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益都县改为青州市,是命运齿轮的转动,还是古地名的最终胜出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

北宋文学家苏辙在《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 中的这句话让青州市有了“信美东方第一州”的美誉;作为沿用了九州之首之名的城市,曾有许多与青州相关的古诗词,比如北宋寇准的“海上秋添寂寞情,万家烟树暝重城”;诗人孔平仲的“天形地势俱雄壮,人指青州在此间”;明朝诗人吴斌的“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门天上飞琼楼”等。

鹄书认为青州市的历史人文魅力也体现在她千百年来的流转的地名上,青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之中“海岱惟青州”:海指渤海、岱即泰山;因东方“主春、主木”而曰青州,这又与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其色为青之说有关;《周礼·夏官·职方氏》有“正东曰青州”的记载,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青州刺史部地图

最早的青州是指“渤海以南、泰山以北“,包括今天山东、河南两省部分地区的广大区域;岁月沉浮之后她作为地名所代表的区域最终变成到如今的青州市,虽然指代区域严重缩水非常遗憾,但比许多消失在历史中的古地名来说青州又是幸运的,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西汉高祖三年(前204)设置了广县(另说秦朝所置),因而成为今青州市作为县级区划的源头;元封五年(前106)在广县设立青州刺史部,从而有了青州城之称;由于广县的县治在今青州市王府街道的下圈村;因此尽管当时刺史部只是监察区域而非地方政区,但这也为后来益都县改为青州市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同时足以说明青州市从当时开始就逐渐演变为山东北部及东部的区域中心城市。

曹魏时的益都县和广县(今青州市)

青州城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东阳城的迁移,也让青州这座城市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从此青州与益都这两个地名在这里就像一对纠缠不清的恋人,时而相爱,时而相恨。 在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中,益都县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益都县的前身是秦朝或说西汉初年所设置的益县,元朔二年(前129)汉武帝在今寿光市古城街道古城村封葘川懿王之子刘胡为益都敬侯;52年之后国除而并入益县,曹魏时将益县改为益都县,这都是益县与益都地名传承的体现。


作为青州市的前身,那益县、益都县这些地名是怎样的来的呢,有观点认为与治水有功的伯益有关,《孟子•万章上》有“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的记载,青州是东夷的腹地,因此箕山被认为是今青州市境内的香山,相传春秋战国时齐国的益邑就在这里。

后来仰慕伯益之高名而在他的氏族聚居地以其名字来命名一个县也是完全可能的,个人认为后来的益都敬侯之由来大概率也是在伯益及益邑的基础上进行了美化:《周礼·地官》说”四县为都,又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加上是伯益的部落所在地,因此益都的出现也不难理解了。


北齐天保七年(556)益都县从今寿光市以南迁到今青州市境内的东阳城,这让从今天寿光市漂移到青州市的益都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今天青州市的名字,由此拉开了青州与益都这两个地名在青州这座城市的千年纠缠

大业三年(607)青州改为北海郡,治所益都县(今青州市北)。

唐朝武德五年(622)北海郡复为青州并移治南阳城(今青州市区);天宝元年(742)青州又改北海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青州。

金天会九年(1131)青州改名为益都府,益都开始成为我国县级以上区划的地名,这也是青州与益都关系的体现。

明洪武元年(1368)益都路被改为青州府,成为同时所设的山东行中书省的省会;九年(1376)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迁到济南,自此青州西汉以来自的区域内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被取代。

1986年3月11日益都县获批改设为县级青州市,命运的此轮开始转动;民国初废府存县而让青州失去县级地名的身份的遗憾在七十多年之后得以弥补,但也意味着同样有千年历史的古地名,益都失去了县级地名的身份。不过这并非青州市#青州#第一次出现,1948年就曾设置过青州特别市。自此这个拥有“12年国都、1065年省治、1606年郡府治、2200多年县治”历史的城市的又回到了最初的名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青州市   周礼   寿光市   地名   青州   北海   刺史   山东   县级   齿轮   当年   命运   区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