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嫡优于庶,子优于女,那么嫡女和庶子又究竟谁的地位更高呢?

前言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中,"嫡庶有别"这一观念时常被提及。女主角明兰因为出生于妾室,被归为庶女,因此常常遭受歧视和轻视。与之相反,作为嫡女的如兰却备受宠爱,她的地位和待遇迥然不同。然而,在这部剧中,庶女与庶子之间的对比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嫡庶之别的思考。

如兰作为嫡女,享受了家庭的宠爱和尊重,她的身份地位被看重,从小便受到全家的呵护。然而,庶女明兰却被视为次等,尽管她才智出众,但受制于封建社会的观念,她常常被贴上庶女的标签,难以摆脱。

然而,在这部剧中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儿子长枫。虽然他同样是妾室所生,但他却受到了优渥的待遇。长枫得到了家族的疼爱,锦衣玉食、金奴银婢,家族不仅给予他物质上的关怀,还为他规划了美好的前程。

由此可见,庶女与庶子的地位也是相差甚远,毕竟古代一直秉持着嫡优于庶,子优于女的念。 但这就人不免好奇,那些生活在一个家庭里的嫡女和庶子,究竟谁的地位更高一点呢?

一、嫡长子继承制:皇位传承的不二法门

自周朝开始,中国古代王朝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规则在随后的数千年间被沿袭下来。所谓嫡子,就是指正妻所生的儿子;庶子,则是妾室所出的孩子。不论庶子的年龄大小如何,只要有嫡子在,皇位的继承权就毋庸置疑地属于嫡子。

这一规定在明清两朝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皇帝们则以“立嫡不立长”自居,竭力维护嫡子的地位。如若嫡子意外去世或明显无能,皇帝才不得已传位于庶子。历史上争夺皇位的多起血雨腥风,均由此而起。

康熙晚年,爱妃所出的四皇子雍正极受宠幸,又功勋卓著。康熙欲传位于他,却苦于嫡长子胤礽尚在。为此康熙设计陷害胤礽,终于将他幽禁致死,方得心愿立雍正为储。这就是著名的郑皇太子事件。

雍正登基后,对自己的嫡长子弘历极为宠爱。而弘历性格乖张,仗恃父亲娇纵放肆。雍正晚年患病在身,终日郁郁不乐。有见皇位来之不易,雍正决心未雨绸缪,以免再现千百年的宫廷腥风血雨。

于是他扶持十三皇子弘历的异母弟弟训礼为储,同时残酷地夷灭弘历一脉,以绝后患。这便是爆发在乾隆登基前夕的册享谋杀案。当时舆论哗然,议论纷纷。终于训礼得偿夙愿,继承大统,是为乾隆帝。

由此看来,嫡长子继承制的残酷无情可见一斑。正妻所出之子地位最尊,视庶子如草芥。皇位传承不容置疑,即便是骨肉亲情也要置之度外。这般强调嫡庶差异,使皇室成员之间虽居同宗同室,却如居两界。

二、妾子女眷:屈居妻女之下

除皇位传承外,嫡庶差别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妾所生的子女必须称正妻为母亲,她才是这些孩子名正言顺的母亲;自己生身之母,只能称为姨娘。

如若正妻有此意愿,妾室子女从出生起就交由正妻抚养。他们的婚事大事,也必须听命于正妻。

更有甚者,妾子女眷的人身自由也受约束。正妻可以随意调派,妾子女眷只能任人摆布。其中最为惨痛的是宫廷女眷的命运。在皇帝或正妻时,她们可以被发配到天涯海角,一去不复返。

明朝开国功臣蓝玉的女儿就是个典型。蓝玉晚年失势后,其女儿被送入宫中充数,成为宫女。一个本该衣食无忧的公主,沦为皇宫奴才,可见嫡庶差别之残酷。

在普通人家也是如此,嫡子处处优先,庶子只能分得少量遗产。正妻是家中的主子,妾室不过是奴才。妾室终生屈居正妻之下,受尽欺辱。

三、男尊女卑:千年不变的代名词

如果说嫡庶差别是皇室专利,那么男尊女卑则普遍存在于各个阶层。古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男性负责创业经商,女性应以相夫教子为天职。

在古人心中,生儿育女,儿子独具意义。成语“无后为大”可见一斑。没有儿子被视为家族的大不孝,断送了香火。许多妇女因此饱受谴责。

而养育女儿的成本高,收益低。普通老百姓也好,达官贵人也罢,都倾向于重男轻女。男孩是家中掌上明珠,女孩不过是粗茶淡饭。

这种偏见造成了猖獗的溺婴之风。凡生女儿者多不器重,以至于女孩夭折的概率远高于男孩。就连皇室也难逃此劫,历代皇子公主比例失调即为例证。

四、嫡女还是庶子:谁地位更高?

既然嫡优于庶,男又尊于女,那么同为一个家庭的嫡女和庶子,其地位孰高孰低呢?

嫡女地位高贵,庶子卑微,这是千百年来的定论。然而,我们若用继承权这个最关键的标准衡量,庶子的地位实际上高于嫡女。

以明清两朝为例,除非正统嫡长子有致命失败,庶子是极少机会觊觎皇位的。但只要庶子登基,他必将大权在握,即便面对同为皇亲的嫡女,也毫不留情。

康熙立雍正为储,雍正登基之初,便迅速削夺其同母姐姐的权利。这位沉肃端庄的公主殿下,转眼间沦为收藏之物,不得干预政事。

雍正又在夺嫡过程中清洗异己。其多名同父异母的嫡出姐姐被发配或软禁。这些嫡女们尊荣不再,只能在娘家过着深闺简居的생活。

而乾隆帝则更为残忍,他大开杀戒,以灭绝兄长一脉。当其嫡长姐被凌迟处死时,整个皇室为之骇然

可见,无论再怎样高贵,到头来嫡女也难逃被掌权的庶兄所支配的命运。哪怕她们享有优厚的物质生活,但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嫡女的地位仍逊色于庶子。

在普通家庭也是如此。庶子虽然日常生活受制,但他具有基本的继承权。父母双亡后,他便成为家族的主心骨,继承家业。

相形之下,嫡女再得宠爱,她终究会嫁到外家。古人的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对女儿的期望是嫁得好。所以嫡女虽地位尊贵,却很难享有应有的继承权。

五、变革的曙光

尽管嫡庶之见阻碍了中国古代家族关系的和睦,男尊女卑又加剧了对女性的歧视压迫,但历史终将证明,光明必将驱散黑暗。

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的中国,在法律和制度上废除了封建的嫡庶、男女等级观念。妇女地位不断提高,逐步与男性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虽然残余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但人们的思想已经日益开明,男女平等、和睦相处已成为主流价值取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终将翻过这惨痛的一页。

嫡庶差异和男权思想,曾给中国封建社会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时代在发展,光明必然战胜黑暗。让我们坚信,历史终有公正之日,每个人都会享有平等的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庶子   雍正   地位   女眷   男尊女卑   继承权   皇位   长子   皇室   观念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