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成都省”历史:不光是调侃,还是三百年的传承

不知从何时起,“成都省”这一说法在互联网悄然流行了起来,成了全国各地的朋友们,用来嘲讽成都在四川省内一城独大的专用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成都省这个说法其实早已有之。

如果打开民国时期的《自贵阳至成都路程略图》,你就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图中直接将成都标注为“成都省”,而贵阳、昆明所在地依然标注为贵州省和云南省。此图是贵州督军署参谋厅监制,这说明成都省这个说法不光四川人用,在当时连周边兄弟省份都是认可的。

自贵阳至成都路程略图

成都省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四川地区的中心城市,去成都就是去省城。因此历史上四川人就常称成都为“成都省”。

1935年,成都著名文学家李劼人先生,以清末为时代背景创作的著名小说《死水微澜》中,就有鲜活的四川话用例:

间或问到韩二奶奶:“成都省的穷人,怕也很苦的罢?”而回答的却是:“连讨口子都是快活的!”


像你这样一个人才,又精灵,又能干,嫁给蔡掌柜一个人,真太委屈了!说句良心话,成都省里多少太太、奶奶、哪里赶得上你一根脚趾姆?


我们好不好明天就进城去,好生耍几天?我长这么大,还没到过成都省城哩!


妈的,我偏不信,掉个人会找不着的!成都省有多大!


哈哈,你连蔡大嫂都不认得!她是我们天回镇的盖面菜,认真说来,岂止是天回镇的盖面菜?恐怕拿在成都省来,也要赛过一些人哩!

在1963年上映的经典四川方言电影《抓壮丁》中,也能找到成都省这一说法的精彩演绎。

视频加载中...

哎呀,卢队长!你上成都省受了训回来,说起话来今令杠浪的,打京腔,像让人打哈哈一样,我都听毬不懂了啊!

如果你还记得最近二三十年上映的《王保长》《傻儿师长》等电视剧,你依然能找到成都省的影子。

在1900年英国传教士钟秀芝所著的《西蜀方言》( Western Mandarin or the Spoken Language of Western China)一书中,将成都省列入成都方言的用例,并给出了对应的翻译,方便外国人理解。

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还可以在《清实录》中发现诸如“成都省城”、“成都省会”这样的称呼。乾隆年间,就有奏折直接称成都为“成都省”。

四川总督李世杰等奏、巴勒布头人贡使。由打箭炉入内地以来。见一路标营。军容壮盛。经由卭州新津双流等处。平畴沃野。人烟稠密。至成都省

除了奏折外,还能在明清小说中找到同样的称呼。清代小说《两交婚小传》中,就有“到成都省中去赴试”,“到成都省中去见上司”这样的内容。

在明末著名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个名为《青楼市探人踪 红花场假鬼闹》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况且四川是进京必由之路,由成都省下到新都只有五十里之远,往返甚易。

这是我能找到最早的相关记录。由此可见,成都省这一称呼,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末。此时一个新问题来了,既然成都省只是成都省城的简称,那么当时国内其他城市有没有类似的称呼呢?

其实是有的。我通过粗略检索,就能在《清实录》等文献中搜索到“贵阳省城”、“西安省城”、“武昌省城”、“南昌省城”、“广州省城”、“济南省城”等。类似“XX省城”、“XX省会”、“XX省垣”、“XX省治”这类例子在文献中颇为常见,基本可以说每个省都有。

其中部分省城在使用时同样直接称呼为“XX省”。如《清实录》中有“西安省东二十里灞桥地方”,“武昌省保安门”;小说《广陵湖》中,有“若不是在南京省里,那里有第二个莫愁湖呢”;《风流奇案》中,有“杭州省内,怕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这充分说明,现今“成都省”这个调侃之词,其实原本是一个文化传统。而成都的“一城独大”也是有历史传承的。在四川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确都如此。

根据《成都通史》一书的记载,西汉早期,成都就已经跃居全国六大都市之一,到西汉末年更是成为全国第二大城市,户数只略低于首都长安。汉代蜀郡人口约占整个四川地区总人口的35%~39%,唐代占38%~40%,唐宋时期,四川地区曾经无比富庶,还被称为扬一益二,无论在北宋还是南宋,成都府路的人口户数和人口都占了川陕四路人口的40%至50%以上。也就是说,宋代四川约有一半的人口集中在成都府路,这也是当时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北宋时期川陕四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

宋末元初,明末清初,四川遭受了惨烈的破坏,成都城数次被毁,成都占全川的人口比例开始下降。比如在明代洪武年间,预估成都的人口占四川人口的17.4%。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

根据《成都通史》的记载,清初的成都几乎已经成了荒无人烟的虎患之地。到了清朝中期嘉庆时期,成都的人口恢复到四川总人口的17.6%左右。不过由于战乱的破坏和时代的变迁,重庆的人口开始超过了成都,在清朝和民国,重庆才是四川的第一大城市。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

四川看起来虽大,但周围全是延绵不绝的大山。自古以来,四川盆地内的城市,地理环境最优越的有两个,一是平原地带适合农业生产和人口繁衍的成都,第二就是长江和嘉陵江交汇,拥有水利之便的重庆。

古代农业社会早期,重庆的优势比不上成都。汉唐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在长安,人口经济也是北方为重,成都往北的出川通道显然更重要。但安史之乱后关中衰落,江南地区成了经济中心,重庆的地位慢慢凸显出来。到了近代,沿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都却深处内陆,因此发展越来越滞后,而重庆则越来越好。

当我们说成都一城独大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重庆本才是四川省第一大城市。至少在重庆直辖前,四川根本就不是强省会城市。根据1990年的四普数据,当时重庆的人口是成都1.6倍。根据1996年的四川省统计年鉴,重庆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样高于成都。

重庆直辖后,1999年时,成都的人口为1000万,全川人口8000多万,成都GDP1190亿元,全川3711亿元。成都以12%的人口创造了32%的GDP。2020年时成都常住人口2093.78万人,全川8367.48万,成都GDP17716.7亿元,全川48598.8亿元,成都以25%的人口创造了36%的GDP。也就是说,经过约二十年的发展,虽然成都的总人口增加了,但GDP占比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反而证明,成都一城独大的情况是减少了,四川其他地方发展了起来。

到了2022年,除了成都外,四川还有8个GDP超过2000亿的城市,超过1000亿的则有15个。若论省会城市GDP占比,其实长春、银川、西宁比成都还高。比例非常接近的,还有武汉、西安、哈尔滨、拉萨。

光说成都一城独大,实在是有些冤枉。省内第一大城市分家出去总不能说是成都的错。况且四川人民凭什么就不能拥有自己的特大城市,非得去沿海地区打工呢?成都先发展起来,也能更好地带动省内其他地区。“成都省”也可以说是四川人民自己的选择。

另一方面,群山环抱的四川盆地,能孕育出成都和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成渝本是一家,巴蜀自古兄弟。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成渝高铁已经公交化运营,两地一个小时即可直达。成都和重庆打破行政区划上的隔阂,抛弃无谓的地域争吵,再次携手发展才是正道。

现如今,将省会城市直接称之为省的传统,大概只有成都还传承不断。“成都省”已经变成了一个专用词。所以成都人对此大可不必介意,我们甚至可以热情地对外地的朋友说:“成都省来过没有?好耍得很!看熊猫儿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成都   贵阳   西安   省城   重庆   省会   大城市   人口   时期   城市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