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去越南的明朝三大军事移民群体之一:杨彦迪

清初武装移民越南的三大团体,其主角分别是杨彦迪、陈上川和鄚玖。他们在到达目的地后,被越南当局安置在边地参与原始地区开发并形成“华侨农业区”。

事实上这些中国移民被安置的地方在当时并非属于越南领土,越南阮朝当局安置他们在此,其实也是在利用他们的势力去开疆拓土。

1、

杨彦迪就是清初广东著名海盜首领杨二,联合邓耀、冼彪、杨三等纵横粤海,盘踞廉州、龙门多年,并与台湾的郑氏政权关系良好。龙门位于广东廉州府钦州南海岸钦江、渔洪江交汇处,地理位置险要,明清时期为对安南交通、贸易的主要孔道。

杨彦迪长期以此为基地,握有十分有利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

史书没有记载其籍贯,康熙《遂溪县志》记载:“康熙十七年(1678)春三月,祖逆复叛,额将军率师平之,雷协副将谭捷元遁西山,寻归投诚,病死。祖党土贼杨二,梁羽鹤等阻雷南渡作乱,沿海劫掠。”

“祖逆”即祖泽清,清初归附,援高州总兵。康熙十四年六月,祖泽清复反。十六年复归顺,十七年又反。杨二、梁羽鹤等为祖泽清同党,地方志称之为“土贼”,有可能是遂溪人。杜臻《粤闽巡视略》则谓:“祖泽清叛时,群盗蜂起。土人谢昌者据之,为暴钦廉之境。昌败,其部下杨二代领其众,阻险为窟,官兵莫敢谁何。”既然杨二为钦州“土人”谢昌的部下,杨二也可能为钦州土著。相对而言,杨彦迪(杨二)比较可能是粤西本地“海盗”,接受南明政权朝命与官衔,成为粤海及北部湾地区重要的反清首领。

杨彦迪受封明朝广东省镇守龙门水陆等处的地方总兵官,与其同行的副将为黄进,陈胜才(即陈上川)是镇守高、雷、廉等处的地方总兵官(与其同行的副将为陈安平)。他们几人与雷州海康人鄚玖先后率部进入越南,分别被安置在美湫(今前江省美萩市)、同耐(今属同奈省)和河仙。

面对明亡后大批中国官民的涌入,此时在打内战的越南北方郑氏与南方阮氏,采取的对策有所不同。北方郑氏政权因临近中国,怕大批接纳明朝遗民会遭清朝干涉,故虽未明言拒绝华侨入境,但给予华侨的居留条件十分苛刻,华侨的生活和商业活动备受限制;

南方阮氏政权为了增强国力,扩张疆土,遂采取“广招流民”的政策,对外国流民来者不拒,给予定居与经商之便,并设立特殊的华人村社———明香社,还允许华人在政府为官。这些应是杨彦迪、陈胜才和鄚玖愿意南投阮氏的重要原因。

杨彦迪等首先南航至安南海牙州,在当地得到妥善安置。安南为清朝藩属,广东当局乃派人与之交涉,但索之不得,清朝十分震怒,便兴兵相威胁,但安南当局没有把杨彦迪等解送清朝,清廷因忙于扑灭反抗势力也不想树敌太多,不了了之。

往后数年,杨彦迪在安南保存实力。清康熙十一年(1672)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先后得多地响应,杨彦迪回师粤海,主动出击钦州、高州、雷州、廉州等沿海地区,攻城夺邑,使清军顾此失彼,清康熙十七年(1678)十二月初三,琼州水师副将王珍领水陆官兵于山墩地方大败杨彦迪部。同年,吴三桂中风死去,台湾郑氏势力日见衰弱,反清复明力量大势已去,


当年“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十六年(1677),杨二与冼彪从台湾率领水师数千人的船队,分乘80艘,班师粤海,并在北部湾(东京湾)的龙门,清廷指“结巢作乱”,进攻钦州等沿海地区清军。1677年12月初三(农历),清总兵蔡琼,琼州水师副将王珍等领水陆师官兵于山墩地方大败杨二。清军调兵遣将,追击杨二部落,并成功夺去了龙门。

2、

眼见大势已去,聚集龙门的各部逃遁广南。

康熙十七年(1678),自称周王的吴三桂在湖南衡州(今衡阳)登基,为大周皇帝,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中风病逝,仅做8个月皇帝。台湾郑氏势力也日渐衰弱,反清复明已经没有多大希望。北部湾“海盗”部落首领杨彦迪等率领龙门部众3000余人,乘坐海盗战船50余艘,浩浩荡荡南逃安南。

杨彦迪船队驶达顺化港后,安南南方的阮主准许其引龙门兵弃船只入驻东浦的美湫地方,建舍聚村,广招华夷,结成廛里,发展家业。

越南《嘉定城通志》所载,杨彦迪、陈胜才等全军起拔,浩浩荡荡南走广南,另觅安身立命之所。

阮主将他们安置到高棉(柬埔寨)的东浦。阮主对“沃壤肥田,泽江卤海”的东浦早有兼并之心,此时杨、陈军兵前来投靠,正是求之不得,于是,阮主“仍准依原带职衔,封受官爵,令往农耐以居”。显然,阮主将杨彦迪所部看作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杨彦迪、黄进率部开往雷猎大小海门,驻扎美湫,即后来的定祥镇;陈上川、陈安平则率部开往芹滁海门,进驻仝狔,即后来的边和镇。

杨彦迪、黄进等进驻美湫,在高棉(史籍作“绵”)引起恐慌,统治柴棍(西贡)的高棉副王匿嫩逃匿山中。密切关注事态的暹罗王遣使赴高棉,劝说杨彦迪离棉归暹,遭拒。杨彦迪、黄进确实无意占取柬埔寨,不久与匿嫩“结为兄弟,岁修贡献”。

清康熙二十年(1681),杨彦迪率舰队出现在广东海域,攻陷琼州海口所城及澄迈、定安二县。三月十五日,杨部与清军大战,损失惨重,总督周胜、总兵陈曾被擒斩,战船100余艘被焚,30余艘被夺,县所三城复失,杨彦迪“势穷逃窜”。

杨彦迪的舰队最后一次抗清出击结束,他和他的舰队再没有在广东海面出现。


3、

高棉副王匿嫩与正王匿秋均向广南称臣纳贡,匿秋同时又向暹罗称臣,暹王视为卵翼,因之演变成暹罗与广南在高棉的对抗,杨部成为广南在高棉抗衡暹罗的支柱力量。而杨彦迪与二王匿嫩结盟,改变了广南、暹罗在高棉的势力平衡。匿嫩击败匿秋,占领其都城幽东。

杨部在当地起房舍,建市镇,集华夷,同时不得不加强武装,防备暹罗攻击,过着农战结合的生活。

阮氏安南将东浦之地改为嘉定府,利用杨二陈上川等人无家可归的身份,闲着的时候让他们种田,遇到战争就让他们去当打仗,把他们当成雇佣军,派遣他们平定了占城叛乱,平吴朗起义等反抗组织。

安南阮朝对杨部有着尾大不掉的担忧,挑唆杨部内部的人内讧。杨部在基本立稳脚跟后,黄进参与到了柬埔寨的内战中,1687年3、4月间高棉两王交战,黄进与匿嫩被暹罗与英国联军击败,流亡广南;英军占领黄进的难溪基地,并将一部被俘的华人部队引渡给清方。

康熙二十七年(1688)六月,终于发生了内讧,黄进发兵攻杀杨彦迪,导致华人农垦区一片混乱。

1689年1月,安南的阮主派军抵达美湫海口。3月,阮主命黄进所部助战攻讨高棉(柬埔寨)国王匿秋,实则企图消灭黄进;黄进的手下张文通也被收买,突起反叛。黄进与阮氏安南军冲突,又被自己人背刺,被打得大败、损失惨重。另一支华人武装陈上川部出力帮助阮主剿灭黄进,于是黄进同其残部放弃基地,撤退至山中,从此不知所踪,有说是被杀了。

其后安南镇边营副将枚万龙令陈上川管领龙门余部,为先锋进攻匿秋,连克碧堆(Go-bich)、求南(Bakau Nam)、南荣(Phnom Penh)三城,匿秋退保龙澳(即Oudong)。

华人们开垦出的良田和柴棍(西贡)美湫等地被阮氏政权派官吏管理,正式划分出行政区。杨彦迪所带领部众从此四散,其势力烟消云散。

参考书:

《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南实录》越南史书电子版

十九世纪明乡人郑怀德所著:《嘉定城通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越南   暹罗   广南   安南   钦州   柬埔寨   明朝   总兵   副将   清初   广东   龙门   移民   群体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