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蕞尔小国698年发展史,君主个个励志,看完热血沸腾(上)

一个坐落在西陲之地的蕞尔小国,究竟是如何在春秋乱世中逆势崛起,发展为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超级强国?

一个曾经弱不禁风的附庸国,究竟凭什么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不但覆灭了昔日辉煌的周王室,还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泱泱大国?

在秦国698年跌宕起伏的历史中,经历了无数的沉浮曲折,坎坷艰辛。秦国君主代代相承的铁血文化、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每每读起都让人心热血沸腾。

本文,咱们就一起来了解大秦帝国698年兴衰史。

一个靠“畜牧业”起家的附庸国

周孝王时期,西周屡屡遭到四方蛮族袭扰,周孝王为提高周王室抵御外族入侵的能力,急需大量马匹作为后勤保障。

而居住在犬丘的非子,恰好是畜牧业方面的专家,养马能力尤其出众,于是就被人引荐给了周孝王。之后,非子就被周孝王派遣到汧(qiān)河、渭河之间的牧场专门负责给周王室养马。

经过几年的养马生涯,非子不负所望,让西周牧场的马匹大量繁殖,肥美健硕。

鉴于非子养马业绩突出,解决了周王室一大困扰,于是,周孝王就赏了一块巴掌大的封地给非子,这块地就叫“秦”(今甘肃陇西),此后非子就被称为秦非子,也叫秦嬴。

秦国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非子(在位时间约前900年—前858年 )则为秦国的第一任国君。

此时的秦国只是西周的一个附庸国,占地面积方圆不超过五十里,在东方那些诸侯国眼里仅仅是个“小透明”,完全不值一提。

不过,获得封邑就意味着秦国具备了走向统治权力中心的合法性,相当于拿到了踏上争霸之路的“第一桶金”。

作为周王室的马前卒,非子建国之后,为周王室的畜牧业呕心沥血,勤勤恳恳,贡献相当大。

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之后,非子的儿子秦伯(约前857年—前848年 ),孙子秦公伯(约前847年—前845年)先后继任秦国君主。

这父子俩主要就是继承了非子的衣钵,继续给周王室养马,同时安抚一下西戎蛮族部落。

公元前844年,秦国第四任君主秦仲继位。

此时,正是周厉王时期,周厉王昏庸腐败,暴虐无道,致使各国诸侯趁机反叛,西戎蛮族频频发动进攻。非子的哥哥大骆一族,就是这时候遭到西戎的进攻,几乎全族覆灭。

公元827年,周宣王即位。此时,周王室虽然已经江河日下,但周宣王力图重振周王室昔日的辉煌,于是,上台伊始,周宣王便频频用兵,讨伐四方蛮族。

在周宣王的号召下,秦仲热血沸腾,主动请缨讨伐西戎。有人替自己到前线卖命,周宣王当然乐意,于是马上任命秦仲为大夫,并率领自己的族人讨伐西戎。

只可惜,此时的西戎已经非常强大,整个周王室都未必干得过,而秦国区区一个弱小的附庸国,又岂是西戎的对手。

公元前822年,在西戎人如狼似虎的反扑下,秦军节节败退,秦仲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就此,刚刚立国五十年的秦国彻底沦陷,悲壮地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绝处逢生,初显虎狼本质

秦仲死后,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他给老秦家留下了五个优秀的儿子。但此时,五人已经无家可归,慌乱之中,他们只好狼狈逃到西周都城镐京,请求周宣王帮忙。

五兄弟虽然刚刚经历了灭国丧父之痛,但是却没有因此沉沦,眼里喷射着复仇的火焰,周宣王被五人坚毅不屈的复仇精神所感动,于是组合了一支七千人的军队,交给秦仲的长子,也就是秦国第五任国君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

有了七千精兵加持,秦庄公和弟弟重拾信心,一鼓作气大败西戎,并收复了大骆家族落入戎人手中的旧地西犬丘,可算是让落魄的秦国扬眉吐气了一把。

周宣王得知秦庄公挫败西戎、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心中大喜,有意将秦国培养为捍卫周室、抵御西戎的铜墙铁壁。于是,周宣王将西犬丘赐给了秦庄公,并封其为西陲大夫。

失地虽然收复了,但西戎未灭,杀父之仇未报,一场小小的胜利对秦庄公而言仅仅是开始。

为了全身心投入与西戎的战争中,秦庄公干脆抛弃一切,将国家政务交给弟弟管理,而自己则带着三个儿子风餐露宿,常年奋战在第一线,随时与西戎人展开血腥厮杀。

与戎人的战斗,注定是一场实力悬殊之战。然而,在秦庄公看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下足真功夫铁杵亦可磨成针。

于是,秦庄公亲自出马,身先士卒,一干就是四十四年!四十四年里,在战火的洗礼中,曾经不堪一击的秦军,逐渐变得坚韧不拔、百折不回。

秦人以勇武强悍闻名天下,而秦庄公便是这“尚武精神”的开拓者,是他为秦国树立了尚武的传统,缔造了一个百折不挠的铁血兵团,塑造了秦国永不言弃的血脉精魂,他是秦国历史上一位划时代的君主。

奴隶变将军,跻身诸侯之列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次子,秦国第六任国君秦襄公继位。

此时已是周幽王时期,周幽王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昏君,他不仅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还重用奸佞小人,废王后(申侯女儿申后),废太子姬宜臼,种种恶行引起了天怒人怨,致使周王室内忧外患。

申侯得知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被废,勃然大怒,于是勾结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由于周幽王屡次戏耍诸侯,犬戎来袭时,诸侯们都拒绝出兵勤王。

唯有秦国,对于周王室当初雪中送炭的恩德,没齿难忘,不顾一切出兵勤王。但是,单凭秦国的力量终究无法扭转局面,最终,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史称“骊山之变”。

公元前770年,前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由于西周都城镐京历经战火的洗礼后,破败不堪,于是周平王开启了漫长的东迁之路。

周平王迁都到洛邑,意味着东周时代正式开始,秦国也因此迎来了划时代的转机。

由于秦庄公“勤王”与“护驾”功不可没,周平王为感激秦国的赤胆忠心,直接将秦庄公册封为诸侯,并将岐山以西的领土赐给了他。

自此之后,秦国从附庸国跻身诸侯之列,秦人也从奴隶做上了将军。不过,周平王赐给秦庄公的土地早已经落入戎人手中,为夺回岐西之地,秦襄公锐意进取,耗费毕生精力与西戎死磕。

公元前767年,秦襄公率兵至岐山前线讨伐戎人,最终战死沙场,共计在位十二年。此后,夺取岐西的使命,落到其子秦文公的身上。

公元前765年,秦国第七任君主秦文公继位。从秦文公开始,秦国开始走上强盛之路。

此时的秦国虽然已经位列诸侯,但是始终没有拿到与之匹配的土地。而戎人的势力如日中天,秦国想要从他们手中夺取岐西,无异于虎口拔牙。

不过,以勇悍好斗著称的秦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经过十几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实现了秦襄公时期立下的目标。

公元前750年,秦文公派兵攻打西戎,西戎兵败逃亡,秦国终于收复了岐山以西的地盘,同时还收编了不少“周余民”(即未跟随周平王东迁的周人)。

自打秦非子建国开始,秦国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养马,秦国君主堪比“农场主”,秦仲死后,秦国又为了生存长期与西戎殊死搏斗,所以秦国的文化水平及其落后。

如今,秦国已经是名正言顺的诸侯国了,秦文公自然不想在文化上掉链子,让其他诸侯国看笑话。因此,除了开疆拓土外,秦文公在内政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公元前753,秦文公设史官以记录史事;公元前746,秦文公制定诛三族的刑法。

虽然说秦文公的制度建设带有野蛮、残酷的色彩,但毕竟给秦国开了一个重视文化的好头,也算是功不可没了。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文公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年之久,他死之前,太子已经被熬死了。因此,秦文公只好把国君之位传给年仅十岁的嫡长孙,即秦国第八任君主秦宪公。

秦武公: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

秦宪公年幼继位,此后,国家权力落入弗(fó)忌、三父等权臣手中。在这些权臣的主导下,秦宪公多次发动对西戎的战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公元前704年,秦宪公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二岁。

秦宪公死之前其实已经将嫡长子立为太子,但弗忌三父等权臣为了操控权利,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太子,改立秦宪公年仅5岁的幼子秦出子为秦国第九位国君。

六年后,秦出子成长为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懵懂少年,不再心甘情愿当傀儡。于是,三父、弗忌等人再次联合发动政变,派人伪装成强盗,将十一岁的秦出子杀死了。

公元前697年,由于没有合适的人选,三父等权臣只好又将之前废黜的前太子拥立为国君,即秦国第十位君主秦武公。

秦武公即位时,虽然只有十几岁,但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假意迎合三父等权臣,却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95年,秦武公以霹雳手段发动政变,将所有残害弟弟的权臣绳之以法,并采取了最严厉的惩罚:诛三族。

历史上,秦武公算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尤其在武功方面更是取得了相当傲人的成绩。

他在位的二十年里,多次发动战争讨伐西戎,开疆拓土,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并且还设立了县一级行政区,开创了秦国设县制的先河。

公元前678年,秦武功去世,时年三十多岁。武公死后,秦国又暴露出文化野蛮的一面,竟然采用活人殉葬制度,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

由于秦武公死时,儿子非常年幼,他担心权利再次落入权臣手中,导致悲剧重演,因此,秦武功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同母弟弟。

公元前677年,秦国第十一位君主秦德公继位。但是秦德公只是一个过渡人物,他在位仅仅两年就去世了。

公元前675年,秦德公长子,秦国第十二位君主秦宣公继位。

秦宣公继位后,与秦国相邻的晋国多次发动挑衅,秦宣公忍无可忍,于公元前672年,正式向晋国宣战。

晋国虽然实力雄厚,但是秦国一代代培养起来的虎狼之性同样不容小觑,双方交战多年,凶狠的秦军略占上风。

秦宣公共在位十二年,死时大概不到三十岁,由于儿子年幼,为避免权臣一手遮天,他效仿秦武公,将权力交到了弟弟手里。

公元前663年,秦国第十三位君主秦成公即位。但是,秦成公是个短命鬼,在位仅仅四年,一生平庸,无功无错,算是让秦国平稳过渡了。

秦穆公:开疆拓土,称霸西戎

公元前669年,秦成公将君位传给弟弟,即秦国第十四位君主秦穆公。

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是他开启了秦国历史的黄金时代,让秦国从此跻身于强国之列。

秦穆公深知,秦国人虽然勇武好斗、耐力超绝,但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依然只是半蛮夷的水平,不仅人才凋零,而且国家管理很粗放,难以同东方诸侯国一决雌雄。

因此,雄才大略的秦穆公决定一改昔日秦国君主保守无为的策略,开始励精图治,广纳天下贤才,最终获得“戎人由余,虞人百里奚,宋人蹇叔,晋人丕豹、公孙支”等多位重量级人物。

秦穆公对于外来人才的重用,使得人才匮乏的秦国开始人才济济,全面提升了秦国的政治水平,开创了秦国开放、宽容的新局面。

此外,秦穆公上台时,秦国历经百年奋斗,昔日辉煌的西戎已经无法与之抗衡。但是,秦国所在的西陲毕竟属于蛮荒之地,中原才是全国政治中心,因此,秦穆公非常想将秦国势力渗透到中原。

然而,晋国却在此时强势崛起,成为了横亘在秦国与中原之间的是一头猛虎,秦国想要进军中原,就必定要先跨越晋国的阻隔。

公元前654年,为了和晋国拉近关系,秦穆公以政治联姻的方式迎娶晋献公之女,从而与晋国缔结“秦晋之好”。

公元前647年,晋国遭遇天灾,陷入大饥荒,于是厚着脸皮到秦国请求援助。秦穆公爽快答应帮忙,并通过水路源源不断将秦国的粮食输送到晋国灾区,史称“泛舟之役”。

公元前646年,轮到秦国闹饥荒了,秦穆公首先想到找晋惠公帮忙,谁知道晋惠公这个老无赖竟然一口回绝了秦国的请求,完全忘记了秦国去年的鼎力相助。

面对晋国这个“流氓国家”,秦穆公忍无可忍,于是在度过饥荒后,大举发兵,攻打晋国。

面对秦国的出击,晋惠公自恃兵力雄厚,大意轻敌,没想到秦军同仇敌忾,上下一心,把晋军杀得人仰马翻,晋惠公也不幸沦为秦军的阶下囚,史称“韩原之战”。

同年,秦晋两国展开谈判,秦国答应释放晋惠公回国,但有两个条件,其一晋国太子必须入秦国当人质,其二晋国必须履行割让河西五城的承诺,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公元前627年,晋文公病逝,而秦穆公一刻也没忘记入主中原的梦想,于是趁着晋国新君刚立,政权交替之际,派兵远征郑国。

岂料晋国竟然在地势险峻且狭隘的崤山设下埋伏,秦穆公完全不敢相信晋国会在国丧期间大举出兵,秦军因此惨遭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崤山之战,晋国取得彻底的胜利,秦国遭到重创,向中原扩张的美梦愈发渺茫。

公元前625年,秦穆公在隐忍两年后,再次领兵攻打晋国,想要一雪前耻。晋国新君晋襄公亲自率领晋军迎战,两军交战于彭衙,秦军再一次大败而归。

接连两次大败晋国,秦穆公终于意识到,晋国已经振翅高飞,目前的秦国已经不再是对手。

东方不亮西方亮,虽然通往东方的大门已经缓缓关闭,但西方还有很广阔的空间等待秦国去开拓。

公元前623年,在秦穆公的带领下,秦军倾巢而出,横扫西戎。此役战果巨大,秦国一口气吞并了西戎十二国(部落),拓地千里,由此“遂霸西戎”。

之后,秦穆公凭借称霸西戎的丰功伟绩,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后来又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21年,一代雄主秦穆公去世。然而,知人善任、爱才如命的秦穆公,死后却将秦国的有才之人拉着一起陪葬了。

秦穆公的陪葬人数,多达一百七十七人,致使秦国人才大量流失,秦国的黄金时代也跟着秦穆公一起烟消云散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晋国   君主   秦国   附庸国   权臣   中原   王室   小国   公元前   发展史   热血沸腾   诸侯   太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