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黄松峪村挖出的明代虎蹲铜炮原来为戚继光发明

1981年春,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村挖线缆沟时,在地下半米来深发现两门长满绿锈的明代火炮。

图 1原黄松谷关,现为黄松峪水库大坝

安边、虎蹲神炮

这两门铜炮器物完整,炮身由前镗、药室、尾底、火门等几部分构成,上有凸起的圆箍,把炮身分为数节。药室粗短,上有一圆形小孔,作装捻点火之用,上刻有铭文。其中一门炮通长49厘米,外径12厘米,药膛径6厘米。器身部有阴文:马兰副总兵都督金 恢获第八号铜炮,明天启丁卯年(1627年)造安边神炮。另一门炮通长44.5厘米,外径11.5厘米,药膛径3.5厘米。器身部有阴文:马兰副总兵都督金 恢获第十号铜炮,明天启丙寅年(1626年)造虎蹲神炮。这些字应是楷体,尾底部刻得更规整些,药室部刻的多少有些随手。

图 2虎蹲神炮

笔者从铜炮尾部与药室部刻的字迹来看,尾部应为铸造时刊刻,药室部应为后来刊刻,且不为一人所刻。

平谷黄松谷关的这门虎蹲神炮,炮身及炮膛处炸裂。据《明史》[維基](清)張廷玉记载,大清兵乘胜据府君、玉皇二山,进攻马兰城甚急。日观坚守,亲然大炮。炮炸,焚头目手足,意气不衰。

在明代,就算有一百门火炮,一发过后,恐怕就有两三成炸膛,再打一两发,可能就全部弃炮逃走了。

图 3安边神炮

铭文中的“恢获”二字,查询史书这里的“恢”字为“大”的意思,“获”为获得或得到,本意是在规模宏大的军事活动中缴获的。

图 4虎蹲炮应用在战争中

笔者分析,铜炮、再加上炮弹、火药等,非常笨重,一旦战场进入近身状态,铜炮就失去了作用,战场势劣,士兵一定会弃炮逃亡。胜败乃兵家常事,那铜炮被双方重复缴获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图 5戚继光装备的虎蹲炮

到了嘉靖年间,戚继光为了抗倭战争需要,发明了虎蹲炮。他在《纪效新书》中记载了两种虎蹲炮,一种长约二尺,腹内粗二寸左右,这种炮身有五六道铁箍,重三十六斤。另一种为三尺以上,重量不详。

图 6《练兵实纪》明 戚继光 撰

虎蹲炮

戚家军装备的火炮。为了便于射击,把炮摆成一个固定的姿势,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故得名。虎蹲炮威力不大,类似今天的迫击炮,是以曲射为主的火炮。

明朝末期曾经购买欧洲最流行的火炮,也就是佛郎机和红衣大炮,来改变明朝在明末清初的战争不利的局面。当时葡萄牙为了向明朝出口火炮,甚至专门在澳门建立了铸炮基地,在明朝战事吃紧的时候,曾经一次就采购多达80门火炮,这些火炮一部分被放在了北京,更多的部分被运送到了辽东战场,在宁远大战中,袁崇焕就依靠11门红夷大炮将努尔哈赤击败,创造了明军在后金战场少有的胜利。

明军和后金部队相继引进了当时西方较为先进的火炮并加以仿制,红衣大炮一度成为决定明清战争走向的关键性武器。

图7红衣大炮

明军在对后金的战争中充分感受了外国火炮的厉害,因此开始积极仿制,在崇祯三年的时候,仿制的红衣大炮数量就多达400门,火枪在军队中的普及率高达60%。

这也就证实了,为什么这两门大炮会被埋入地下。一为虎蹲神炮炸裂废弃。二为明末期,外国性能优良火炮进入中国,安边神炮的作用也就黯然失色了。

文:李立民

资料:《明史》《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平谷区   阴文   明朝   总兵   铭文   明史   外径   火炮   挖出   大炮   红衣   明代   战场   戚继光   黄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