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走上政坛的文人们:(十三)宣传部长张道藩(上)

张道藩 1897 年7 月 12 日生于贵州省盘县。

张家在盘县是有名的书番门第,连续曾出了6 个进士。但张道藩的祖父还未及做官,就故逝了。

当时,张道藩的父亲张家凤才满周岁,就这样,张家渐渐落魄,到张道藩出生时,张家已经衰败下来。

张家凤为儿子取乳名振宗,对儿子给予了厚望,希望张道藩能重兴祖业,光宗耀祖。

在清朝衰败的过程中,张氏家族也有子弟留洋求学,张道藩的童年也多少受到家族中开明风气的影响。他4 岁即随父亲识字记数,后又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古诗,记住的就有一百多首,至晚年仍能畅诵。

不久,他又随大爷爷友闵的女儿荷姑学习绘画的基本功,这是张道藩一生习画的开始。晚年的他回忆说,他小时候看见蝴蝶花粉的印痕,就产生了学画的感觉。

张道藩5岁至14岁时,辗转在木乡各私塾读书,先后从骆金昌、伍光表、任雨苍等名师学习,十年寒窗苦读,奠定其古典文学基础。

不过,相较于学业,张道藩的绘画水平进步很快,他作的一幅名叫《野艇》的画一直被保留到晚年:河岸边几丛草挺立着,依偎着,河水一漾一漾的;一只小船泊在岸边,船上的双桨分插船两边。

张道藩入盘县高等小学后,开始接受新式教育,其父给他改名道隆。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这场革命之风也影响到了盘县,当时张道藩所在的盘县高等小学的学生也行动起来了。

每逢赶集,他们就手拿剪刀,守在城门口和大街小巷,强行剪掉男人们头上拖着的长长的辫子。

可是,辛亥风暴过后,盘县似乎还是老样子,这使得张道瀋隐隐觉得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于是,还照旧读自己的书。

1913 年,国会通过了注音字母,他叔父从北京寄回家乡一份,张道藩很快就学会以注音字母拼字笔谈,这件事使他很兴奋,成为他后来对语言文字研究感兴趣的起点。

三年级时,他又有幸阅读族中两位长辈从日本寄回的《新民丛报》。高等小学的生活,使得张道藉思想上有了不小的进步,经过辛亥革命的凤雨洗礼,他初步具有了旧民主主义的思想意识。

1915 年,张道藩19岁,他以盘县高等小学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其父为他改名道藩。

从多次改名,可见其父对张道藩的殷切期望。但因为家贫,张未能继续升学,次年,他到邻县普安县罐子窑易氏私立高初两级小学当老师兼初等管理,一个月薪金 12 块银元,他自己只留 2 块银元用,余下的补贴家用。

当时,一块银元可以买 300 个鸡蛋或者 5 斤猪肉,张道藩在辛苦任教的同时,还读一读《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花月痕》、《二度梅》等小说,使他的人生阅历也丰富了不少。

但很快,张道藩便不满足于这日复一日的教书糊口生活,工作刚满一年,他就辞职回家准备进修,投考昆明公立学校,以期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

张道藩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1916 年,张道藩由时任国会参议员的五叔张少炜资助,得以到北京继续学习,因缘际会下,张道藩因代其五叔至天津,拜候老师严修而得到邀请入南开读书,严修亲切地对他说:

“南开学校是我们几个朋友创办的,你可以去南开读书,你叔叔是我的门生,希望你也是我的门生。”

9 月,张道藩考入当时极负盛名的天津南开中学,顺利插班入学。在就读南开中学的一年当中,张道藩的每门功课都很优异,特别是在绘画方面的天赋,深受任课老师的赏识。而且,老师让他单独临摹范本,更额外替他评解,这对日后张道藩赴英国专习美术有很大影响。

张道藩的七叔是中华革命党党员,奉命回乡发展党员,张道藩在离家前填写了中华革命党的志愿书,按了指印,但因离家远去,张道藩一直没有收到他的中华革命党党证。

1917 年8 月,张勋复辟,国会随之解散,他的五叔张少炜也因此失业,无力再资助张道藩读书,张不得已自南开辍学。

10 月,张道藩在张少炜的父亲张笏香的引荐下,前往绥远包头任烟酒专卖局包头分局的低级职员,期间学会了办公文和打复杂的归除算盘。

此时,他的生活虽然比较优裕了,却丝毫也未放弃继续升学的志向,空暇时,除尽力自修英语外,还在上海一所函授学校学习日语,加紧积蓄银元,预备留日。

1917 年10月到 1919年7月,在包头工作期间,就积蓄了近2000 块大洋,有了留洋的初步本钱。

1919年7月,张道藩结束了在缓远的生活,再次来到天津。本想赴日留学,但看到许多留日学生不满日本侵略祖国相继回国,就打消了留学日本的念头,再入南开中学就读。

可是,此时的他已无法安心读书了,反倒全身心数入学生活动中,尤其是反日演讲活动。

不久,吴稚晖到南开演讲,鼓励年轻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张道蔣听完吴稚晖充满激情的演讲后,遂有了到法国留学的念头。

第二天,他径直前往拜访吴稚晖,请教留洋勤工俭学的事,吴很欣赏这个不速之客,尽力开导他,并介绍南开中学第二舍监为他筹划留法事宜。

几日后,张道藩即办好护照、买好了船票。起初,南开校长张伯苓以张道藩不会法语为由反对其留学,张道藩即以华工的例子据理力争。

张伯苓见张道藩决心已定,勇气可嘉,便同意他退学到法国试一试,恰逢这时,家中父母来信要张道藩回盘县结婚,张好不容易才说服一直照顾他的五叔祖夫妇,同意支持他留学。

11月中旬,张道藩到上海等船赴法,同期候船赴法的中国人中,还有贵州著名教育家黄齐生。

黄齐生带领王若飞等人组成的贵州实业教育参观团考察了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后,于 10 月份抵沪,而王若飞一行五人,于 10 月16 日乘美国轮船渥隆号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在沪期间,孙中山在上海莫利爱路的寓所,接见了包括张道藩在内的这批赴法青年。黄齐生代表全体学生向孙中山求教“怎样好好地求学,将来能够对国家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孙中山先是耐心地为青年们分析当下国家大势:“你们要知道,我们中国虽然已经推醒了满清专制政体,建立了五族共和的中华民国,可是,我们的立国基础还没有巩固,许多官僚、政客、武人,对于共和政体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所以,才有袁世凯推翻共和政体要做洪究专制皇帝的可笑事件发生。

现在,袁世凯虽然死了,可是北方政府仍然在北洋军阀官僚政客的手里。所以,我非在广东组织护法政府重新革命而不能挽数中华民国。”

紧接着,孙中山谆谆告诚青年们:

“中国还是一个贫弱的国家,事事都受到世界列强的干涉和压迫。我们全国同胞,尤其是知识分子,大家必须齐心参加革命,才能使中国得到独立、自由和平等。

我国在各国的留学生,应该都是最优秀最革命的知识分子。可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许多留学好的,只知道读死书求知识;其次的只学了一些外国学术的皮毛;再次的只学得些外国人的生活享受和恶习。

最奇怪的,是大多数都不知道应该过问政治。比较起来还是留日留法的学生好一点。比如过去留法学生在巴黎和平会议时的表现和最近留日学生为了爱国运动,宁可牺牲学业,离开日本,回国参加反日运动。

最不行的是留英学生,他们多半误解,以为英国人民不管政治。因为受此影响,在留学期间或者回国以后,也就以为参加政治是不必要的。但如果他们留英期间遇着一次英国大选,并仔细观察,就会知道英国人是怎样疯狂地参加政治活动的。

所以,你们到外国去留学,不要把外国的东西不分好坏地一齐搬到中国来推销,而是要多留心考察书本以外的知识,吸收外国人的长处,学习他们研究创造和不断求精求真的精神,回来救我们的国家,提高我们国家的地位。”

孙中山的讲话达半小时,张道藩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又很礼貌地把记录原本呈请孙先生核阅。

11 月22日,张道藩与盛成、苏汝淦、黄齐生等40 人搭乘货船“瑞秀士”由上海启程前往法国。

在海上颠簸 40 多天后,张道藩一行抵达英国伦敦,留英学生会派任凯南、吴小篷等人前来接待,并将法国战后军人复员抢占了大量工作岗位等近况及勤工俭学的困难一一告知他们。

张道藩不会“法文”,“勤工”更是不可能。最后,张道藩改变计划,决定留下来在英国读书。但留学英国将使张遺藩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他自己在国内的积蓄买了船票局,剩下的精打细算也只够两年的开销,只能向国内亲友求助了。

结果得到荷姑友人、前山东省教育厅长曲荔斋的回信,慷慨答应按官费生资助他每月 20英镑,张笏香也答应每年帮助数百元的费用,经济困难就这样得到了解决。

接下来,张道藩先在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公园学校补习英文半年,准备考大学,因为这里生活费用比伦教低,而且这里还有而且,他对这所中学的校长 Noman 印象很深。

Nueman 有四个硕士学位,他教代数几何,用的是讲了 40 年的老课本,空着手进教室,开始指示学生翻开第几页,先做某一习题,这恰是上一次课结束时讲到的地方,丝毫不差。

习题做完后,他随口说出的答案也从未错过,这个校长对学生十分严厉,一次,张道藩的宿舍被盗,丢失了两美镑,校长让做管家的妹妹追查,结果是一个十六七岁的英国学生做的,Notman 立马按照校规请该学生卷销盖走人。

此事使张道藩很过意不去,约了四个中国同学向校长求情,校长却严肃地说:这是你们善的行为,但该学生品行一向不好,这回又偷盗,如不开除重罚,恐怕他是不会觉悟的,将来一定会成为更坏的人。

后来,张道藩等人觉得五人天天在一起讲中文对学习英文无益,便开始考虑去不同的学校学习。

这年暑假,张道藩回伦敦居住,再遇吴稚晖,经其介绍考入伦敦克乃芬姆天主教学院,学习绘画、音乐。这所学校很注重语言文字教育,开设有拉丁文、英文、西班牙文、德文、法文等语言课程,张道藩选修了英文、拉丁文、西班牙文。

与此同时,张道藩还在校外请人补习英文,使他的英文水平增进不少,受到教授英文和拉丁文的雷德曼兄长的赏识,给予其单独辅导。

学院图画教师巴莎罗对张道藩的影响也很大,他觉得张道藩最有悟性,总是单独教他画较难画的东西,又教他用彩色临摹古代人物画,并鼓励张道藩立志学画。

巴莎罗的鼓励和赞赏使得张道藩深深地喜欢上了绘画,并暗下决心要做一个杰出的画家。因此,张道藩放弃了原先实业教国的念头,于1922 年9 月考人伦敦大学文学院美术部——思乃得学院,专攻美术,成为该学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

张道藩刚进校不久,院长便向他提了个问题:“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尤其是你们的绘画比我们的高明,你为什么还要到英国来学画呢?”

当时,张道藩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他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经过一番观察思考后,从容不迫地回答说:“我只希望能学得欧洲绘画的写实的方法和油画的技巧。”

对此回答,主任教授很是疑惑,便问道:“你们(中国学生)开始学画,不是从写实人手吗?”

张道藩遂解释道:“我国学画的学生,先是照老师的范本作画,进一步是临摹古人名画。”

主任教授担心张道藩学会了欧洲绘画忘了中国画的技巧,但他的回答却是出人意料的:

“我的目的是要以欧洲的绘画方法,去改进我们旧有的方法,创造一种中西合壁的中国画。”

结果,教授听后很是满意,认为张道藩的志向不小,必能有大造诣,就这样,张道藩以绘画为正科,装饰画为刷科,苦学了3 年,终于成为该校美术部获得毕业文凭的中国学生。

其间,张道藩结识了在伦敦大学文学院读哲学的博斯年,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傅斯年常常带张道藩去淘旧书,使经济吃紧的张道落得以收获不少。

留英期间,张道落以不到 100 英傍买了价值 200 多英镑的几百本书,这些都是他的无价之宝。而且,两人还都是戏迷,总是结伴去看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这些名家的戏剧,同是穷学生,就一起买站票,连看三四个小时也不觉得累。

后来,张道藩后又结识了刘纪文,刘纪文是个老国民党员,1923 年9 月辞去广州大元帅府审计局长职务,到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经济,实际是受孙中山的嘱托到欧洲考察政治,并为国民党多多延揽人才。

通过刘纪文的关系,张道藩拜会了国民党元老邵元冲。

邵元冲资格更老,是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1911 年就开始主编上海《民国新闻》,1914 年编辑《民国》杂志,1917 年1月开始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代秘书长,这次到欧洲也是为了壮大国民党阵营。

一次,刘纪文看到张道藩带一本《孙文学说》到伦敦,仔细读了张道藩在书中做的笔记后,试探性地说:“你这样崇拜孙先生,你应该加入他所领导的革命党。”

但是,张道藩却以自己是学美术学文学的为由暗示自己不愿入党,但刘纪文接着说道:“革命党里无论什么人都有用,尤其是真心诚意赞成孙先生革命主张的人。”

接着,张道藩便以蔡元培的遭遇为例表示自己惧怕官僚和武人,不愿卷人政治圈,所以一直避开学政治或哲学,如果入了党则有违初衷了。

紧接着,刘纪文又不依不饶地说:“你这种逃避现实的想法是不应该有的,你既知道那些官僚武人政客的混蛋,正应该加入革命党,大家共同努力把他们打倒,来改造中国。”

此时,张道藩才略有心动,但依然没有入党的决心,刘纪文有意无意地旁敲侧击张道藩:“还没有决心参加革命党,打倒祸国殃民的官僚武人吗?”

说实话,刘的确想延揽他入党,可张总是一笑了之。后来,邵元冲亲自来到伦敦同张道藩交谈,死了心要介绍他人革命党。

邵元冲更能说会道,一说就是两小时,还说要直接写信给孙中山介绍张道藩人觉。经过半年时间,张道藩终于被刘邵二人的真诚和友谊所感动。

经邵元冲、刘纪文的引介,张道藩终于在1922年冬加入中国国民党,接着,国民党中央要恢复伦敦支部,经过在伦敦的几十个元老和裘祝三、张道藩等人的努力,伦敦支部在 1923 年恢复,按中华革命党旧制,支部内部分执行和评议两部。

1924 年张道藩当选为伦敦支部评议长,开始努力发展党务,由此涉足政坛。

才上任,本就活跃的张道藩就颇有建树。为了发展国民党在英国的党务,张道藩等人首先以工商学共进会的名义,联合留英学生、华侨,定下了四项

工作目标:一、劝导伦敦华侨团结,避免隔几年就发生一次派系斗争;二.劝说他们不开赌场;三、劝说他们讲卫生,养成清洁的习惯,免于被英国人歧视;四、教他们说国语。

这四项工作虽然效果不大,在宣传动员上却有积极意义。

有卖国求荣恶名的北洋军阀政客梁士诒到英国活动时,张道藩还联合几名学生、华侨代表到梁下榻的旅馆,警告梁士诒不得与英国签订出卖中国主权的密约,足可见张道藩在政治活动中的积极情绪和非凡胆识。

1924 年夏,张道藩自思乃得学院毕业。9 月,张道藩离开灰暗多雾的伦敦,来到阳光明媚的巴黎,进入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专门学校继续学画,他特意选择了进入点画派名画家蔼恩勒士提劳望的画室学习。

此时,他一面学画,一面参加国民党驻法总支部的活动。

张道藩在法国求学期间,与谢寿康、邵洵美、徐悲鸿、刘纪文、郭有守、蒋碧微等人组织成立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文艺小团体——天狗会,天狗会名称仿自上海团体天马会。

刚加入天狗会的张道藩排行老四,在天狗会改选的会议上,张道藩还掀起了一场“女权运动”。在会议中就会长选举问题僵持不下的时候,张道藩出了个点子:

“今天在座的只有咱们悲鸿兄的夫人是女性,身处西方国度,咱们得学着要尊重女性同胞,听听徐大嫂的意见。”

他的建议受到在座所有人赞同,在张道藩的推动下,会上决议“天狗会要尊重女性,要争取女性同胞的认同”,并郑重邀请徐悲鸿的夫人蒋碧微入会,成为该会第一位女会员。

在1925 年的圣诞节舞会上,张道藩结识了一位美丽多情的法国小姐苏珊,两人頻频出入舞厅、宫殿、画廊,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1926 年4 月,他们即在巴黎订婚,张道藩为未婚妻取名郭淑媛,他为郭淑媛画的一张神情毕现、色彩协调的半身油画像以及两幅伦妆时期作品,入选法国国家沙龙一年一度的春季美展,这是张道藩一生学画当中,所获得的最高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南开   盘县   革命党   伦敦   天狗   宣传部长   法国   英国   英文   政坛   文人   中国   民国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