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常败将军”都有谁?一辈子逢战必败,屡败屡战!

历史上不乏常胜将军,然而,在这些杰出的将领之外,也存在着一些可悲而可怜的将帅,他们以战败为常,成为历史上令人嗤之以鼻的“常败将军”。

他们犹如命中注定般,在每一场战斗都以失败告终。那么,究竟有哪些名将屡败屡战,拥有这种永远征战却总是失败的命运呢?

李广:飞将军的悲哀

李广,西汉人尽皆知的名将。他还有个熟知的身份,秦朝名将李信后裔。李广以骑射之术闻名天下,被称为飞将军。汉景帝时期,他参与了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缺乏政治头脑,他只得到了梁孝王的封赏,而没有得到汉景帝的赏识。

后来,李广被任命为边境地区的太守,长期与匈奴人作战。他个人勇武而出名,曾经率领百余骑兵追击匈奴三个射雕手,在遭遇数千匈奴骑兵的围攻时,凭借着谋略侥幸逃过一劫。他还参与了马邑之谋,却都无功而返。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出四路大军攻打匈奴,李广与卫青等将领各自率领精兵铁骑出征匈奴。最终卫青取得了胜利,并俘虏了700人;公孙贺无功而返;公叔敖阵亡7000人,只带着3000残兵败回;而李广则是全军覆没,并被匈奴俘虏。

四位将领拥有同样的兵力和配置,最终只有李广如此惨败。尽管后来李广凭借机智成功逃回汉朝,但失败就是失败。

公元前123年,李广随卫青一起出击匈奴,其他同行将领包括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

在这次战役中,李广依然没有立下功劳。公元前120年,李广率领四千骑兵出击,却遭遇了匈奴单于率领的四万骑兵的包围。这回,李广虽然全军覆没,也对匈奴人造成了不小的伤害。直到张骞率领一万骑兵赶到,匈奴人才退走。这场战斗中李广只能算是功过相抵。

公元前119年,李广随卫青参与漠北之战,李广独自率领一支军队从东路迂回出击,结果他竟然迷路了,没有取得任何功绩。由于不愿承受责备,李广本想举刀自杀,但幸好被部下及时发现救下。

李广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大型战役,但却没有一次取得胜利,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尽管他个人武力超强,但在指挥作战方面确实有所欠缺。与他一同参与战争的公叔敖、公孙贺、苏建、李息、李沮、赵信、李蔡、张次公、张骞等将领都因功封侯,而李广却没有获得这样的封赏。

两汉时期以功绩封赏,除非皇帝的亲属,才有可能获得封侯的待遇。这也是李广不能封侯的原因之一。

战场上,李广虽然屡战屡败,但他个人勇武和机智逃生的才能仍然让人敬佩。尽管他没有功绩,但他历尽艰辛,始终坚持到最后,显示出了一个真正的武将风范。他的悲哀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失败,更在于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封赏。

范文虎:投降党的传奇

范文虎是南宋时期的名将,他是南宋权臣贾似道的女婿,因此在南宋政治中逐渐得到重用。虽然范文虎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能,却由于其荒唐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多次重要战役的失败和南宋的灭亡。

在1267年元军围攻襄樊时,贾似道派遣李庭芝和范文虎前往援救。范文虎却在如此紧急关头,带着美妾进行娱乐活动,完全忽视了战局的紧迫性。更加令人愤慨的是,范文虎竟然毁约而最终导致张贵被杀,襄樊城失陷。令人咬牙切齿的是,这次战役结束后,范文虎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获得了升官的待遇。

随后的几年中,范文虎继续在南宋对抗元军的战场上屡战屡败。他的部下多次被俘,他本人也多次遭到失败的打击。最终他投降了元朝,为元朝效力,不过无论是在南宋还是元朝,他的军事能力都遭到了质疑和批评。范文虎率领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也都以失败告终,使得他的名声更加糟糕。

范文虎最后一次出征是在1278年,他率领江南军攻打日本。不过他在台风袭击前就损失了大部分兵力,完全没有实现任何战果。此后,范文虎逃回大陆,丢弃了数万将士,这成为他军事生涯的最后一幕。因为他的连续失败,元朝皇帝忽必烈下令撤职,并由李庭玄接替他的职位,范文虎从此失去了权力和地位。

不仅如此,范文虎的投降还让南宋对他心生深恶痛绝之情,认为他是一个卖国贼。南宋皇帝赵昺下令处死了范文虎的父亲范梈、妻子贾氏、儿子范璘等亲属,以此作为对范文虎的惩罚。范文虎的家族也因此被灭门,只有他一个人在元朝中苟延残喘。

范文虎一生的起伏可以说是从一个有为的名将变成了一个常败将军,从一个忠臣变成了一个投降者。他的个人荒唐行为、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对重要战局的漠视,最终导致了多次惨败和南宋的灭亡。

李景隆:明朝的败家子

李景隆,作为明朝初期的名将,早年间展示出了卓越的才能和勇猛的战斗力,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在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叛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聪明才智和军事策略的高超运用,成功消除了内部威胁,确保了朝廷的稳定。

李景隆的命运在明成祖朱棣执政时发生了逆转。靖难之役是李景隆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之一。他站在明惠帝这一方,与朱棣对立,但最终却被朱棣打得节节败退。他的军队覆灭,无法抵挡朱棣势不可挡的攻势。深感无路可退的李景隆最终选择投降,并由此开始了他在朱棣统治下的新生活。

朱棣并没有杀掉李景隆,而是宽恕了他的过错,并让他继续担任将领的职务。这表明朱棣对李景隆的才干和军事价值仍存有一定的认可。李景隆却在后续的征战中遭遇了更多的挫折与失败。

参与平定安南的战争是李景隆担任将领期间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越南国王陈氏兄弟不愿受明朝统治,发动了反抗。李景隆率领庞大的十万大军出征,希望能迅速击败对方并巩固明朝的统治地位。在这场战争中他却遭受了沉重的失败。

李景隆不仅未能取得任何胜利,还损失了大量的兵马和物资。这次失败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越南地势险要,气候环境复杂,给明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李景隆的战略部署和指挥能力也受到了质疑。他的军队缺乏有效的粮草补给和后勤保障,并且他自己也因为被越南美女诱惑而分心,导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

不过李景隆并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在1408年再次率军进攻越南,却遭遇更加惨烈的失败。他被越南人围困在山中,陷入绝境。他的士兵们饥寒交迫,只能靠吃马肉和野草根来维持生命。这种困境无疑加剧了他的痛苦和绝望。

最终,在1410年,李景隆被越南人俘虏,并被送到越南国王面前。越南国王陈氏兄弟对他进行了残酷的侮辱和折磨,最终将他斩首。李景隆的悲惨结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为明朝历史上的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在这些“常败将军”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顽强与勇敢。像那些“常败将军”一样,我们要把失败当作人生的一部分,勇敢地站起来,继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败将   公孙   明朝   封赏   越南   屡败屡战   匈奴   南宋   将领   骑兵   名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