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演武古镇名门世家-王家家谱修撰说明及世系图

(一)王家家谱修撰说明简介;

图为王家十二世祖王尚秋编撰王家家谱说明

从上面文字中可以看出;演武王家,祖籍太原,元季析居於汾。

王安十二世孙王尚秋在《王氏族谱·序》中称,"余家祖籍太原,元季析居于汾。幼时见家藏旧谱,载明世系,未及抄录,自国初兵燹之后,图谍散逸,远祖不可详矣。姑即在汾之恒丰里七甲者汇集成谱,以斯合爱而重本焉。"

说的是演武王家祖籍太原,元朝末年(1368年)因故分家,王家这一支迁移居住于汾阳恒豊里七甲(备注)。

后来属于汾阳二区。演武是二区驻地。汾阳人称为东乡,与冀村镇习惯称作为二五区。

清光绪十年汾阳区划图

民国11年汾阳区划

据王家家谱记载,王家十二世祖王尚秋幼时曾经见到过王家先祖家谱,当时的家谱上曾载明王家先祖世系,但未抄录。在国初(清朝初年)遭遇兵荒马乱 ,王家先祖家谱遗失,王家远祖不清楚了。

据演武王家二十一世孙王慕贤说到;本世纪50年代初,他在祁县偶然与太原王氏后裔联宗的事则说明,演武镇王氏是属于"祁县派"的。

第一位为《王氏族谱》作序的王尚秋老先生对与太原王氏联祖一事是非常重视的。他说:"来者家藏而世修之,并逮搜太原之祖全而录之,是余之志也夫"。

于是,由王家十二世祖王尚秋在清朝顺治十二年三月清明日(公元1655年)对王家家谱进行了新的修撰。

据光绪版《汾阳县志》载,为《谱》作序者王尚秋,建阳守备、乾隆十六年武进士王邦迪之祖,乾隆二十九年赠武翼大夫。

《王家家谱》有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二世孙王尚秋《序》,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四世孙王邦选《序》、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七世孙王经权《序》,道光三年(1823年)十六世孙王凝瑞《世系图小引》,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八世孙王衍庆《序》。

王家家谱虽然不大规范,但记载还比较详细。有关王家十二世以后分支族谱、族谱序言、王家祖训、当时社会名流对于王家先人的赞语、王家几位先人的简传、王家先人的墓志铭、墓碑文、特别是还有清朝乾隆皇帝给王家先人颁发的诰命《圣旨》,给王家女辈修建的表节楼等等都有记载。

(二)王家家谱世系图(局部);

图片是演武王家一世至二十世世系图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演武王家第一世祖王安在元季从并州太原迁徙而来,历经元朝末年、明、清、民国六百多年,历经二十世,可谓是根枝深叶茂旺,家族支系庞大。

  而王家得益于演武古镇这块风水宝地,发源繁衍生息了演武王家一代又一代后人,同时也是演武王家走向兴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演武王家世系谱自演武王家始祖王安起,历经二世子和、三世智從、四世王谦、五世士颜、士拳、六世王瑛、王俊(以上两位父士颜)、王pan(文武斌字下面一个全字)、王赟、王厚(以上三位父士拳)、七世文詔等十五位(七世以后家族支数就更多了)、八世王鳯、九世卋厫、十世彦其、十一世天智、十二世尚字辈,基本上辈分清晰,取名有序。

现今演武王家已经传至二十二代(王志武这一代,王加堂是二十一代)。

但在十二世尚字辈以后,可能是分支太多,取名字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措施,因此,各家取名比较随意,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之后,王家世系谱就杂乱无序了,慢慢地辈分也分不清了。

图片是演武王家世系图的一部分

右面风、财是王家第八世系图(局部)。左面是王家第十世以下世系图(局部)。从上图可以看出,王家从十二世尚字辈就有些不太规范了,十三世以后取名就比较乱了。

(备注)恒豊里七甲;明清年间、民国时期演武属于恒豊里七甲。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汾阳   世系   家谱   王安   祁县   乾隆   太原   族谱   先祖   先人   名门   古镇   世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