种瓦当纹饰,是“千秋万岁”的简写,表示祈求长寿、永久之意,在当时多用于宫殿的装饰。目前全国出土的万岁纹瓦当中,最早出现在汉景帝(公元前157-前141年)时期,此时远在岭南的广西桂林郡,并不是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而是被地方政权南越国所统治着。那么贵城遗址的这些万岁纹瓦当,是来自南越国时期(公元前204-前111年),还是西汉中晚期呢?

无独有偶,在距离贵城遗址500多公里外的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中,也出土了大量万岁纹瓦当,而且形制十分相似,通过与贵城遗址的瓦当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它们基本处于同一个年代。

在岭南,目前仅有广州、贵港两个城市出土了南越国的万岁纹瓦当,说明这种瓦当,在当时只有少数大型城市的王侯级宫署使用。那么,贵港在南越国时期(公元前204-前111年),是否有王侯级的官员驻守此处,代天子牧民呢?联想到1976年罗泊湾一号大墓所出土的各种贵重、精美的器物,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这位墓主,或许正是南越国派驻在桂林郡的王侯级官员。

史书记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军攻灭南越国,将桂林郡更名为郁林郡,郡治还在布山县。在贵城遗址中也发现了汉代的大型城壕,证实了文献记载。可以想象,在激烈的战争过后,汉军把倒塌的官署建筑材料用来填埋城壕,重新修筑城墙,于是这些精美的南越国瓦片瓦当,就出现在了汉代的城壕之中。

谢广维还介绍了2件管状陶器和1件布满漏眼的陶器,别看它不起眼,但它们却是西汉时期的排水管道系统的一部分,地漏和排水管在当时岭南是稀罕物,说明这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还是很讲究的,目前在广西仅贵城遗址发现过此类物品,间接证明了这是岭南少见的大城。


神秘手印 “摸金校尉”还盗砖 ?

在贵城遗址,至今仍保留着一小块考古现场,贵港市博物馆负责人杨镓铭带领我们来到这里探寻一种颇具神秘色彩的砖石。

这种砖统称为“手印纹砖”,为什么砖上会有手印?有人认为是一种管理制度,所谓“物勒工名”就是在所造器物上刻上工匠的名字,如果工匠不会写字,就在砖上打个手印。

也有人认为可能是随着佛教“手印信仰”的东传,因而有祭祀、祈福、辟邪之意。

(图为山西云冈石窟的佛像)

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阴阳五行的民间信仰,手印正反表示阴阳,五指表示五行。

手印纹砖的时空分布范围很广,从汉代到清代,从吉林到广西,从新疆到江苏均有发现,它背后还有什么意义,现在还不是太清楚。

现存最早的手印纹砖是广州番禺汉墓出土的东汉“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墓砖,而贵城遗址不但出土了手印纹砖,还出土了“永元四年”(公元92年)筒瓦,这是否说明,使用手印纹砖,是东汉时期岭南流行的风俗呢?

后续的考古发现,为这个猜测提供了答案。2022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贵港市八一路附近发掘到了一座墓室较为完整的东汉墓葬,共有4个墓室,整体呈“亚”字形,其中许多墓砖上都有手印纹。由此可以印证,手印纹砖确实是东汉时期岭南流行的风俗,而且大多出现在墓葬中。

奇怪的是,贵城遗址中的一些手印纹砖,还分布在晋隋唐宋等各朝代,甚至出现在城壕、城墙之中,比对史籍可以发现,这些砖块是从古墓中盗取出来使用的。

考古专家谢广维介绍说,元代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贵县地方官要筑城防守,苦于没有石料,于是向北山之神祷告,最后“得古冢砖数千室”,看似神迹,实际上是挖古墓的砖来修城。2018年他在城北发掘古墓的时候,就发现一些南朝墓里头的墓砖都被拆走、甚至连铺地砖都没留下,但是却在墓底发现了元代的瓷碗“罪证”,比对典籍,可能就跟这一次大规模盗挖墓砖有关。

原来这些元代的“摸金校尉”为了筑城,竟然把墓室里的砖都盗挖一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元明的城墙城壕中会发现手印砖的疑问。


零陵郡也在贵县??

这里有一件汉代筒瓦,身在郁林郡出土,然而瓦上却镌刻着“零陵”二字。零陵,是汉代设置在今湖南、广西交界一带的郡,距离郁林郡有几百公里之遥,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莫非,这里不仅是郁林郡旧址,还是零陵郡旧址?

当然不是这样,因这些“零陵筒瓦”的年代基本都在东汉时期,而当时的零陵郡郡治所在地无论是史籍记载、还是考古发现,都可以确定是在今天的湖南永州,所以贵港不可能是零陵郡旧址,但是这些筒瓦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推测,可能是零陵郡籍贯的官员来到郁林郡就职,就把喜爱的瓦片、陶器带过来用。但是,瓦片沉重易碎,烧制又很简单,似乎没有必要千里迢迢从零陵运过来。于是又有另外一种推测:或许是郁林郡的工匠,从零陵郡带来了筒瓦的模具,生产了许多带有“零陵”字样的瓦片。无论是哪种猜测,都说明当时郁林郡与零陵郡之间的交往十分密切,就连瓦片,都喜欢用“同款”。专家认为,这些远隔千里的瓦当瓦片的风格趋同一致,说明当时文化上的高度统一的特征。


2200多年城址竟未曾变更

贵城遗址不但有大量的城壕、城墙、官署建筑的遗迹,还有大量生活器物,这些海量发掘成果,说明自秦汉以来直至明清、民国这2200多年,这里一直是古郡县的城址所在地!

目前,许多考古学家倾向于认为“布山之谜”已经得到基本解决——秦汉桂林郡的郡治布山县城址,就在贵城遗址,正是今天的贵港市港北区贵城镇一带。

至于坚持“布山桂平说”的另外一方,则需要等日后在桂平发掘出更具说服力的考古成果,才能再行讨论。

(图为贵港市大南门)

古城沿江而兴,多少楼台联翩、烟柳云桥,又有十里荷香、东井渔歌,如今仅剩的断壁残垣,亦可让人想象前朝繁华。郁江东流,带走了千年兴废往事,从布山到贵港,仿佛有一根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根脉,由地下至地上,由诗礼文字到民族精神,贯穿两千多年时光,吟唱着一曲无声传世的浩荡弦歌。



内容来源:广西故事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南越   贵港市   贵港   印纹   筒瓦   城壕   瓦当   瓦片   汉代   遗址   桂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